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7年·第2期

论医疗真人秀“真实”与“现实”的平衡

薛 雯,王珊珊
2017年02月28日11:15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摘 要:真人秀本质要求是真实,但是医疗类真人秀由于其题材特殊性,需要顾忌到病患隐私、伦理以及观众的心理承受能力等现实问题,医疗真人秀一直游离在“真实”与“现实”两者之间。做一档好的医疗类真人秀节目,最关键是要把握两者之间的平衡。无论是内容的艺术化处理还是采用分级制,本质上是平衡真人秀节目“供”与“需”关系。

关键词:医疗真人秀;艺术化;分级制;平衡

目前电视真人秀在中国发展如火如荼,节目类型多样,医疗类真人秀相较其他真人秀多采用纪实风格,更加严谨真实、刺痛人心。无论是深圳卫视复播的《来吧,孩子》,还是东方卫视的《急症室故事》都采用固定机位,24小时“零打扰”拍摄,最大程度地再现疼痛,引发对生命的敬畏,使紧张的医患关系重新得以审视。

医疗类真人秀不可避免地展现病患疼痛与治疗的真实镜头,它真实记录了生死瞬间,然而这些镜头对观众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冲击。例如,深圳卫视医疗真人秀节目《来吧,孩子》因镜头血腥、尺度过大而停播。不少观众表示,节目中抢救过程的紧张感与真实的疼痛是他们不选择观看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在真实展示疼痛与生命伦理的现实呈现之间取得平衡是医疗真人秀的普遍困境[1]。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两种解决路径:一是内容的艺术化处理,淡化暴力;二是采用分级制,力争保留真实。

一、内容艺术化处理淡化暴力

内容艺术化处理可以从两个层面解决,首先从技巧层面借鉴电影剪辑的手法,其次从符号角度建构仪式感来获取安全感,它们的现实前提在于尊重生命、尊重观众。

(一)电影剪辑手法 淡化不适感

医疗类真人秀如何保持“真”的同时又能保证视听的舒适一直是两难问题。电影的剪辑手法,特别是蒙太奇手法一直被广泛运用在电视节目中,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血腥、暴力等画面对人们的冲击。例如在武侠电影《英雄》中,剑锋上的一滴血代表了飞雪与如月的生死对决,有效地解决了电影中的暴力难题。因此,医疗类真人秀可以借鉴一些电影的剪辑手法来淡化画面内容的“暴力”[2]。

首先,在剪辑节奏上,通过张弛有度的剪辑来消除观众对急症室救治过程的不适感。《急症室故事》的剪辑节奏张弛有度,特别体现在节目的不同人物故事的串场上。例如2016年6月6日的《三千元纠纷致男子被割喉》节目先讲述了父亲吴华波押存折为儿子准备手术以及儿子进行手术的紧张过程,然后用一段解说进行巧妙地过渡:“父母就像是孩子的超人,在有限的生命里给予孩子无限的力量”,同时搭配轻松的音乐,整体节目的节奏变缓,给下一个人物王青阳出场留下缓冲空间,起到了很好地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次,从画面剪辑的角度,可以选用一些远景、全景镜头或者局部特写过渡镜头来呈现真实病痛,对一些不得不展现的血腥镜头,可以采用打马赛克或者模糊镜头予以处理,从而消除观众的不安感。在《来吧,孩子》采用固定机位获取待产妈妈分娩的第一画面,真实性毋庸置疑,但是表现出来的画面还是让人产生不适感[3]。例如《来吧,孩子》第一季首期节目,特别是片头小孩出生,脐带牵连,浑身带血,同时伴有母亲们生产时的惨叫声,几个片段集中编排极富冲击力。生孩子的画面持续了近12分钟,紧张的画面节奏一时间让观众很难接受。因此随后的第二期节目没能如期播出[4]。

(二)符号化仪式感 建构安全感

仪式感的本质在于获取安全感。影视语言的符号化对于建构仪式感有重要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暴力美学”这种电影风格和表现手法。例如,韩国历史电影《鬼乡》中最后的镜头——招魂少女恩静为静敏招魂,虽然展现的是通灵的桥段,但是恩静的舞蹈《鬼乡祭》将归乡的蝴蝶符号化为死去归来的亲人灵魂,同时配合乐器的使用,正是由于这种庄严仪式感,很大程度上解构传统意义上鬼故事的恐怖,甚至使之看上去有一种独特的美感。医疗真人秀的观众在窥看病人隐私的同时,也身临其境地感受病人的不适与疼痛。因此可以通过医院先天特有符号化仪式感的建构,来消解观众对于电视画面内容带来的不安全感。

首先,从医疗流程角度,将挂号、诊断、缴费、检查、治疗这整个流程符号化,画面场景的选择更为开放,而非单独集中在手术室和急症室等较为封闭场所,加强仪式感的叙事,淡化血腥救治的最后一环,从而减轻观众的不安感。例如急症室抢救现场,若能有效利用手术室指示灯符号、医疗仪器显示符号、钟表指示符号以及手术中的各种声音符号,能够很大程度消解血腥镜头画面带来的不适感;其次,从病患本身角度,无论是贫窘的民工、百万富翁,还是孱弱的老人、强壮的青年,虽然身份各异,但在病魔面前疼痛是相同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符号:患者。通过病患身份的符号化——病号服,来给观众建构一种安全感:在这里,我们都一样。例如《急诊室故事》的拍摄并不会影响医院的日常工作,事实上,由于摄像头固定且医务人员不得与拍摄方接触,医院自始至终对所有病患一视同仁,实现医疗公平[5]。

医疗流程的符号化与病患身份的符号化,通过对电视画面中真实疼痛的解构,完成了观众对于自身安全感建构,从而实现了医疗真人秀中“真实”与“现实”平衡。

二、电视节目分级制力争真实

电视节目的分级,一方面表现为电视节目的接触渠道,另一方面表现为电视节目内容本身,两者本质上都是基于观众的意愿与需求最大程度地保持医疗真人秀的真实。当然这里的真实不等同血腥,而是真实的人性。

(一)传播渠道分级制

医疗真人秀的主要播出平台是电视与互联网。对于受众来说,电视更多表现为被动接受,线性传播,而网络媒体则表现为主动搜索,双向传播。因此基于接受类型的不同,在内容分发上也应不同。例如鉴于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受众群广,强制性接受,对内容的要求更加审慎和普世。因此,电视版本的医疗真人秀需要对其中的一些血腥、不适的镜头进行删减、遮挡或模糊。网络版本的医疗真人秀,用户选择性接受,更多地是主动搜索,观众事先已经做好心理准备,对节目中的血腥镜头,也不会产生过强的不适感,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节目整体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另外可以针对特定人群,比如准爸爸妈妈,剪辑出针对性的版本,为这类人群提供一项产前知识普及和心理疏导服务。

(二)节目内容分级制

以影视剧分级制为例,美国对电影实行五级制。目前内地对影视节目还没有建立相关的分级制度,也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由此国内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内容尺度并没有可以参照的标准[6]。

不同的节目内容如何进行分级,需要广电管理部门尽可能听取包括专家学者、未成年人及其家长在内社会各界观众的意见和建议,必要时可举行影视剧分级听证会,并且要赋予影视剧生产制作方异议和申辩的权利,建立相关的异议和申辩制度,使医疗真人秀节目内容分级有章可循。例如,根据医疗真人秀内容的血腥程度、裸露程度对其进行加权分级,确定各等级下相应的受众群。而不只是简单粗暴地对某些含有血腥画面的真人秀节目一棍子打死,直接叫停,不利于此类型真人秀节目的发展。

总之,分级制的目的不在于抹杀医疗真人秀中真实记录,更多地表现 “真实”与“现实”的博弈,也可以理解为“供”与“需”的关系。分级制的建立,使各方需求得到满足,通过内部的动态调节机制,最终使得“真实”与“现实”之间达到一定程度的平衡。

三、结 语

从供给的层面看,医疗真人秀无论是通过剪辑手法还是建构仪式感,都是为了从尊重生命与伦理这一现实把握平衡;从需求的层面看,医疗真人秀节目分级制的建立,则更多是从纪实镜头下的真实人性把握平衡。另外,展现疼痛,并不是医疗真人秀揭示医患关系的唯一方式,挖掘人物背后真实的故事,展现医疗的人文关怀,尊重生命,更应该是真人秀应该坚守的真。医疗节目不仅是展现痛苦与案列的记录仪,更是一把解剖社会与人心的手术刀。正如《来吧,孩子》的总制片人易骅表示:“这不是在围观隐私,而是在为生命加油”。其实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单独地展现表面的病痛,只是真实的一个小的方面,如何透过人物背后的故事,挖掘人性背后的真与美,才是节目中最大的“真实”,也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参考文献:

[1] 张祯希.“直播”进入急诊室,你准备好了吗[N].文汇报,www.whb.news365.com.cn,2015-01-20.

[2] 王志敏,张梅.暴力在呈现中消解的艺术——中国武侠电影研究[D].重庆大学,2014:54-55.

[3] 陈烁阳.节目播孕妇生产全程“为生命喝彩 为生命加油”[EB/OL].中国青年网,www.youth.cn,2014-05-11.

[4] 高星.医疗类真人秀的媒介伦理研究——以深圳卫视《来吧孩子》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5(20):51-52.

[5] 朱建辉,王韬.医学伦理视角下的《急诊室故事》解读[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6(1):92-94.

[6] 徐红.从X级到NC-17级——谈美国电影分级制度的发展变化[J].艺术百家,2003(4):55-58.

[7] 崔露什.仪式感的现代性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2.

[8] 鲍玉珩,杨潞璐.美国电影的分级制度[J].电影评介,2009(2):3-4. 

(责编:石思嘉(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