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总书记和新闻工作者在一起

高雷 景玥
2017年02月19日10:26 |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小字号
原标题:总书记和新闻工作者在一起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特殊的时空节点,勾起难忘的记忆。

  去年的2月19日,是个值得所有媒体人共同记住的重要日子。习近平总书记用一整天的时间,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前往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实地调研,看望慰问一线采编播人员,向全国新闻舆论工作者致以亲切问候,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出要求、寄予厚望。

  “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概括提出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为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新闻舆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从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网络是重中之重”,到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4次会议就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发表重要讲话,再到2016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48字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从人民日报夜班平台,人民网演播厅,到新华社新闻信息发稿中心,再到央视《新闻联播》演播室等,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始终伴随在媒体人的身边。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通过人民网视频连线福建赤溪村村民。摄影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党性:党的新闻媒体永远姓党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强调的正是旗帜和方向这一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的新闻媒体永远姓党。无论媒体大小、形态各异,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都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古人云:“文者,贯道之器也。” 马克思也曾生动指出,报刊“通过油墨向我们的心灵说话”。推开历史的厚重大门,更能体味这些话的深刻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的调研,从编辑楼的社史展台开始,意味深长。一份份纸张发黄的报刊,记录着党报的历史沿革;一位位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历史人物,延续着党报光辉的历程。对于那段不凡岁月,他饶有兴致,一边驻足观看,一边仔细询问,详细了解人民日报的光辉历程。

  回望历史,无论在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还是在波澜壮阔的改革时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都形成了“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强大力量。

  实践充分证明,重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必须抓紧抓好抓牢。

  而面对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的深刻变化,今天的新闻人遭遇着前辈们不曾遇到的冲击与挑战。

  在“你有登场权利,我有围观自由”的时代,在观点交流交融交锋的时代,如何凝聚共识、筑牢底线?如何在激流中坚持党性原则?总书记牵肠挂肚。他深入新闻生产一线,与编辑记者面对面,温情对话、深情寄语。

  习近平来到人民日报总编室夜班编辑平台看望一线编辑。他悉心询问:“夜班到几点?”“每天最后谁定版?”“现在一共多少个版?”。对围拢过来的编辑记者,总书记说,你们很辛苦,也取得了很多成绩。人民日报是党的阵地。全党全国人民都从人民日报里寻找精神力量和“定盘星”。要适应变化、不断壮大,关键是不忘初衷、坚定信念,新闻舆论阵地既要坚守也要与时俱进。党中央支持你们,我也支持你们。

  习近平来到负责采编内参稿件的新华社参编部。在听取基本情况介绍后,他对新华社编辑记者说,内参工作非常重要,做好内参工作要客观真实,要有高度责任心、使命感。我在地方工作时就比较重视内参工作,到中央工作后尤其重视,希望大家再接再厉。

  习近平走进《新闻联播》联播演播室、导播间,同播出团队互动交流。编辑部主任李风告诉总书记,《新闻联播》是“字字千钧、秒秒政治、天天考试”,传播党的声音容不得一丝一毫疏漏。总书记点头表示肯定。

  记者笔下有财产万千,有毁誉忠奸,有是非曲直,有人命关天。习近平说,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新闻舆论工作者代表党和政府,这种信任弥足珍贵。党的新闻舆论战线的同志不是自由职业者,不是自由撰稿人,而是党的事业的一分子,要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诱惑干扰面前,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决不能发表同党中央不一致的声音,决不能为错误思想言论提供传播渠道。

  作为党中央的“喉舌”、“耳目”,人民日报始终坚定不移跟党走,对党的绝对忠诚已经融入血液、化为基因。其拳头产品“任仲平”,每逢党、国家以及社会有重大事件发生或思想上有重大变化之时,均有发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推出《以信仰之光照亮奋斗之路》;在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推出《铸就我们民族的精神航道》……这些重磅文章字夹风雷,声成金石,切实承担起党的政策主张传播者的重要使命。

  多次参与社论、“任仲平”文章写作的评论部专栏室主编张铁说,“文中有导向,笔下有千钧,把‘楷体字’写在全媒体的平台,让‘主流声音’在金话筒中更加响亮,是总书记对党报评论员的要求,也是我们对党中央的承诺。”

  2月19日,习近平在新华社通过视频同在河南兰考采访的记者连线交流。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摄

  人民性:以民为本、以人为本

  “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去年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提出要求。

  “人民”两个字,成为总书记在这次座谈会重要讲话中的“热词”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时刻牵挂的,也正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很高兴通过人民日报人民网和你们视频连线。看到宁德的乡亲们,我感到很高兴、很亲切。我也在想念着你们!”2016年2月19日上午9点30分,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网通过视频同福建宁德市赤溪村村民交流。视频里,习近平先后同村党支部书记杜家住、长期关心支持赤溪村扶贫的退休干部王绍据对话,他向乡亲们问好,叮嘱他们保护好绿水青山,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路子。

  “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早在2013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对新闻宣传工作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提出了具体要求,“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

  2016年11月7日,在会见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九届理事会全体代表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奖者时,习近平再次强调新闻工作要以人民为中心,要坚持正确工作取向,心系人民、讴歌人民,发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勤奋工作、甘于奉献,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同时体现在新闻作品上。

  如何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总书记给出这样这样的答案:“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无论是召开座谈会还是在3家中央媒体实地调研,新闻工作者“接地气”,是总书记尤为关心的话题。

  “新闻战线的同志也要接地气、深入基层,这样才能了解真实的情况。”总书记在人民网演播厅同人民日报记者及赤溪村村民视频连线时指出。

  在新华社全媒报道平台,习近平通过远程指挥系统同正在河南兰考县谷营镇爪营四村进行基层干部作风调查的记者视频连线,向记者了解实地调研情况。连线后,习近平肯定了记者的这次采访:“你们开展的这次调研很有意义,通过调研了解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队伍情况,提供真实情况,以利于我们就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转变作风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使我们的工作更有实效。”

  调研中,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对采编人员说:“基层干部要接地气,记者调研也要接地气。”

  记者接地气才有灵气,报道贴近群众才有受众。多一些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多一些“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章,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爱不释手。

  2017年春节期间,《人民日报》推出《新春走基层》专栏,用大量的版面浓墨重彩地报道这个年,涌现出了很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佳作。

  “闯出一条路,发展乡村旅游”、“横下一条心,激发内生动力”、“拧成一股绳,凝聚干群合力”,《只要有信心 黄土变成金——阜平创富》一文中,记者走进大山里的百姓家,通过深入调研,用鲜活的语言和事例,讲述了当地脱贫致富的故事。

  此外,今年2月8日刊发的《山东东平县斑鸠店镇路村 无地移民迁新居》《安徽旌德县路西村 乡村游带富贫困户》等稿件,通过实地探访贫困户刘树更、马来青等人,探实情,话发展,唠家常,为新的一年里,广大困难群众脱贫致富传授了经验,鼓舞了士气。

  这样的稿件受到广泛好评,也再次证明了总书记的教诲:“基层跑遍、跑深、跑透了,我们的本领就会大起来。”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在中央电视台总控中心同工作人员亲切握手。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摄

  世界性: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中国声音

  “中国”既是一个国家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随着中国的蓬勃与繁荣,世界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渴望倾听中国。“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迫在眉睫。

  今日之中国,有“发展的盎然”,也有“成长的烦恼”。虽然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前所未有,但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在国际上,我们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存在着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

  因此,在调研中,习近平多次强调,要下大力气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

  在中央电视台调研时,得知央视海外业务发展很快,已形成全球化的采编和传播网络,总书记通过视频同位于华盛顿市中心的北美分台采编播人员连线,询问他们在外工作情况。听到“分台每天提供5小时、全自制节目,90%工作人员来自当地”,习近平对这个国际化团队给予肯定,希望他们客观、真实、全面介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搭建与所在地区友谊的桥梁。

  而就在此次调研前的9个月,总书记在对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中同样高屋建瓴地提到对外传播的基本遵循: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成为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

  “讲故事”,成为做好对外传播工作的关键词。“事实胜于雄辩”,一个个精彩故事,能更好激发受众共鸣,起四两拨千斤之效。

  2·19以来,各大媒体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

  ——人民日报海外版推出“海外资讯及服务信息平台”,形成各个海外频道通过网站、客户端、社交媒体等媒体形态的跨平台传播矩阵,开设定制化栏目,在重点新闻报道中,及时传递中国官方声音。

  ——中央电视台多语种频道推出《中华传承人》、《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等精品报道,展现中华文化深厚的历史渊源。

  ——新华社推出中、英、法、西、俄、阿、德、日、韩9种语言版本的原创动漫MV《四个全面》,采用国外流行的说唱音乐解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这些鲜活生动的案例,都在故事和细节中,让受众得到对中国发展的直观感受。

  事实证明,讲好中国故事,是消融“语言壁垒”和“文化隔膜”的最佳方式。

  座谈会上,当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康辉回忆起总书记在坦桑尼亚发表演讲引用在当地热播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拉近同听众距离的故事时,习近平说:“据说后来这部电视剧在当地重播了。”听了总书记的话,会场上人们会意地笑了起来。习近平接着说,要善于表达,深刻道理要通过讲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

  诚然,“联接中外、沟通世界”,有方向,有方法。

  正所谓发掘中国之美,欲扬其美,必知美之所在。“讲故事”该讲什么故事,习近平这样回答:讲故事,就是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更深层次的内涵,是把中国故事、中国发展背后的“道”讲清楚、呈现出来。不要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要把“道”贯穿于故事之中,通过引人入胜的方式启人入“道”,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人悟“道”。针对“讲故事怎么讲?”,习近平如是说:

  “要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用中国理论阐述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

  陈情说理,以清新之气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观念、阐明中国价值,是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展示给世界的全新姿态。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