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点赞广东女记者 两会采访的铿锵玫瑰

2017年03月09日07:54 | 来源:广州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四年磨砺 一“问”惊人

  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王秀娟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茜正在整理采访提纲。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洋(左)和何瑞琪在调试手机。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申卉(右)和廖靖文秀出自己的装备。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郑婕在拍摄视频。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王菁正在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里制作新媒体产品。

  当闹钟指向凌晨5时,广州日报记者何瑞琪被第6个闹铃震醒。此时,离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还有4个小时,为了准备部长通道的提问,她凌晨3时才匆匆入睡。

  北京的初春乍暖还寒,当何瑞琪在人民大会堂前的寒风中排队时,南方日报记者毕嘉琪经过了从城中心到北五环2小时的颠簸,到达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分组讨论的现场。摁录音笔、做记录、见缝插针采访委员,她脑子里的弦一刻都不敢松懈。对于守在人大广东团的广州日报记者杨洋而言亦然,上午的3个小时会议,她几乎没有一刻停下来,这一秒还在记录代表发言,下一秒眼睛已经环视哪位代表起身,准备追访。边采访,边录视频,还要与后方连线,分身乏术是她最大的困扰,她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

  提问是记者的天职,在政协大会的首场发布会上,广州日报记者廖靖文用“粤式普通话”向经济界大咖提问,为了这次提问,她准备了整整四年,100多次举手。发布会后,广州市广播电视台记者汪颖马不停蹄地站到镜头前,用40秒时间,进行三段现场播报。她的脑海里,走马灯似的滚动着声音:“我说的内容有没有错”“我的发音准不准”“我的妆容有没有花”“我有微笑吗”“我有没有挺胸抬头”……结束后,与她一同录制完毕的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王秀娟也松了一口气,不及多想,提起电脑,一边走路一边用手机写稿,还有编片和配音在等着她们。

  站在广州日报演播室里,面对专访嘉宾,广州日报记者黄茜仍在为专家访谈做最后的核对和准备工作,短短30分钟的6个问题凝聚了她近一个月时间的心血。与此同时,广州日报视频记者郑婕站在监控器前注视着这场专访,抵京至今8天,她已经拍摄剪辑了56条视频,将广州日报的全媒体视频报道送到数以百万计的观众眼前。

  天色渐暗,当外卖的香气萦绕在电脑旁时,广州日报记者申卉没顾得上吃,赶完稿子才是最重要的任务。晚上10时,终于可以吃上一口饭,不过匆匆吃完饭,她马上和同事们一起赶到会议室开总结会,整理第二天的会议内容,安排专题。直到深夜,广州日报记者廖靖文才有时间打电话回家,此时,她7岁的儿子早已进入了梦乡,她终于也可以放心入睡,但头脑似乎没有停过,3小时后,她马上又要起来准备新一天的采访。她们所做的一切,只为给读者送去有温度的两会新闻,只要想到这一点,她们就觉得,辛苦,也是值得的。(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申卉、何瑞琪、廖靖文、杨洋、黄茜、郑婕 本版图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黎旭阳 摄)

  两会“红”

  新华社采访本报女记者

  新华社在3月8日《传播中国声音 展现坦诚自信——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两会报道精彩纷呈 》的电讯中,对广州日报的全媒体报道予以肯定。其中文中提到:带着一批最新的新媒体设备来京的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菁表示,自己2005年毕业进报社后做过记者,当过编辑,后来又“转型”做新媒体“小编”,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仍然是一次全新的经历。

  “现在一个记者需要给多个接口提供信息,今年广州日报在媒体融合方面‘下足了料’,采用了一批最新、最炫的新媒体器材设备,推出动新闻、听新闻、个性化新闻等新产品。”王菁说,在这样的环境下,记者只有加强学习、挖掘潜能,才能努力拿出让受众满意的新闻产品,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

  今年两会,除按照惯例派出强大记者采访团队外,广州日报“中央厨房”还首次派出以王菁为组长的全媒体编辑小组入驻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与人民日报全媒体团队以及来自各地的入驻媒体一起进行协同生产,为用户生产出了如“您又有6个亲友来电”这样刷爆朋友圈的H5融媒体产品,将两会“粤菜”奉献给广大网友和粉丝!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