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滥竽充数的政府网站,关掉也罢
勃然兴起的各地政府网站正在大浪淘沙中洗褪铅华。2015年全国首次政府网站普查统计显示,彼时各地各级政府网站达8.5万余家,但昨日媒体报道称,目前这些网站已减半至4万余家,过去无力维护的网站服务职能逐级向上迁移。
政府网站作为信息公开和构建阳光政府的标志性工程,曾备受社会关注,也获得了不少赞许。然而,短短两年时间,全国各级政府部门网站便有五成悄然关张,如此大的“关停潮”似乎并未引起舆论的多少反响,这倒颇耐人寻味。
追根溯源,当年全国8.5万余家政府网站总数是由各地逐级上报汇总而成,既是“自报”数,其中有无水分及“含金量”多高就值得推敲。此外,那些一夜间冒出的各级政府部门网站,有多少是能够正常运行,又有多少只是作为“面子工程”,建起后便从未更新内容呈“僵尸”或“冬眠”状,则更难以计数。
事实上,近年一些地方长期不更新、不回应民众问题的政府网站也屡遭舆论诟病。因为没有多少实质内容,又缺乏常规维护,久而久之,便“门可罗雀”,无人问津,关门歇业亦属必然。否则,既浪费公共资源,亦影响政府公信。
再说,林林总总的政府部门,尤其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办事机构,是否有必要各自建个“门户网”,也缺乏科学论证。但碍于行政压力,不管可行与否,还是仓促上阵开张了,最终便难免“烂尾”或沦为华而不实的“门面”。由此而论,对那些滥竽充数的政府网站,关停也罢。
只是,作为一项政府工程,作为信息时代造福民众、提高政府开放度的重大基础建设,对那些“应付差事”的政府网站,也不能简单一关了之。个中的浮夸因素固然值得省思,对一些政府部门既忽悠上级也忽悠公众的做法更应严肃追责。而更重要的是,对各级政府网站需尽快建立起长效考核机制。
如果说,此前各级政府网站大多处于初创阶段,属粗放式管理,那么,当一大批名不符实的网站关停之后,资源集中、效率提升,政府网站就应更多强调精细化管理与品牌建设。特别是一些重点政府门户网站,更应致力于“精品”“名品”的打造,以利网站传媒属性的发挥。这不仅要在网页自身的政务信息公开、政策解读等方面充实内容,更应构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网上办公”系统,实现政府与百姓、网上与网下有机互联互动,让百姓能随时获取各种政务信息,监督政府行为,主动参与社会公共管理;同时,也让百姓真正足不出户就能到政府部门办事,体会到信息化社会的福祉——这恐怕才是未来政府网站需重点拓展之方向。(作者是本报首席员)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