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7年·第1期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欧阳慧
2017年02月16日08:52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摘 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地方本科院校核心任务,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文章从视觉传达设计行业、专业的实际现状和前景展望等方面入手分析,对专业方向拓展、课程体系建设、教学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培育、教学资源优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探索与实践,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和能力为本位的培养体系,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

专业建设是高校教学的基础,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内容。武汉设计工程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和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有效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

一、视觉传达设计行业、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视觉艺术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内容,专业覆盖面大,涉及领域广,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突破点。

1.行业社会需求。根据调查显示我国视觉传达设计作为知识、科技与人才密集型行业,企业急需创意型人才,且需求量每年极速增长,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目前,国内视觉传达设计从业人员达百万人左右,从应聘条件看,一般的平面设计师都要求美术功底深厚、熟练手绘创作、有较高的美术修养,客户经理、文案策划、美术指导、平面设计、项目服务是行业需求的重点,高水平的整合营销、传播策划、广告制作、影视广告制作人才严重缺乏,专业化程度高、有工作经验、外语能力强的广告人员最为紧缺。

2.专业开设现状。据有关数据显示,2016~2017年全国开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校数共有569所(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各个高校在培养特色和课程设置上有不同侧重,有的侧重于媒体,有的偏向于平面,有的细分了多个专业方向。在课程设计方面,各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有所不同,主要课程一般包括设计基础、品牌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编排设计等。

二、视觉传达设计行业、专业发展前景

1.行业市场前景。视觉传达设计理念的提出和学科兴起,是伴随着商业经济发展、传播媒介技术革新与进步以及社会学、传播学、符号学和心理学等不断兴盛发展起来的。国内各高等学校开设视觉传达设计类似的专业起步较晚,平面设计人才的培育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视觉传达设计领域除了传统的平面设计外,多媒体艺术、信息艺术设计、交互设计等都是重点发展的领域,以适应国家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据社会需求反馈信息看,很多平面设计职位需要网页设计能力,而网页设计职位更需要UI设计能力, UI设计师职位需要手绘能力。平面设计师和UI设计师均属于高薪岗位,主要集中在广告和IT行业。而UI行业刚刚在全球软件业兴起,国内外众多大型IT企业均已成立专业的UI设计部门,但目前国内开设交互设计专业的学校并不多,专业人才稀缺。

2.专业发展前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何洁教授认为,20世纪以来,数字化媒体的出现使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生了质的变化,涉及到网络技术、数码艺术设计、数字电影电视、多媒体广告短片等[1]。一方面,视觉传达设计由以往形态上的平面化、静态化开始逐渐向动态化、综合化方向转变,设计师们可以通过任何一种媒体来表现设计概念,例如三维动态图像、多媒体、数字电影等;另一方面,视觉传达设计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发展而不断拓展,并在设计的主体上与其他领域积极交叉、渗透和融合,进而形成一个与其他视觉媒介紧密关联并相互协作的设计新领域,其内容包括:印刷设计、书籍设计、展示设计、影像设计、视觉环境设计等。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主要涉及领域为平面设计和多媒体交互设计,特别在包装设计方面,围绕品牌的构建与推广进行了积极探索。专业教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设计艺术与文化元素相互渗透(视觉传达设计+广告学),注重多学科的交融,研究人文、艺术与艺术设计的关系,探索艺术设计的新价值,为创造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交融的区域品牌塑造新概念,将广泛意义的传播理论与艺术设计媒介有机融合,增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广告学专业学生的视觉表现能力;二是传统设计与现代媒体有机结合(平面设计+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艺术设计,注重拓展传统艺术设计应用的领域与范畴,特别是其媒介信息形态的图像化视觉符号特征,创新设计理念、表现方式和传播途径;三是横向发展与纵向发展齐头并进(学科视野+专业技能),强调学生综合素质与整体能力的培养,围绕产业发展需求,融合艺术设计学、心理学、文学等学科知识,让学生受到从设计思维、专业能力及商业推广等环节的系统训练,强化设计产品的市场营销观念,综合提高学生面向产业的专业设计技能。

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举措

地方本科院校是本科院校的主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2]。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为应用型人才,是以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的高等教育,其培养过程必须与行业、企业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应根植于文化创意产业,着力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培养从事创意产业衍生开发、品牌设计应用及特色小门类设计领域的设计服务型人才。

1.拓展学科内涵,增设专业方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必须遵循本科教育的基本规律,是在本科专业学科的基本规范基础之上制定人才质量标准,特别注重人才培养过程的实践性要求和专业能力水平,应以技术体系为依据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因此,专业建设应立足于专业发展的核心方向进行发散拓展,基于行业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求设置多类别方向,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与特长自主选择发展方向,在完成通识教育阶段后,线性强化专项技能,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并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武汉设计工程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立足做强平面设计专业方向,同时,结合学科发展新趋势和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强化基于品牌构建与推广的整体包装设计研究与教学,拓展网络多媒体方向,强化信息艺术设计和新媒体交互设计,逐步形成、拓展、衍生新的学科研究方向,形成视觉创意设计类专业群,使学科间的交叉、渗透、综合、支撑能力更一步加强。

2.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基于“大平台、小模块”的总体框架理念,对课程体系进行重组,系统构建符合产业、行业需求的核心课程体系,按学科打基础,使学生更具发展潜力,按就业方向设模块,定向强化学生专项技能培养。分阶段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整合建立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品牌形象推广等课程设计周,强化基础写生、专业考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综合性实训环节,系统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学时比例和综合性实践项目比例,着力增强实践育人功能。为适合行业发展需要,在课程内容上融入与视觉传达设计密切相关的如UI界面设计、栏目包装、影视广告等新兴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熟悉行业发展最新信息,拓宽学生的择业面和社会适应能力。积极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其中核心课程重质量,突出专业核心能力培养,选修课程增数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融合产业信息和行业标准,编著出版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教材,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能力培养。

3.深入推进研究,提高育人质量。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大力开展专业性、互动性、开放性的教学研究活动。实施“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创新,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学、练、做”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设计教学与基础绘画教学的衔接与共融。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校外优质资源开展教育项目合作,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合作办学规模,推动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不断提升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

4.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育人水平。采取培养与引进并重的原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一是加强现有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内外名校攻读博士学位,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进行学术研修,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训,鼓励中青年教师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和联合进行课题攻关,使他们尽快成为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的中坚力量;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进能够带动学科发展的杰出人才,建立和完善适合人才成长和优秀人才脱引而出的环境,形成一支具有较强科研攻关与艺术实践能力的学术梯队;三是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要求专任教师必须具备企业顶岗工作或开发实际应用项目经历,聘请校外具有丰富行业从业经历、项目开发经验和一定教学能力的企业一线专家担任实训实习指导教师;四是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与合作单位导师),建立“校企合作”的技术专家指导机制,共同指导学生开展实习实训、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共同编写实习实训教材,共同参与学生实践创作活动的管理;五是强化团队建设,根据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基于课程建设和研究项目合作,积极培育教学、科研团队,建立若干个专攻方向明确、教学技能突出、服务水平卓越的设计研发教学团队。

5.加大经费投入,搭建资源平台。硬件条件是专业建设和办学的基础,必须统筹科学规划教学、工作室建设,整体提升专业教学、科研环境。一方面,加强校内实验室、工作室建设,根据专业能力训练内容和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系统建设各功能实验室,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同时,根据学科研究方向建设工作室,为师生开展艺术创作提供空间,有效促进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良性互动。另一方面,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拓展校企合作空间,扩建和增设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构筑面向企业一线的教学、科研平台;同时,还需要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的功能,“校企合作”能促进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企业基本运作与管理,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3]。因此,在组织好实习教学的基础上,争取与企业签订项目开发协议,开展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促进学科专业建设与行业产业融合发展。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是高等院校准确定位、差异化发展的理性选择,是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开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与探索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专业发展的诸多要素,学校需要主动更新教学观念,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和能力为本位的培养体系,推进综合改革,强化资源建设,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提供系统支撑。

参考文献:

[1] 何洁.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趋势[J].装饰,2002(3).

[2] 潘懋元.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证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 蔡天作,蔡冬根.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5).

(责编:石思嘉(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