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媒体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管理的问题与建议
来源:西部学刊
摘要:当前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但是新媒体编辑、记者的职业资格管理却严重滞后于现实需要。在当前新媒体迅速发展,舆论与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的情况下,加强新媒体编辑记者的职业资格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研究认为,在具体做法上提出如下思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大网络记者证颁发面,逐渐延伸到其他新媒体记者;进一步加强网络编辑、记者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管理;加强新媒体编辑、记者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制度,建立由新闻出版广电部门主导的新媒体编辑、记者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制度;同时制定新媒体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法规,修订《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或制定专门的新媒体记者证管理办法。
关键词:新媒体;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管理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6年8月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网站总数达到454 万个,即便每家网站平均有1个网络编辑,我国网络编辑总量也超过450万人,远超过传统媒体采编人员数量。与此同时,微博、微信等移动新媒体、社交新媒体快速发展,采编人员数量大幅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有效的新媒体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管理制度,而一些承担着新闻发布职能的新媒体,其新闻采访权还没有正当化、合法化。
虽然早在2005年,当时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将“网络编辑员”纳入我国第三批新职业名录,但是网络编辑等新媒体编辑、记者并不是一个普通的职业工种,更不等同于网络技术工人,而是承担着传播先进文化、社会舆论引导工作,具有一定意识形态职能的特殊职业。相比传统媒体编辑、记者的职业资格管理工作,新媒体编辑、记者的职业资格管理明显落后于当前新媒体发展和国家加强虚拟社会管理的现实需要。
新媒体编辑、记者是新媒体健康发展的核心资源。由于新媒体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管理滞后,导致当前新媒体采编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网络谣言、虚假新闻、网络炒作等事件不断。可见,缺乏有效的新媒体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管理制度,不仅不利于新媒体从业人员自身的职业发展,而且还使其正常的职业准入、退出、职业培训、职级晋升和基本的职业采编权利缺少有效的制度保障,与此连带的,是给新媒体产业和新媒体的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隐患。
从改善新媒体从业生态,保障新媒体从业人员职业权利,提高新媒体采编质量,充分发挥新媒体舆论影响力和传播力等角度看,亟需创新新媒体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管理制度,提高新媒体从业人员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
二、当前新媒体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管理存在的问题
1.新媒体从业人员众多,但职业资格管理与职业发展与传统媒体相比未受重视。目前网络与新媒体从业人员,包括微信、微博与客户端维护人员,据保守估算也超过1000万人,而传统媒体从业人员总数大约只有100万名。网络与新媒体从业人员是传统媒体的10倍以上,但网络与新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管理与职业发展与传统媒体相比未受重视。
2.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重要工具,但新闻内容生产缺少采访权,内容把关缺少职业准入管理。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其中手机网民6.5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在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重要工具的情况下,新闻内容生产缺少采访权直接导致新媒体内容生产只能拷贝,因而版权保护难以实现;况且,新媒体的“羊”只能靠传统媒体的“草”来养肥,也不利于新媒体的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内容生产把关缺少职业准入管理导致质量难以保证,给舆论安全留下隐患。
3.受众阅读习惯改变、舆论舆情场域向新媒体转移,新媒体从业人员职业资格与职业发展管理滞后,重心仍然停留在传统媒体。2016年4月发布的《第13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数字化阅读接触率达到64%,超过图书阅读率(58%)6个百分点。成年国民每天手机阅读时长达到62分钟,远超过人均图书阅读时长的20分钟和人均报纸阅读时长的17分钟。
虽然网络和新媒体已经成为国民阅读的重要工具,舆论舆情场域也在向新媒体转移,媒体编辑、记者是媒体内容生产与把关的重要人员,其素质高低、责任心大小等,对于媒体内容质量和舆论导向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对现有媒体把关人的职业资格管理重心,仍然停留在传统媒体层面。
4.网络与新媒体采访权需求强烈,但管理部门授权范围小,新媒体受益面有限。以浙江省属和杭州市众多网络与新媒体为例,目前只有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浙江在线、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的新蓝网和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杭州网三家网络媒体获得申领新闻记者证资格。与浙江省属和杭州市众多网络与新媒体对采访权的需求相比,实际受益面微乎其微。
三、新媒体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管理的路径优化与改进建议
(一)明确确立主管机构依法管理、行业协会伦理评议和以网络编辑记者人本发展为导向的治理路径和理念
在管理路径和理念上,首先要借鉴国外依法管理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职业伦理评议的先进做法,采取依法管理和依靠行业协会评议组织按照职业伦理规范,对媒介和媒介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等进行管理。目前国内对新闻传播和新闻出版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的相关法规、职业规范都还很不健全,部分现有的针对传统媒体新闻与出版的法规、职业伦理规范,由于制定时无法考虑到当前网络与新媒体的发展,难以适应网络与新媒体及其从业人员的管理需要,因而专门针对网络和新媒体从业人员的全国性职业伦理规范还没有制定。虽然成立了网络与新媒体等相关行业和记者、编辑等相关职业组织,但是在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管理和伦理规范评议等方面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方面,从单向管理思维到综合治理理念,是当前执政理念的升华和治国方略重大转型。在网络编辑、记者职业资格管理的理念上,也要改变以往的过分注重管理而忽视被管理对象职业与个人发展、过分注重单向管理而忽视被管理对象以及社会公众主动参与治理的惯性思维。因此,在网络编辑、记者职业资格管理上也应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把网络编辑、记者的职业和个人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寓服务于管理,同时充分调动被管理者、社会公众参与共同治理网络编辑、记者职业资格管理,针对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和新情况,探求多方共同治理的新路径和树立解决问题的新理念。
(二)进一步扩大网络记者证颁发面,逐渐延伸到其他新媒体记者
为了了解网络编辑、记者对于职业发展、网络记者采访权及职业资格管理等问题的需求、意见和看法,本人2015年2-3月份专门对国内新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与管理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调查了295人,其中新媒体从业人员90人。
调查发现,新媒体从业人员有采访工作需求的超过七成,占72.22%,而没有采访需求的仅占27.78%。尽管新媒体从业人员因为编辑制作信息对于采访工作需求较高,但是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新媒体从业人员没有记者证。根据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发布的《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公布的数据推算,我国新闻出版单位持有记者证的人员比例总体约为25.8%,其中报纸出版单位持有记者证的人员比例约为38%,期刊出版单位持有记者证的人员比例约为6.4%,广电及其他新闻单位从业人员持有记者证的人员比例约为24.85%。而为数众多的新媒体从业人员中只有寥寥数百人持有记者证。
调查发现,接受调查人员中认为新媒体从业人员非常需要和需要记者证的人员比例分别为35.25%和39.66%,合计占到84.91%。认为不需要和非常不需要的分别占到13.22%和2.03%,合计占15.25%。不清楚是否需要记者证的占9.83%。其中,新媒体从业人员中认为自己非常需要和需要记者证的人员比例分别为35.56%和36.67%,合计占到72.23%。认为自己不需要和非常不需要的分别占到14.44%和3.33%,合计占17.77%。新媒体从业人员中不清楚自己是否需要记者证的占10%。
调查发现,新媒体从业人员中有记者证的,更加认为新媒体从业人员需要记者证。新媒体从业人员中有记者证的人员认为新媒体从业人员非常需要和需要记者证的人员比例分别占50%和36.36%,合计占86.36%,比无证的人员高18.72个百分点。有记者证的人员认为不需要和非常不需要的分别占9.09%和0,比无证人员高11.5个百分点。有证人员不清楚新媒体人员是否需要记者证的占4.55%。
调查中还发现了新媒体从业人员在采访权获取上,出现了性别差异现象。新媒体从业人员中,女性持有记者证的人员比例明显低于男性,女性持证人员占18.18%,比男性低10个百分点。女性无记者证人员高达81.82%,比男性高10个百分点。
实地调查中也发现,网络与新媒体采访权需求强烈,但管理部门授权范围小,新媒体受益面有限。以浙江省属和杭州市众多网络与新媒体为例,目前只有浙江在线、新蓝网和杭州网三家网络媒体获得申领新闻记者证资格。具备网络记者证申领权的网络媒体数量还相当稀少。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国家网信办联合下发的《关于在新闻网站核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规定,符合申领范围规定的必须是符合一类资质等条件的新闻网站从业人员。依此规定,不仅符合条件的一类资质网站数量有限,而且目前用户数量较多、影响力和粘合度也更高的“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更不在申领范围。因此,有必要与时俱进,进一步放开网络记者证的申领面,同时延伸到用户较多的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和客户端等新媒体从业人员。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网络编辑、记者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管理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目前新媒体从业人员没有网络或新媒体采编资格证,高达78.89%,占近八成。有网络或新媒体采编资格证的仅占21.11%。新媒体从业人员中,男性拥有网络或新媒体采编资格证的人员比例尽管总体不高,但明显高于女性。男性有网络或新媒体采编资格证的人员比例占28.07%,比女性高19个百分点。女性没有网络或新媒体采编资格证的人员比例高达90.91%,比男性高19个百分点。
调查还发现,普通受访人员(含新媒体从业人员和非新媒体从业人员)认为新媒体编辑(记者)非常需要和需要实行职业准入制度的人员比例分别占36.27%和47.46%,合计占83.73%。认为不需要和非常不需要实行职业准入制度的人员比例分别占9.83%和1.69%,合计占11.52%。另有4.75%的人员不清楚是否需要实行职业准入制度。
其中,新媒体从业人员认为新媒体编辑(记者)非常需要和需要实行职业准入制度的分别占30%和51.11%,合计占81.11%。认为不需要和非常不需要实行职业准入制度的分别占11.11%和2.22%,合计占13.33%。不清楚是否需要实行职业准入制度的占5.56%。
不仅如此,有采编资格证新媒体从业人员更加认为新媒体编辑(记者)需要实行职业准入制度。有采编资格证的新媒体从业人员认为新媒体编辑(记者)需要实行职业准入制度的人员比例合计占84.21%,超过无采编证人员约4个百分点,同时也超过新媒体从业人员和受访人员的人员比例。而认为新媒体编辑(记者)非常不需要和不需要实行职业准入制度的人员比例分别占15.79%和0,合计比无采编证人员高约3个百分点。总体来看,有采编资格证新媒体从业人员更加认同新媒体编辑(记者)实行职业准入制度。
从受访的新媒体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人员,普遍认为需要对新媒体从业人员实行执业准入制度,普通受访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认为新媒体编辑(记者)需要实行职业准入制度的人员比例均超过八成。而且,有采编资格证新媒体从业人员认为新媒体编辑(记者)需要实行职业准入制度的人员比例更高。
(四)将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用户量大的新媒体采编人员纳入职业资格管理
目前微博、微信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意见和感情的重要工具。目前,中国微博客账号为12亿左右,去掉各微博客重复注册的账号数,中国微博客用户规模为2.75亿,网民使用率为43.6%。其中,手机微博客用户数为1.89亿,使用率为35.8%。微信用户账号突破9亿,月活跃用户接近7亿,已经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布超过20种语言版本。在微信平台上,已开通的公众账号超过1200万个。移动即时通信工具用户账号总数也已突破10亿。
无论是从用户总体规模,还是实时在线人数、时长,以及每天的信息推送量,微信、微博等微传播工具已经成了我们日常中重要的生活、乃至生产工具。
调查也显示,新媒体从业人员中,从事“两微一端”工作人员占有较大比重,占到新媒体从业人员总量的三分之一。新媒体从业人员虽然在网站工作的人员比例最高,占56.67%。在微博、微信和移动客户端工作的人员占到33.34%,其中在微信工作的占16.67%,在微博工作的占5.56%,在移动客户端工作的占11.11%。其余在其他出版物工作的占10%,在手机报工作的为0。
因此,无论从媒体影响力、用户数量、用户粘性,还是从业人员的比例来看,都有必要将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等新媒体从业人员纳入职业资格管理。
(五)建立并实行新媒体编辑、记者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制度
调查发现,超八成受访人员认为新媒体编辑(记者)需要进行统一的职业培训和考试。受访者认为新媒体编辑(记者)非常需要和需要实行统一的职业培训和考试的人员比例分别占35.25%和46.78%,合计达82.03%。不清楚是否需要的占5.08%。认为新媒体编辑(记者)非常不需要和不需要实行统一的职业培训和考试的人员比例分别占11.19%和1.69%,合计达12.88%。
其中,新媒体从业人员认为新媒体编辑(记者)非常需要和需要实行统一的职业培训和考试的人员比例分别占35.56%和46.67%,合计达82.23%。认为新媒体编辑(记者)非常不需要和不需要实行统一的职业培训和考试的人员比例分别占7.78%和3.33%,合计达11.11%。不清楚是否需要实行统一的职业培训和考试的占6.67%。
不仅如此,有采编证新媒体从业人员更加认为新媒体编辑(记者)需要实行统一的职业培训和考试。有采编证新媒体从业人员认为新媒体编辑(记者)非常需要和需要实行统一的职业培训和考试的人员比例分别为31.58%和63.16%,合计占94.74%,比无采编证人员高出15.87个百分点。认为新媒体编辑(记者)非常不需要和不需要实行统一的职业培训和考试的人员比例分别为5.26%和0,比无采编证人员低7.42个百分点。不清楚是否需要实行统一的职业培训和考试的为0,比无采编人员低8.45个百分点。有采编证新媒体从业人员更加认同职业培训和考试制度。
从社会公众和新媒体从业人员的调查意见来看,普遍认为需要实行统一的职业培训和考试。
(六)建立由新闻出版广电部门主导的新媒体编辑、记者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制度
新媒体编辑、记者和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一样,不是普通的专业技术人员,而是承担着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等政治、社会职能的特殊专业人员。普通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证往往由劳动保障有关部门负责认证,而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职业资格则由新闻出版广电等专业管理部门来认证。这有利于新闻出版广电等专业管理部门更容易从新闻宣传的政治素质和职业伦理等角度来考核把握其职业资格。但是,现有的网络编辑(包括网络编辑员、助理网络编辑师、网络编辑师和高级网络编辑师)资格认证主要由劳动保障部门认证,这种认证没有看到网络编辑、记者承担的政治宣传和舆论引导等特殊职能,将网络编辑、记者等同于普通的网络技术人员,这种做法不利于发挥网站的舆论引导职能。
不仅如此,一些网络编辑培训认证机构还将网络编辑资格认证培训当做收费牟利的工具,在收取数千元培训费后,资格认证却流于形式。完全不同于新闻出版广电部门实行的新闻采编资格培训考试制度和出版专业技术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制度。因此,有必要建立更加合理有效的,由新闻出版广电部门主导的新媒体编辑、记者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制度。
(七)制订网络与新媒体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管理和考试规范
目前新闻出版广电部门对于出版人员职业资格管理已经制定了资格考试有关规定和办法,但是并没有具体针对网络和新媒体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管理和考试等法律规范,有必要制订有关法规,以便对于网络和新媒体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管理和考试程序等进行具体有效规范。
(八)修订《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或制定专门的新媒体记者证管理办法
现有的网络记者证申请采取的是和传统媒体记者证同一渠道和同一法规规定申领的办法,其法规依据是《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但是,“办法”规定的领取记者证机构均为传统媒体,并无网络和其他新媒体。导致新闻网站《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领取网络记者证合法依据不足。因此,有必要修订《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或制定专门的《新媒体记者证管理办法》,以便有法可依,合理规范网络和新媒体记者证的申领。
(九)及时解决新闻网站核发新闻记者证“通知”发布后地方新闻网站出现无证采访现象
2014年10月,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网信办《关于在新闻网站核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发布后,地方新闻网站原来变相通过传统媒体领取记者证的渠道被彻底打破。但是通过网站合法渠道领取记者证的新措施因为时间等问题并没有执行到地方新闻网站层面。这导致一些地方新闻网站出现了无证采访的尴尬局面。
在调研地方新闻网站的过程中发现,有的新闻网站负责人抱怨,原来挂靠报纸领取记者证,去年通知一发,报纸不让挂靠,而要通过新的渠道领取记者证,但要等一年,到明年底才能领取,等于现在地方新闻网站都在做无证采访,不仅严重影响工作,而且因为商业网站本来不能做新闻采访但实际上屡屡发生,如今导致地方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失去竞争优势,极大地影响了地方新闻网站的发展。因此,希望上级主管部门能够用互联网的效率抓紧解决因为新旧政策衔接不上出现“政策真空”,导致地方新闻网站无证采访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