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微信公众号——“研究事儿”

南方小年廿四,这是传播惹的事?

堂主 研究事儿
2017年01月20日16:0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
小字号

“不是明天才‘小年’吗?”今天一大早堂主给一位湖南朋友送去小年祝福时,他一脸茫然。堂主也很诧异,这么多年都是“廿三,糖瓜儿粘”,怎么变成廿四了。又问了问江浙一带的南方朋友,他们也说在老家一直过“廿四”的小年。看来堂主孤陋寡闻,到底“廿三、廿四”哪天是小年,这还真是个问题!

廿四还是廿三,得到古代找答案

小年是过年前的重要前奏,同时也是灶神上天的日子,灶神会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玉皇大帝想了解的事务。俗话说: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中国的老百姓对灶王爷这次“上天”非常重视,会进行大扫除,还会在灶台上方贴上“灶王爷”挂图。为了不让灶神说人间的“坏话”,这一天还流行吃麦芽糖,好让灶神的嘴巴被糖给粘住而张不开,这也是刚才提到的北方民俗“廿三,糖瓜儿粘”的由来。

根据堂主考据,早在宋朝,就有腊月廿四过小年的记载,所以腊月廿四的小年习俗历史是最悠久的。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呢?这就要到清朝了。

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廿三在坤宁宫祭祀神灵,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官员随之效仿,每年腊月廿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还有一种说法,跟我国古时“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有关。古时过小年曾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说,即官家腊月廿三过小年,百姓腊月廿四过小年,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廿五过小年。这一说法的形成有何典故已不得而知,但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等级观念比较强,因此过小年也分不同的身份地位及职业。

小年到底哪一天 这跟传播有关系

听了上面这么多争论,堂主以为,由于中国北方在更长时间里是国家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官方用“祭祀行为”确定小年是腊月廿三以后,北方的百姓口口相传,也都认可腊月廿三是小年;但这肯定不是个命令,加上古代传播方式有限、缓慢,南方又远离政治中心,南方人效仿时估计已经过了一天,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

同时南方地区沿湖居民和水上船家又多,等他们再效仿时已经到廿五了,所以他们的小年就定在了腊月廿五,当然北方的船家还是遵循“廿三”的传统习俗。

综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主要是中国的东北和华北地区,而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

其实,古代很多民间故事或者民俗甚至宗教都因为传播的关系到今天发生了很大变化。

比如早年间菩萨实际上有两撇小胡子,看起来是印度人的样子,但中原老百姓都觉得很别扭。慢慢传着传着就有些画师按照大多数人的意见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对印度菩萨画像进行了修改,把胡子去了,让他更和蔼可亲,这才渐渐演变成了如今菩萨“不男不女”的样子。

再比如很多俗语也是这样,“三个臭裨将,胜过诸葛亮”今天变成了“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皮匠虽然躺枪,但扩大了知名度),“嫁乞随乞(乞丐),嫁叟随叟(老头)”变成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无度不丈夫”变成了“无毒不丈夫”。

传播差异很正常 原因很多任猜想

传播中有一种“无意背离性译码”现象,即解读一种事物的人,由于各种限制条件导致错记或误读。

刚才提到的在古代由传播引起的“误读”或者“差异”正是这种现象。堂主才疏学浅,在这也只能试着分析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几个原因,跟大家探讨。

一是因为古代涉及民俗的内容大多数时候是口口相传,肯定会有口音等原因产生误差。比如“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这就有点恐怖,更可能的解释是这个俗语的诞生地是四川一带,因为四川方言“孩子”就是“鞋”,意思是套狼不要怕走路费鞋,这是个苦差事。

二是有些人故意为之,为政治或者经济的需要。这里面最倒霉、黑锅背得最大的要属孟老夫子,他一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流传到今天不知戕害了多少女子,陈忠实《白鹿原》里愚昧的“集体借种”就是这种流毒的代表。但实际上,人家孟子的意思不是“没有后代是最大的不孝”,而是说“没有循守作为后代的责任是最大的不孝”,这有本质的不同。可恨的是从汉代开始就有人为了统治需要,为了封建伦理道德需要曲解了孟子的话。

三是古代信息传播的时间较长,在此过程中原来的意思被扭曲。比如“丁公凿井”的故事,本来是丁老先生在自家凿了一口水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传来传去,变成了丁老先生施展魔法,在自家凿井挖出了一个大活人。

传播,今天说起来主体和受众还都是人,尽管今天渠道变了、方式变了、平台变了,但效果仍然是最重要的,“误读”和“差异”都应该尽可能避免。但是,我们对“小年到底是哪天”这样的传播差异却不必特别在意,不管是哪天,从古到今传播的都是吉祥如意,都是人民对新年的期望,都是最朴素的呼唤子女回来过年的暖暖深情。

好了,最后祝研究事儿的读者朋友“小年快乐,祭灶扫尘要趁早,保你鸡年乐逍遥!”。别忘了,扫二维码有惊喜哟!

撰稿:刘烨 编辑:耿磊

(责编:程惠芬、戴莉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