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有颜值有素质有气质 南方“主流网红”是怎样打造的

陈枫 曹斯
2017年02月18日09:35 | 来源:南方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南方“主流网红”是怎样打造的?

  入选首批“南方名记”培育名单的15名采编骨干。南方日报记者 王良珏 摄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19”重要讲话精神,培育全媒型、专家型人才,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016年10月启动“南方名记培育工程”,在全国媒体中率先提出打造“主流网红”,遴选首批15位南方名记,推出《武松来了》等点击量过亿的作品,在国内产生了强烈反响。

  17日,在省委宣传部、省网信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记协召开的打造南方“主流网红”座谈会上,南方报业打造“主流网红”的探索和成效得到各界的充分肯定和推广。

  为什么要在全国

  率先打造“主流网红”?

  2016年10月,在《南方日报》创刊67周年之际,南方报业启动了“南方名记”培育工程。集团2000多名采编人员反响热烈、申报踊跃,经各媒体挑选推荐,50多名采编骨干参加公开遴选,经过严格评审,来自《南方日报》《南方》杂志、《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农村报》的15名记者入选首批“南方名记”培育对象。

  这项工程是南方报业史上的首次,开创了集团名记培育工作的先河。南方报业提出,要培养一批具有新媒体采编运营能力的全媒型专家型生力军,打造新媒体时代的“主流网红”。

  “主流网红”的提法,曾引起关注和议论。其实,这是一种形象说法,有特定内涵。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南方日报社社长莫高义说,在以往纸质媒体风行的时代,“名记”更多的是“纸红”,其施展的舞台在纸质媒体上。当前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超过7亿,手机网民超过6.2亿,用户阅读习惯正在从报刊向移动端转移,集团对“名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既要做“纸红”,更要做主流“网红”,善用现代传播手段,会使“十八般兵器”,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领域都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权威性、不可替代性。南方名记“主流网红”作为媒体人的本质属性没有改变、职责使命没有变,还要“三有”——有“颜值”,朝气蓬勃,活力四射;有素质,有较强的专业媒体素质、新媒体应用素质和服务用户素质;有气质,腹有诗书,心有用户,肩有担当。

  有专家指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众声喧哗中需要有思想的“坐标系”,多元观念中需要确立价值的“主心骨”。主流媒体培育有个性、有魅力的“主流网红”,以创新、活泼、互动的方式方法传播重要信息和主流价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意义。

  怎样创新机制

  培育“主流网红”?

  培育南方名记“主流网红”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培育全媒型、专家型人才”从概念变成实操的过程,就是鼓励支持创新创业的过程。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南方日报社总编辑黄常开介绍,南方名记“主流网红”培育工作“一人一策、因人施策”,以全媒体融合为核心,集中精力抓重大项目、栏目、节目。有三个共性的突破和特点:

  一是打破了选人用人的常规。遴选工作不设年龄、资历、职称等门槛,集团在职采编人员都可申报。评选出来的首批15名培育对象并非传统意义上业已“功成名就”的名记,而是平均年龄34岁,在政经、教育、医疗、军事、三农等领域具有明显传播营销优势和专业特色鲜明、具备较好培育潜力的青年才俊。每年一评,年底考核不达标者取消培育资格。

  二是改变了传统报人单打独斗的工作模式,实行“南方名记工作室”制度,报网端融合形成一批灵活作战的创新团队。根据需要跨媒体、跨部门抽调摄影摄像、直播、新媒体制作、动漫设计人才等组成虚拟团队。在酬劳分配方面,培育对象拥有更灵活的自主支配的权利。在集团的重点报、刊、网、端开辟专门栏目,制作“南方名记×××工作室”统一标识,形成品牌。

  三是创新考核激励机制,鼓励“跳摘”、宽容失败。南方日报社让“南方名记”有相对固定的薪酬保障,从日常琐碎事务和“计件工资”中适度解放出来,着力经营转型融合的优势项目、品牌栏目、重大题目。年底进行考核奖励,产生激励引导作用。

  “主流网红”交出

  怎样的成绩单?

  “南方名记”培育工程实施3个多月来,开局良好,推出一批阅读量100万+、1000万+的高质量融媒体作品,初步打造人格化品牌,得到广大读者、网友的认可,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

  赵杨工作室与省纪委合作,推出广东首个反腐脱口秀视频节目《武松来了》,以“说书人点评+贪官忏悔视频+动漫”的独特形式,在南方+客户端首播,腾讯、网易等各大网站纷纷转发,4集点击量突破1亿,成为“现象级”节目,是广东反腐倡廉宣传工作的创新力作。赵杨身穿中式长衫、手拿折扇的主持人形象,成为“南方网红”的代表性造型。丁建庭工作室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出访活动,推出一批重磅评论,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多次转载;还主持南方+客户端快评栏目“叮咚快评”,针对每天热点事件推出热评,扩大主流评论声音在网络上的影响力,擦亮“南方评论高地”品牌。

  “南方名记”积极引导社会热点舆论,提升舆论引导能力。针对网上关于广州“跌出一线城市”的议论,郑佳欣工作室在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推出《用数据说话 谁说广州跌出一线城市了》《从“云山珠水”到“枢纽城市” 广州在下一盘什么大棋》等系列深度分析报道,点击量100万+,广州市市长温国辉在记者见面会上援引报道,赢得众多网友点赞。裘萍工作室也推出《广州的六个真相!如果还有人对你说广州将被抛弃,把这篇文章甩给他》《2017,我们继续中意广州的N个理由!》等报道和视频,主打温情牌,在岁末年初掀起市民对广州的集体记忆。

  当前传统媒体遭遇的危机本质上是服务能力的危机。南方报业融合发展的落脚点就是不断提升服务大局、服务用户的能力。曹斯、吴少敏等多个名记工作室,深耕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打造“南方名医帮”“上学了”等微信公众号,以个性化表达和全媒体形式,为用户提供钟南山等名医派号、广东高考查分、名医名师在线直播等服务,吸引了数万名粉丝,初步打造了名记个人品牌。针对我国今年启动盐业改革、群众关心吃盐安全这一热点,黄颖川工作室与省盐业公司合作推出广东盐业改革全媒体报道活动,以直播、科普、网络答题送春运火车票等形式释疑解惑提供服务,得到用户好评。

  名记们弘扬南方报业的优良传统,坚持专业精神、品质传播,深耕相关领域,推出精品力作。南方日报摄影记者张由琼奔跑在中俄海上军演、珠海航展等新闻大战一线、屡出精品,还善于从日常生活挖掘好题材,“用3D打印技术为丹顶鹤装上钛合金嘴”的摄影报道引发海量传播,网络浏览量超过5000万。南方周末名记黄河、姚忆江聚焦经济、军事领域,推出名记专栏,举办智库论坛。南方日报名记汤凯锋主攻深度调查报道,南方杂志名记李焱鑫谋划党建新媒体项目,21世纪经济报道名记谭翊飞、韩迅分别主打政经观察、财经视频,南方农村报名记彭进深耕畜牧业报道,“顶天”“立地”兼备,打造行业标杆作品,巩固提升影响力。

  南方名记“主流网红”培育工程开局良好,接下来将加大力度探索推进,创新体制机制,生产更多精品,打造个性品牌,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壮大主流舆论阵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