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新春走基层】这儿的牧民人人是“哨兵”

陈莉
2017年02月07日16:28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这儿的牧民人人是“哨兵”

  陈莉(左二)在牧民家了解情况。中国边防警察报社 供图

  一个村子,有328名牧民自发在爱国护边倡议书上摁下红手印,这是怎样的一个边境村落?牧民们为何会这样爱党爱国?而警民之间又有怎样的鱼水深情?

  带着这些疑问,春节期间,《中国边防警察报》记者来到了位于祖国西部边陲的帕米尔高原,想探究这一枚枚红手印背后的故事。

  2月1日大年初五,一个晴朗的日子。从新疆喀什市区沿着G314国道向南行驶,越野车在崇山峻岭间穿梭。4个多小时后,记者来到海拔3000多米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这里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的塔吉克族的大本营。

  一踏进县城地界,记者就感受到了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勤劳的塔吉克族牧民在山脚下的草滩上赶着羊群、顽皮的孩童扯着马鞭戏弄着喝水的牦牛、蓝天白云与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遥相辉映,这是不被城市喧嚣所诱惑的一方净土。

  离县城约1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边境小乡,提孜那甫边防派出所就驻守在这里。

  “我想了解一下老村支书写爱国护边倡议书的事。”记者向提孜那甫边防派出所教导员潘学刚说明来意。

  “过年了,我们正要去老乡家看看,要不一起去吧。”潘学刚一边说着,一边让官兵往车的后背箱装大米和面粉。

  约莫20分钟后,记者一行来到了提孜那甫乡兰干村。

  “老乡,我们来看你们了。”潘学刚带着8名官兵连忙上前与老乡互吻手背礼(以塔吉克族礼节问好),大家相互簇拥着来到老支书都夏米别家里。这时,墙上挂着的毛主席画像引起了记者的好奇。

  “你们每家都挂伟人画像吗?”记者问老支书。

  “挂呢,我们都是一针一线绣出来的。”

  老支书说,边防官兵这些年为村里的乡亲们做的好事,就像羊身上的羊毛,多得数不清,他们要感谢党和政府……

  “刚打出的馕饼子,快吃吧!”一个小伙子端着盘子来到记者身边,并递过一碗热腾腾的奶茶。

  “他是刚刚加入的新护边员,也是老支书的二儿子尤里奇。”派出所所长夏卡斯木向记者介绍道。

  “我们都是义务护边员,和派出所的官兵一起共同守护自己的家园。”尤里奇说,就在前不久,牧民们还委托老支书联名328人写了倡议书,号召牧民兄弟们爱国护边。

  “边境线好着呢!”在乡亲们和官兵的一片笑声中,老支书小心翼翼地从口袋里掏出一沓叠得方方正正的稿纸:“这就是我代表村里乡亲们写的联名倡议书,这也是大家的心声。”

  夏卡斯木说:“我们提孜那甫边防派出所近年来抓获的不法分子就有近百人,这其中80%以上的情报信息都来自于群众护边员提供。”

  “现在我们这儿,一片牧区就是一个堡垒,一顶帐篷就是一座哨所,一个牧民就是一名哨兵。”潘学刚笑着补充道。

  采访间隙,几个塔吉克族小孩来到了人群中间,其中一个穿着黄衣服的小女孩为记者戴上了美丽的民族小花帽,牧民们见状纷纷鼓起掌来。

  这时,一个叫比比努尔的女孩拉了拉记者的衣袖,给记者送了一张明信片。

  “这是何意?”正当记者疑惑不解时,女孩用生硬的汉语说道:“可以给我们写信吗?”

  “嗯,当然可以。”记者笑着让她们把姓名和地址写在上面,并保证来年春天一定去看他们。

  “迪力夏提、阿合曼、比比努尔……”记者拿着名信片轻声念道,而这6张明信片是记者收到的最好新年礼物。

  临别时,塔吉克族牧民群众把记者一行送到村口,他们和官兵们一一握手道别,那种深厚的警民鱼水深情让记者找到了此行的答案。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