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北京晨报:雇人代唱唱不出网络好声音

2017年03月07日07:54 | 来源:北京晨报
小字号
原标题:雇人代唱唱不出网络好声音

  如果你是K歌的爱好者,手机里大概会安装过唱吧、全民K歌等翻唱APP。若是资深玩家,或许还为这些APP里的“平民好声音”打赏过礼物。可你是否想到,这些翻唱平台上颇有人气的“唱将”,背后的声音可能是他们花钱买来的,为的就是骗你的打赏钱。(3月6日《北京日报》)

  ●评判

  注定是翻不起浪的伎俩

  翻唱APP里居然暗藏雇人代唱骗赏金的生财之道,这的确令很多K歌的爱好者始料未及。想到所送的礼物、打赏的金钱或许是张冠李戴另有他人,被欺骗的感觉必然让自己火冒三丈。

  虽然这是非常龌龊乃至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行为,但它依然不会影响到K歌爱好者对翻唱APP的喜爱。当然,从有利于翻唱APP良性发展的角度看,管理平台会不断地提高抽查力度和抽测的频率,维护翻唱者的纯净,保护软件使用者和K歌爱好者的权益。可以说,雇人代唱骗赏金,注定是翻不起浪的龌龊伎俩。

  首先,雇人代唱或私下购买他人歌曲,真正是出于骗打赏目的的恐怕不多,甚至有些可能是误打误撞而已。其实,很多人花钱雇人代唱,就是为了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积累可炫耀的资本。那些真正成为网红歌手,甚至希望依靠自己歌声赢得粉丝打赏,甚至依靠歌声生存的实力派“唱将”,岂能靠偷盗、购买别人的“好声音”赢得自己的未来?骗子终究是骗子,因此,这一定是行不通的终南捷径。

  其次,小打小闹,雇人代唱几首,给自己贴贴金,这或许可行。不过,谎言难以持续,假唱亦是如此,你真以为粉丝、听众都是傻瓜?

  尽管雇人代唱骗赏金的行为不多见,是翻不起风浪的龌龊伎俩,但这不表示我们可以任其污染翻唱领域的洁净,毕竟,这样的欺骗损害了粉丝的利益,也有违诚信和法治。所以,翻唱软件的管理平台应当引入先进的声音识别系统,加强监管和处罚,同时,网友们也应积极地打假,让这些雇人代唱的东郭先生无立锥之地。

  黄齐超

  ●观察

  粉丝不糊涂打赏

  骗局就没有用武之地

  雇人代唱歌,目的是把“假唱”当作“吸粉”的工具,花小钱买代唱忽悠和骗取“歌粉”们的好评,获得打赏,从中吸金,以此赚取昧心钱;而代唱者也是在通过幕后代唱卖歌赚钱获利,从而形成了一条互惠互利的“假唱利益链”。

  雇人唱歌,用别人的声音骗粉丝打赏,这比现实生活中的“假唱”更坏。对于很会唱歌,也很喜欢唱歌的人来说,唱歌是件可以享受的事。通过唱歌获得歌迷打赏,这就是说唱歌是一种文化或音乐的精神产品,为消费者提供的应该是货真价实的原汁原味的真唱版本,而不是张冠李戴的冒牌货。在一些狂热的歌迷心中一直以为他们的偶像唱的无与伦比,但是一旦知道所谓的的唱功其实是代唱的“假嗓子”,真唱其实五音不全,这些歌迷就会感到愤怒,难以接受。“代唱”就是假冒伪劣产品,就是欺诈行为,严重侵犯了公众利益,涉嫌欺诈犯罪。

  从“盗歌”到如今的“代唱”,这是网络时代,“打赏功能”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成为欺诈犯罪的工具。据说,不少人以此牟利。“盗歌”属于违法的版权侵权问题,而“代唱”骗取打赏钱也是一种诈骗行为,因此应该依法予以严厉打击。然而由于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法律真空,平台方目前也暂无规章可循。但是作为音乐交流平台在提供者在歌曲上传环节上,有严格审核把关管理的责任和义务,一旦发现代唱和盗歌就封号处理,甚至把歌手注册账号的身份证号拉入黑名单。

  诚然从根本上遏制“代唱骗赏金”骗局,需要通过立法形式加强管理监督,同时作为K歌的爱好者和“歌粉”们也要多长个心眼,不能捡到篮里都是菜,瞎子吃肥肉——块块是好的,耳闻好听就打赏,给“代唱”骗钱提供动力源,大家都不乱打赏,“代唱”骗局也就没有用武之地。

  吴玲

  ●追问

  失落的何止是诚信

  请人代唱,自己赚了个够,真正出力的人却只能躲在幕后。有人说这是诚信的滑落。是的,这与骗子没有什么两样,一方面窃取了别人的劳动成果,一方面丢失了最起码的人格。可是,有错的仅仅是他们吗?更需要追问的是,是谁给了他们这样广阔的舞台?

  正是因为互联网缩短了世界的距离,才让更多人可以展露自己的才华。这是一件好事情,让成才的机会更多了。可是,当“代唱骗赏金”出现的时候,又将不少出彩的机会抹杀了。

  作为表演平台,是不能推卸责任的。表演平台在给注册账号提供舞台的时候,自己不仅应该是个获利者,还应该是个监管者。最起码要保证在自己平台注册的账号,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人,既自己有利可图,也让自己的平台为草根的成长助力。当平台考虑的只是个人利益的时候,对于“代唱骗赏金”不闻不问的时候,无疑是失责的。正是这种唯利是图之下的放纵,让文化的天空呈现出了灰色调。

  最为关键的是,这对于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是不公平的。谁不想出人头地?只是在游戏规则面前,他们不得不臣服于乱象。在淘宝网上,只要输入“代唱”两个字,就会蹦出长达数十页的购买链接,其中“全民K歌、唱吧代唱”“高评分代唱”等层出不穷,这只是代唱乱象的冰山一角。那么作为一家平台为何容许这样的交易公然开展?

  这还让笔者想到了很多文化行业的枪手。著名作家不需要写作,请人代劳就能坐享其成。著名编剧不需要创作,在影视剧上挂了名就能黄金万两。这何尝不是我们错误的欣赏习惯娇惯出来的?打赏看人下菜,看影视剧看的是导演、编剧、演员的名气,这也是大错特错的。

  “代唱骗赏金”,文化天空不容虚假星光灿烂。

  郭元鹏

  ●建议

  监管处罚尽快补位

  自己唱得不好,想要“雇人代唱”并不奇怪,既可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还可以圈钱。将自己装扮成“歌手”,获得粉线打赏。买一首歌就十几块钱,一天就能收到将近一百块钱的粉丝打赏,这样的“生意”自然红火不已。而代人唱歌的歌手则将这当作“赚外快”,反正别人发现不了。似乎是双赢结局,却害惨了粉丝,自己的血汗钱被“化妆的偶像”骗了,还帮人家数钱,岂不可悲?

  对于查找“雇人代唱”的确是有些难度,但借口“监管难度大”,就不管了,甚至放任自流,这不是该有的责任。其实,查“雇人代唱”,法宝就有两个:第一是监管,第二是惩罚。谁的责任谁负,对于“雇人代唱”,那就查雇人者和被雇者,两者都要惩罚。发现一次处理一次,屡教不改者,列入“黑名单”,驱逐出行业。同时处罚平台,因为平台本身就具有监管责任。重罚之下,“雇人代唱”还能嚣张多久?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对于“雇人代唱”或是“盗歌”,竟然都是“内部处理”。报道中提到一个王俊的歌手冒充音乐人W.K.的故事。几年前,王俊在W.K.的粉丝群中拿到不少后者的清唱音频,就以自己的名义把音频发布到全民K歌等平台,同时在酷狗音乐中把歌曲的词曲和原唱名称都改成王俊,还为自己创建了百度百科,并在新浪微博上给自己修改了一个某音乐公司签约艺人的官方认证标志。这个人的行为有违反法律的嫌疑,然而,最终的处理也只不过是封号处理。连他上传的歌曲也是在过了一段时间后才被撤下。处罚如此之轻,自然不会起到震慑效果,之所以会如此,恰恰是因为“行业内部处理”的缘故。

  显然,从目前的乱象来看,想要靠“行业自行处理”是不可能有多大作为的。唯有监管部门强势介入,正本清源,提高违规违法成本,才能将“雇人唱歌”的歪风狠刹下去。

  王军荣

  ●三言两语

  对于这些乱象,不仅法规力不从心,监管也严重缺失,这不能不是一个令人遗憾和担忧的现状。

  ——郑萧

  雇人代唱或盗他人歌曲骗赏金不仅属于艺德问题,还是法律问题,践踏的是艺术与法律。

  ——刘勋

  相关部门应当将翻唱APP纳入版权监管,强化音乐交流平台的把关责任,建立平台之间的互动协查机制。

  ——何勇海

  一方面粉丝要理性,树立识假辨假意识,对一些盗窃别人声音的行为进行抵制。另一方面,平台要加强审核和管控。另外,尽快完善相关法规,严格执法,加大打击和处罚力度,通过严惩形成震慑,捍卫原创权益,倒逼网络音乐健康发展,唱出“网络好声音”。

  ——刘剑飞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