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故宫新媒体团队:11位80后90后组成 慈宁宫旁办公 

2017年03月28日07:27 | 来源:北京晨报
小字号
原标题:我在宫里拍照片

  一组寻花图发出来,很快就有四万多粉丝点赞。故宫官微摄影师这些天特别忙碌,为满足粉丝们的“寻花”要求,他们挎着相机在红墙里不停奔走。网上流传的这些故宫“花季”靓照都拍自哪里?普通观众是否也有机会近距离观赏这些宫廷花卉呢?近日,北京晨报记者采访了故宫新媒体小编们和摄影师,听他讲起在紫禁城拍摄照片的故事。

  慈宁宫旁的小院

  新媒体办公室就像自习室

  作为世界上每年接待人数最多的博物馆,最受瞩目的世界遗产地之一,故宫博物院聚焦着全世界的目光。可不少观众发现,作为600岁紫禁城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故宫微博丝毫没有高高在上的气势,相反却是格外的亲民。

  大家一定还记得,今年第一场雪刚刚落下的时候,久旱的京城兴奋得不行,全国观众都想第一时间看看落雪的紫禁城是个什么样子,纷纷留言求雪景图。故宫微博立即回复粉丝们说:“摄影师已经出工,请大家坐等。”随着紫禁城内第一枝玉兰绽放,故宫微博又第一时间把照片发了出来。大家都很好奇,故宫微博的小编到底是些什么样的人?

  近日,北京晨报记者在故宫博物院找到了微博的小编们,他们来自一个由11位80后、90后组成的新媒体团队。这个新媒体团队负责故宫所有线上数字展示的内容制作与运营维护,除了官方微博外,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和广受好评的“故宫出品”系列App也都出自于此。

  故宫新媒体团队的办公地点在慈宁宫旁边,一个僻静小院。红漆大门上装了门禁,将办公区和开放区分隔开来。走进房间里,感觉好像来到了高三自习室。一张张桌子被高高摞起来的书本隔离开。几个年轻人趴在桌子上俯首忙碌着,郭珽穿梭在其间,像是在收作业的“班长”。原来他们确实接到了新的“作业”,阿富汗文物首次在故宫展出,他们正忙着在各个线上平台推荐展览中的精美藏品。

  被历史吸引的理科生

  新媒体负责人是位80后

  团队的负责人叫郭珽,一位80后女孩儿。郭珽大学的专业是计算机应用,2002年进入故宫工作,当时主要负责故宫网站的运维。“刚来故宫的时候,觉得整个人一下静了下来,好像与喧嚣的世界隔离开了。”郭珽说,她觉得自己是个理科生,和故宫总有一点不搭,可那个时候,常常在院子里,望着红墙围成的那一方蓝天,发上一会儿呆,历史的厚重深深地吸引了她。

  “我甚至觉得紫禁城里的小气候与外面都不一样。”郭珽说,相较于外面钢筋水泥的世界,故宫里面的环境反而更亲近自然。“每年春天,长安街边的玉兰早早地就开了,而相隔不远的故宫里面,玉兰花却要晚开好几天。”郭珽还清晰记得,一次故宫里大雨如注,可当她走出神武门的时候,外面的雨已经停了。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郭珽已由当年那个维护网页的大学生,变成了故宫新媒体团队的负责人。郭珽觉得,这十几年里,故宫与外界交流的渠道越来越宽,可那种独特的小气候一直没变。“有时加班走得晚,安静的环境中会有一些细碎的声音,那是住在紫禁城里的小动物们。”郭珽说,也许是近600年里,故宫的环境一直没有太多改变,这里仍然生活着很多小动物,除了微博里经常见到的“猫保安”,光鸟类就有十多种。“这可是在市中心啊,现在到郊区都很难见到它们了。”

  考古研究生的摄影师

  笔试+两次面试招聘半年才“进宫”

  现在故宫新媒体团队里,最忙碌的人要数摄影师了,张林(见图)就是其中之一。这个1988年出生的男孩儿身材瘦高,戴着副眼镜,脸上还有未消的青春痘。

  2014年,北大考古专业硕士研究生张林来到故宫,应聘的岗位是摄影。张林回忆,和他同期到故宫应聘的毕业生大概有一两万人。笔试是在一所大学的教室里,人很多,那天那一栋教学楼里几乎都是参加故宫笔试的学生。笔试之后,又经过院里和用人部门两次面试,张林才算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这时距离他向故宫投简历已经过了大半年时间。

  当张林拿到故宫的工作证,走进红墙时,他的第一感觉是:有点不真实,居然真的“进宫”了。随后加入了新媒体团队,他最初的任务之一就是多拍“故宫大片”来吸粉。张林开始很卖力,冬拍雪春拍花,他对花粉过敏,为了拍出好照片不惜戴着口罩,一把鼻涕一把泪地与那些花儿亲密接触。

  然而,张林开始拍的照片并不都能得到负责人郭珽的认可。“花儿确实拍的漂亮,但缺少故宫元素。”张林说,在故宫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他的心渐渐平静下来,这时漫步在红墙里,身旁是几百年的殿宇,感觉慢慢就有了。在他的镜头里出现了这样的场景:一枝梨花横在脊兽前面;春雨后,几瓣落英,伏在大铜缸的缸沿上。

  ■记者手记

  把紫禁城当作一本书

  读历史会让人安静下来,而要寻找一种内心纯粹的宁静,不如走进历史。穿越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走进那些历史遗迹,去感受那些过往的历史信息。故宫无疑是这样一个好去处,你要把那些恢弘的皇家古建当成一本书去阅读,而不是当成一个景点去参观。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故宫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里,都隐藏着历史的密码。那里记录着我们先辈的喜怒哀乐,走进它,打开它,你会觉得豁然开朗。如果你对未来感到迷茫的时候,不妨回头到历史里去寻找答案。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没有哪些事是不曾经历过的。先辈把答案书写在了历史书里,也刻印在了那些青砖黄瓦里。当你发现人类的生存轨迹只是一个圆,千百年来从未改变时,你会感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记者 王歧丰/文)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