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网络文学"重写再造神话":"重新创造世界"的萌动

2017年03月31日07:31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重新创造世界”的萌动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世界各地的神话创造与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20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一直涌动着用文艺重写神话的潮流,以丰富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而在中国,网络文学印证了这一‘重新创造世界’的萌动。”日前,由鲁迅文学院和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网络文学重写与再造神话研讨会”在京举行,鲁迅文学院研究员王祥在发言时如是说。

  研讨会上,与会者展开了学理和创作实践上的集中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中国网络文学的世界传播之路。

  神话资源是把“双刃剑”

  近些年,《西游记》《封神演义》《山海经》以及民间传说中的神仙灵魔,都在网络世界“复活”。

  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邱华栋认为,神话一直是文学创作可以不断再生的资源。神话史诗中的原型,在创作实践中不断演变,形成了史诗传统和史传传统。

  在网络作家“爱潜水的乌贼”看来,网络文学中塑造的很多神话人物并非空想,而是作家根据自己立足的文化土壤,经过艺术创新而再造的独特角色。

  就中国网络作家而言,最大、最厚实的文化土壤,就是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鲁迅文学院培训部主任王冰说,重写与再造神话在世界文化格局中具有重大的意义,中国作家应该努力寻找华夏神话传统中的精神源头,“中国传统文化崇德不崇利,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强调的都是奉献天下的精神诉求,这是华夏文明的长处和特点所在,也是华夏文明的根系命脉所在”。

  据媒体报道,来自哥伦比亚的卡洛斯·霍华德表示,中国网络小说最吸引自己的地方在于中国文化渗透到这些小说里,让它们读起来趣味盎然,“这些小说把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和想象图景交织在一起,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小说类型”。

  不过,神话资源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是加分项,用不好则两败俱伤。网络作家阿菩说,作为网络小说主流,玄幻等类型小说可以视为当代神话的再造与运用。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乱取乱用的现象,没有充分理解神话资源背后的内涵,使得原本零散的神话资料更加碎片化,小说本身的真实感也被削弱,容易立不住,同时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也有所损害。

  “在创作实践中,作家应该对自己掌握的神话资源进行取舍、统合,系统化地建立起体系严密的世界架构,这样才能支撑起一个灵动的神话故事。”阿菩表示。

  真正“走出去”须多管齐下

  以整个世界神话谱系为坐标,部分优秀网络小说作家谱写了自己的“创世神话”,发展出奇幻、玄幻、仙侠、修真等各种小说类型。这些优秀作品不光受到中国读者的欢迎,同时也走出国门,为一些国家的读者所追捧。

  中国网络作家“我吃西红柿”的《盘龙》,讲述的是主人公林雷无意中从祖宅捡到一枚神奇的戒指,而后踏上了梦幻之旅的故事。2014年,美国网友“任我行”自发将《盘龙》翻译成英文,在网上连载,让部分英语读者大呼过瘾。

  为何奇幻、玄幻等小说类型在世界范围广受青睐?王祥认为,这类小说具有神话的“可理解性”:神话形态的网络小说能够让人体会到一种力量感、成长感和生命的鲜活感,神话的核心关切就是神通和力量,无论是东方孙悟空的金箍棒,还是西方哈利·波特的魔法,都很容易被读者看懂并接受,这是此类小说受到欢迎的生命情感基础。

  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员肖惊鸿表示,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影响力在不断增强,网络文学“走出去”已成为必然。但目前中国网络小说还未形成如日本动漫、美国电影、韩国电视剧那样的海外影响力。

  阅文集团总经理、起点中文网总编辑杨晨也认为,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只是走出了第一步。当前,有必要建立有序的行业竞争环境,尊重契约精神,尊重原创、鼓励创新,确立新的作品评价体系,并努力解决好翻译人才这个瓶颈,多管齐下,不断开拓新天地。

  “网络文学担负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使命,网络文学‘走出去’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支撑,应该站在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来看待问题,让中国网络文学代表国家文化形象、传达中国精神。”肖惊鸿说。(本报记者 王国平)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