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唯有跋涉是捷径

熊丰
2017年02月07日16:30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唯有跋涉是捷径

  去湄公河采访已是第二次。几个月前曾随编队沿湄公河巡航,从西双版纳州关累港出发,巡航官兵向我介绍航行不久就能看到东南亚邻国沿湄公河进入我国的第一个哨卡——云南省边防总队水上支队旱泉滩警务站。编队驶过旱泉滩警务站时,岸边“湄公河第一哨”几个金色红底的大字十分夺目,正在警务站值守的边防战士向编队整齐划一地敬礼。

  一面之缘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对第一哨充满好奇。春节前几天,我专程来到了旱泉滩警务站。

  要到旱泉滩警务站,首先要从西双版纳州府景洪到关累港码头,100多公里的山路要颠簸4个多小时,然后再乘半小时的突击艇。这里建成已有4年多,主要承担对过往船只查缉、受理群众报警和求助任务。警务站前是湍急直下的湄公河,后是山势陡峭的原始丛林。这里陆路不通、水电不通,几乎与外界隔绝,生活物资要靠7天补给一次。警务站干净整洁,战士们自己开垦菜地,自己挖水池,自己砌石阶……

  摩托艇中队附中队长蒋啟贵正在警务站带班值守,他今年刚满30岁,当兵12年,有8年没有回家过年。2013年结婚后把爱人接来景洪,虽然相距只有100多公里,但也很少能回去。他和爱人都是罕见的地中海贫血症患者,之前的孩子出生几个月便夭折了,3个月前诞生了一个女儿,爱人难产、孩子生病他都在警务站值守。谈起家庭,不难看出他对爱人的歉疚。但当我看到他带着战士种菜、开伙做饭、谈心说笑关心战士心理状态的场景,我看到的是他对工作的敬畏和热爱。

  其余的战士都是与我同龄的“90后”。晚上与战士们在凉亭聊天,他们和所有年轻人一样爱玩爱闹,但谈起在这里坚守荒滩、以苦为乐,没有任何抱怨,几句玩笑之间透露的是坦荡的乐观和边防战士牺牲、奉献的精气神。

  夜晚的警务站可谓寂静,方圆十几公里不见人烟。皓月当空,战士们教我识别天上的星星,猎户座、北斗七星……这里没有WIFI,但却有最美的星空。所以当我离开旱泉滩,首先悄悄升腾的并不是艰苦,而是实在久违了的,曾经只在书本里读到的革命的浪漫主义。

  要讲好一个故事,就要关照人物的内心。在艰苦环境下的状态,在压力下的选择最能彰显品格。在这里卫国戍边,当然是艰苦的。但如果不是来到这里,我看不到战士们的乐观,更看不到旱泉滩的浪漫。浙江金华的战士小陈已在这里4年,今年本来报了维和警备队,最后还是放弃报考,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舍不得,选择有始有终。所以每当有曾在这里值守过的战士退伍,离开前总要来看看这里的一草一木,旱泉滩也用碑刻铭记了每一个人的名字。

  有人说采访是一次抵达,但我认为更确切地说,是一次空间加时间的抵达。

  空间所至,让记者身临其境,而身临其境是心临其境的前提,再好的材料代替不了脚步真正踏上那片土地,代替不了与当事人看似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而时间是一种深入,时间到了,细节才会出现,时间到了,感受才会沉淀。

  稿件在除夕夜发出,边防战士在第一时间把除夕夜过年的照片发给了我,我马不停蹄地联系新媒体编辑,微信微博推送几小时后,网上阅读量近300万,近8000网友点赞,收获了大量转发、评论。我第一时间让水上支队政治部领导替我转达给旱泉滩的战士们,在万家团圆之夜,有很多人关注他们、关心他们、向他们致敬。也许,这就是新闻的力量,作为记者,我倍感自豪。

  于是我笃信,作为一个年轻的新华社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讲好一个故事,有且只有脚力的跋涉是成长的捷径。脚步所至,才会真切地感悟到这个伟大的国度从不缺少值得讲述的故事,才会深深激发我作为一个记者的表达欲望。

  进入这些真实的故事,接触这些真实的人格,才越来越理解到我们为什么要强调“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激昂的奋斗需要激昂的声音”,才越来越逼迫自己在伟大的历史场景中敏锐眼力,深刻脑力,凝练笔力。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