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记者手记:奔跑吧,全媒体记者

人民网记者 朱一梵
2017年03月10日06:26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身着冲锋衣、脚踏运动鞋,左手稳定器、右手麦克风、腰别WI-FI盒,脖挂照相机、背上上网本……这是两会上,人民网全媒体记者的标准采访姿势。

三脚架、稳定器、自拍杆,大麦克、小麦克、无线麦,手机1号、手机2号、录音笔,WIFI盒、传输线、充电宝、补光灯、话筒套、笔记本,还有录音笔和相机!听起来就觉得沉重的装备,如今基本可以压缩在一个背包里。

今年,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全媒体设备全面向“轻、薄、小、移动”转型,比如,今年人民网的“MINI话筒”简直是采访必备“神器”:拇指长的袖珍话筒,可以直接揣在兜里。全媒体记者“腰缠万包”、负重奔跑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装备的轻便化,使我们在移动拍摄、抢占机位的时候总能一马当先。

由于装备轻便,记者们身上还有空间留给自备“神器”。比如我,特意花了二十几个“大洋”准备了“补光小神灯”:巴掌大一个充电灯后面挂了个小夹子,可以直接夹在手机上。从此以后,我不再受光照限制,“围猎范围”大大增加,哪怕昏暗电梯里都能清晰捕捉到委员们的每一个表情。

新闻战场上,会使用“武器”只是入门功课,能根据实地情况娴熟切换各种武器的记者才有可能赢得战役。

“娴熟”二字,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知道,仅手机架的应用就有种种讲究:报道部长通道,要带稳定器方便移动拍摄;驻地采访委员,一定要带自拍杆,方便自己入镜采访。日程、场地、光照、对象和采访形式……娴熟掌握设备,实质上体现的是记者对采访细节的全面、精准的把控。

除了勤修外功,苦练内力自然也必不可少。全媒体记者不仅是记者,更是直播员、主持人、评论员、编辑、摄像师……

多元化的身份定位,使得开工前就必须围绕议程、热点、焦点进行多元化准备:每一场发布会前,我都会统计近5年同主题的发布会中的委员和观点,还有他们的背景履历、履职状况。每一场小组讨论之前,除了了解委员的姓名、职务,还必须划出一部分重点委员去了解他们的专业建树、往年提案、近期接受采访的核心内容,甚至要考虑他们容易接受的采访形式……作为全媒体记者,既然熟悉视频、音频、直播、文字、组图等各种采访形式,就应该把这些都考虑到采访过程中去,让委员在自己熟悉的采访环境内放松自己、打开话匣。

通常,两会上的明星委员会被一群记者围堵采访。大家拿着雷同的内容,出稿快慢就变得至关重要。每次围堵采访后,我会迅速窜到一个阴暗安静的小角落,掏出手机插上耳机认真检查画面音频是否合格。然后,一边将手机接上电脑迅速将采访视频回传后方,一边开始整理文字出稿,再从视频中截取画面图片推送后方。

两会是一场春天的盛事。全媒体发展势不可挡。随着技术手段不断更新,设备不断迭代,团队的合作日趋完善,我们也必将在两会的春风中加速奔跑。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