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老广的味道》第二季:美味新春相约

杨雯
2017年02月08日15:33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美味新春相约

  江门杜阮凉瓜

  广东卫视 供图

  春节期间,“吃”绝对是一大主题。经过一年的筹备和制作,美食人文纪录片《老广的味道》第二季于腊月廿九、正月初一到初六每晚9:10在广东卫视全国首播,为观众奉上了一道名副其实的“荧屏大餐”。

  去年春节,《老广的味道》第一季悄然面世,在没有大规模宣发的情况下,最高收视率达0.38%,排在省级卫视同时段节目收视的第七名。这次,新一季《老广的味道》又将带来哪些新的故事?《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从广东卫视了解到,探寻更多的广东美食,前往更多的美食发源地,这些仅仅是“基本款”,新一季节目中,主题、食材、画面、故事等都有了升级。

  食物是绝对主角

  关于美食的纪录片或者节目有很多,可是,《老广的味道》拍摄伊始,就坚持把食物本身作为片中的主角。观看节目的小伙伴们,不仅能了解地道的食物烹调方法,也能跟随节目组的镜头,探寻隐匿在田间垄上、深山大海中的食物源头。

  “第二季一集45分钟容量,每集涵盖六七种食材。制作方式和《舌尖上的中国》相似,但《舌尖上的中国》更注重人的故事,我们更注重食物本身。在食物选取上,每种食物都有着强烈的地域性,广东独特的地理位置让这里有众多特色食材。”节目执行总导演林俊介绍,第二季一共包括了43种地道食材,43种乡土味道,例如韶关的炮弹芋头、杜阮的凉瓜、中山的鳄鱼、连南的牛腿、阳江的一夜埕、惠州的盐焗鸡、深圳的黄油蟹、广州的萝卜糕、三水的臭屁醋、陆河的擂茶、兴宁的客家酿酒……节目中所展现的美味,皆是独一无二。

  单是看到食材的名字,已经要流口水了,可是节目组还试图让观众的口水“流得更多一点”。《老广的味道》第二季美味全方位升级,这个升级不仅体现在食材的多元性上,还体现在视觉的震撼性。

  除了能把人看饿的美食烹调过程,摄制团队从电视呈现的角度出发,把环境的可看性也列入了重点考虑元素。在第七集《七绝》的拍摄中,为了追根溯源石斑鱼的生长环境,首次尝试海底拍摄。

  七大篇章呈上新主题

  有别于第一季节目中的“鲜、偏、时、精、造”5集内容,《老广的味道》第二季扩充为7集,分集主题也走起了玄学风:“一心、两仪、三餐、四季、五味、六合、七绝”。其中隐藏着怎样的美食奥义?

  “一心”是一念执着、一心守护;“两仪”是指阴阳调和、两仪养生;“三餐”意在一日三餐,品出人生味道;“四季”是指不时不食,四季不辍;“五味”意在五味俱全成就百样人生;“六合”指的是巧手匠心烹调融合之美;“七绝”则是上山下海去寻鲜。

  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故事中,有许多与食物关联着的人,有的是食材的种养者、有的是食材的烹调者、有的是食材的品尝者……食物带给我们什么,我们又赋予食物什么?《老广的味道》第二季试图揭示二者之间的奇妙关系。林俊表示:“讲究吃、喜欢吃、钻研吃,老广们珍惜食物的来之不易,用感恩的心去拥抱它们,而食物回馈给老广们的,是味蕾的愉悦,是生活的富足。”

  正如林俊所言,《老广的味道》不仅来源于食物之味,同样来源于生活之味。在第三集《三餐》中,节目就以平凡的食物作为切入点,展现了不同的生活节奏下,人们选择的不同生活方式,从别样视角,诠释“老广味道”的全新定义。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