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人民日报:信息时代更考验媒体素养

吴乐珺
2017年03月29日06:4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信息时代更考验媒体素养(环球走笔)

  历史无法言说新闻具体是在哪一天诞生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假新闻在新闻诞生那天起就存在至今,并如同幽灵一般影响着公众情绪。

  不久前,欧洲国家马其顿的一座小城韦莱斯,因出现了假新闻淘金热而登上西方各大媒体。一批以年轻人为主力的家庭作坊专门生产政治假新闻,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吸引大量受众,增加广告曝光率和点击率从而牟利。

  假新闻泛滥,以至于《牛津词典》2016年年度词汇是“后真相”,而前不久举行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也把“后真相”列为主题词之一。

  “后真相”还是真相吗?《经济学人》杂志认为,在这个时代,真相没有被篡改,也没有被质疑,但在塑造社会舆论上,相对于情绪或个人信念而言,真相已变得次要。美国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结果显示,2/3的美国成年人认为,虚假新闻导致了他们对当前事件基本事实的“极大困惑”,将近1/4的受访者曾经转发过假新闻。

  历史上关于假新闻影响政局的事件层出不穷。20世纪初期,就有美国传媒巨人赫斯特告诉驻古巴记者的那句名言:“你提供图片,我提供战争。”2003年,西方媒体都在控诉萨达姆·侯赛因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直到现在都没被证实。

  以情感诉求为支柱的“后真相”,其特征就是飘忽不定,科学精神更无从谈起。研究表明,人类会习惯性地从已有的信念或假设角度来搜索、解读和获取信息,忽略甚至不看与自己价值观取向相左的消息。这就造成了人们像蚕蛹一般,越来越蜷缩进小小的“信息茧房”当中。

  “人们并不重视消息源的可信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希亚姆·桑达尔在过去20多年来一直研究网络新闻消费心理,他发现,由于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迅速发展,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导致了核实消息源的难度增加。

  美国格罗斯大学传播与信息学院教授帕里克夫认为,媒体有责任呈现真实的新闻报道,审查一切疑似虚假、夸大、带有煽动性的消息,尤其要防范假消息在社交媒体上的病毒式扩散。在德国,有官员倡议加大对传播虚假新闻的处罚力度,要求对媒体和互联网进行切实审查,检查机构可强制删除社交媒体网站上的可疑帖子。脸书和苹果公司相继推出了过滤假新闻的新工具。用户可以对真实性存疑的信息进行标注,提醒用户可能正在阅读或分享虚假信息。而有争议的新闻推荐排序将会被降低,如果被标记为疑似假新闻,网站将不再对其进行推广,并封杀假新闻发布者。

  而作为信息时代的公民,媒体素养则必不可少,不仅能有效使用互联网和数字设备,还要敢于正视“证实性偏见”,对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鉴别。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