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新春走基层 农家听心声

2017年02月08日06:5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 农家听心声

  山东东平县斑鸠店镇路村

  无地移民迁新居

  本报记者 刘成友

  屋外阳光灿烂,屋里喜气洋洋。“住着舒服,比老房子不知好多少。”68岁的刘树更一脸满足。

  贫困户刘树更,家住,典型的无地移民。一家五口,两个孙子在上学,只靠儿子一人在外打工,一年收入只有1万元,生活十分艰难。几十年的土屋,破烂不堪。如今,新建的移民社区,让老刘洗脚上楼。这是他在新房子里度过的第一个新年。

  让老刘欣慰的是,他家是库区移民,每人补贴2.5万元,再加上老屋评估补的钱,没花钱就搬进了路村新社区。

  东平县移民局局长尚梦峰带记者参观新社区,依山傍水。水、电、路、通讯、网络样样都有,图书室、学校、老年公寓、卫生室、超市等,一应俱全。“在东平,有4.6万人被纳入无地移民避险脱困工程。”尚梦峰说,50多年前,为保黄河安澜,国家兴建东平湖水库,24.5万农民背井离乡成为移民,其中4.6万移民没有土地,住房狭窄,长期挣扎在贫困线上。

  2014年,东平县纳入全国第一批移民避险脱困工作试点,18个移民社区分三期建设,涉及54个无地移民村、11个特困村,惠及无地移民4.6万人,刘树更们终于迎来好光景。目前新社区开工建设24栋,已经封顶23栋,完成选房380户,搬迁安置了142户。

  不仅住新房,还有新活计,让老刘摘了贫困帽。县里搞精准扶贫,扶持镇上建起蔬菜大棚,承包给移民群众。“我和儿媳都在大棚里打工,每年收入能增加一万五。”老刘说,儿子也动了心,决定春节后不再出门打工,准备承包个大棚,以后不愁富不起来。

  安徽旌德县路西村

  乡村游带富贫困户

  韩俊杰 李 阔

  上海的张先生近日与朋友相约,自驾来到安徽省旌德县三溪镇路西村农民王德喜开设的客栈——溪水人家,这已是张先生第七次来路西村旅游。随着路西村名声远扬,越来越多的江浙沪游客来到这里,体验秀美的田园风光,品尝独具特色的山货。

  路西村位于旌德县城西北20公里,山水环绕,空中俯瞰,犹如一幅山水画。过去,这里虽有千年古埂、空中茶园和原始森林等秀美景色,但因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全,长期藏在山中人未识。村党总支书记黄晓本告诉记者,2015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全域旅游”,村里抓住机遇,整合路西独特的生态资源,去年成功争创了国家AAA级景区。

  63岁的马来青是路西村的贫困户。在村支两委和亲戚朋友的帮助支持下,2015年,马来青投资建设了有6个标间的滨河民宿,客栈环境优美、房间整洁,还有免费宽带……“去年纯收入有1万多元,今年可能会到2万元。”一年内就脱了贫,这让马来青真心高兴。

  目前,路西村尚有贫困户26户51人,为了让他们尽早脱贫,村里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和支持贫困户利用自有房屋改造开展农家乐;引导贫困户进行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优先聘用具备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为他们提供保洁员、服务员等就业岗位。这两年,路西村还先后引进了外地客商。“如今,仅客商给村集体的承包费用每年就有23万元,以后每年还要按照10%的速度增加。”对于路西村的未来发展,黄晓本信心十足。

  河南洛阳伊滨区掘山村

  村里通了天然气

  本报记者 智春丽

  正月初十,来到河南洛阳市伊滨区掘山村,一条条街道齐整,大红灯笼高高挂,还飘着浓浓的年味。尤其惹人注意的是,与水泥硬化道路一起通到每家每户的,还有一排排黄色的“空中管道”。这就是村里去年刚修通的天然气管道。

  走进一家农户,女主人许丽君正在厨房里擦洗。装着整体橱柜、抽油烟机、洗手池的厨房干净整洁。女主人对新装置赞不绝口,“改了以后干净多了,以前冬天烧煤球,又脏又呛人,改成天然气后,真干净!”

  掘山村村委会主任方庆虎说,村里860户人家,包括所住位置比较偏僻的,都通了天然气。管道改造的成本,村里补贴一部分,村民自己出一部分,每家投入3000元左右。“现在日子好了,村民不差这点钱,都愿意出。”

  伊滨区环保局局长王国瑞介绍说,现在对环保越来越重视,去年区里下大力气治理大气污染,辖区五镇全面推进了燃气管网改造、“煤改气”“煤改电”工程。类似掘山村这样的改造,以后会在更大范围铺开,而工业企业的“煤改气”力度更大。

  伊滨区管委会人大副主任马芳说,区里去年完成新铺设燃气中压管道100公里,完成清洁能源改造企业160余家。清洁能源的推广使用,降低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吉林农安县群众村

  今年种啥心有谱

  本报记者 孟海鹰

  “年过完了,就该准备种地啦。”坐在吉林省农安县农安镇群众村村民尉武家热乎乎的炕头上,记者和乡亲们聊起他们的最热话题,今年种点啥。

  45岁的尉武一家三口,儿子在长春打工,他和妻子在家种地,地只有一垧(15亩)多,可是日子过得小康。院子整洁,屋里暖和。厨房铺的是地砖,室内的厕所有抽水马桶。

  夫妻俩自豪地算起了去年家里的种地账:7亩多地种红甜菜,产8万来斤,现在的行情是8毛,可以卖7万元左右。其它的种了萝卜,今年行情一般,能赚8000多元吧。今年,红甜菜还得种,其它种啥,还得再合计合计。

  “我们村尝到了调整种植结构的甜头。”53岁的村民陈子全接过尉武的话头:“2016年,除去成本,我这一垧地能赚5万多元吧。”

  “村里一年挣个十来万的人家大有人在。不少村民不仅订单农业做起来了,有的在网上把产品都卖到了国外。”当了多年村支书的刘忠义很有心得:结构必须调整。农民思想转变困难,他们需要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群众村现在是吉林省规模最大的出口胡萝卜基地村。陈子全说,“刚开始不敢种,后来看刘书记种得真不错,挣钱了,大家伙才敢种。现在,我们心思更活泛了,一块地肯定要掂量掂量到底种啥更好。”

  刘忠义说,去年年初,村里结合市场供需情况及村里土地情况,确定了在以胡萝卜为主的基础上种植红心甜菜、大葱、地瓜、葡萄等多品种的种植清单。“全村717户居民,去年有400多户换上了抽水马桶。32户贫困户已有25户脱贫。”刘忠义说,今年要在提高种植质量和标准上下功夫。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