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编剧余飞揭秘"剃刀边缘" 好的编剧要会"变废为宝"

2017年03月31日07:46 | 来源:南方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好的编剧要会“变废为宝”

  谍战剧《剃刀边缘》剧照。资料图片

  由文章执导,并与妻子马伊俐共同主演的电视剧《剃刀边缘》近期在东方卫视、北京卫视热播,“烧脑”的剧情让不少年轻观众大呼过瘾。近年来,从《潜伏》《红色》,到《伪装者》《麻雀》,小荧幕上已然掀起了一股“谍战热”,但不难发现,即便是热门题材,能叫好又叫座的剧目依然是少之又少。

  谍战剧以其强情节、高悬念等特殊优势深受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优质的剧本是收视率的有力保障,其剧本创作如何“化繁为简”?类型剧又如何避免落入俗套?当下,编剧人才培养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为此,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剃刀边缘》编剧、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余飞。

  余飞此前创作过《永不消逝的电波》《重案六组》等不少烧脑神剧,创作《剃刀边缘》的前前后后,让他自身也对编剧这个行业感触颇深。面对IP、资本对影视圈生态的冲击,余飞表示:“编剧应该保持好心态,别人赚大钱,我们也不用去羡慕。不论是大IP、小IP,都可能把它编成一个特别好的故事,这才是好的编剧。编剧如果写好了,待遇也不差。”他还倡议,建立一所影视行业的“蓝翔技校”,“专门教编剧具体的技巧和做事方法。”

  技能互补炼成“杂技式谍战”

  众所周知,只要是谍战类型的戏,都免不了有一个甄别内奸,或者寻找卧底的过程,这很容易让剧情陷入“雷同”的境地,如何避免“套路”变成“俗套”,让作品独树一帜,是相当费功夫的。

  除潜伏、审讯、侦破、陷害与枪战等经典谍战元素外,《剃刀边缘》一开场就抛出“捉共党,查剃刀”的核心悬念,随后先是许从良(文章饰)与伪满警察厅的几轮较量,从“被指认为剃刀”到“有通共嫌疑”,严刑逼供的场面十分惨烈。看过《剃刀边缘》的观众或许发现了,这部的主人公许从良从出场开始就一改传统谍战男主角的安静低调,不仅行事乖张搞笑,言语也颇具“痞气”,其个性设置和剧情的大致走向看上去与前不久热播的另一部谍战剧《麻雀》有点相似。其实,这并非编剧刻意为之,余飞坦言:“这个人物他本身就是小混混,做事就自带一些喜感。我们其实并没有朝喜剧这个方向去做,就是碰巧有了这个元素。”

  和很多谍战剧一样,《剃刀边缘》也是一部“改编之作”,它改编自许伟才的小说《谍战1933》,讲述上世纪30年代哈尔滨伪满警察厅捉拿地下党特工“剃刀”的故事。对于编剧而言,一方面,既要让它忠实于原著,另一方面,又要让它适应电视剧观众的欣赏习惯。剧本创作前后历经两年,余飞说,电视剧最终呈现的内容与剧本实现了95%以上的一致,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原著的“完全还原”,而是依据书中的时代背景和人物关系作为由头,按照五集左右一个单元,重新架构新的故事。但这样一来,电视剧的剧情比原著更紧凑,同样的,对观众的要求也提高了,“观众要沉下心来看才能看得明白,而且至少每一个单元你要从头看起,不能从中间看。”

  对此,余飞笑言,这次的创作是一个“逼死编剧”的过程。为了区别于以往的同类创作,他们把常见的“绝处逢生”几乎都改成了“绝处逢死”,并为此设计了许多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每一个任务里还包含几个子任务,在每一个任务中都先把自己逼上绝路,再寻找破局。不同以往的是,在绝境之后还会再跟一个甚至数个绝境,主人公刚刚脱离险境,马上又要面临更可怕的险境。也正是因为在连环绝境之下,剧情的压迫感一步步被强化,观众才会欲罢不能。

  在《剃刀边缘》里,文章饰演的小人物许从良几次死里逃生的惊险设定如同“走钢丝”,很是扣人心弦,甚至有网友将其戏称为“杂技式谍战”。即使拿放大镜来看,这部剧也是近两年少见的在剧作本身用实打实的逻辑和密集的剧情点吸引观众的作品。该剧自开播以来,环环紧扣的剧情也拉动着收视率持续走高,可以说,剧本底子打得实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整个创作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特色小说家和一个职业编剧之间的技能互补:余飞写出详细的分集提纲,写完之后发给许伟才,让他据此写剧本初稿,然后由余飞对初稿进行简单修改,再发给资方审阅。这两人是各有长处的,小说家善于写故事、造冲突,他们能写出奇人奇事,这构成了影视创作的极佳的种子和基因;职业编剧有熟练的剧本创作技巧,起承转合和结构设定才是他们的强项,二者一旦能被有效组织和叠加起来,无疑大大保证了电视剧的质量。

  建议开“蓝翔”教人挑剧本

  现在IP、资本横行,大大改变了影视圈的生态,对编剧这一职业的冲击也比较大。身为职业编剧,到底应该如何应对?

  余飞说,自己并未觉得编剧在行业内被忽略,相反,他乐观地认为,这是一种对创意的重视,“不管重视的方法对不对,毕竟是一种重视。不管是大IP还是小IP,是垃圾IP还是优质IP,实际上对编剧都没有特别大的意义。”作为职业编剧,他笑言,“随便从地上捡个垃圾,如果都可能把它编成一个特别好的故事,这才是好的编剧。”

  当下影视圈都在喊“缺少好剧本”,在余飞看来,这实际上是“行业里会‘抓’剧本的人很少,大量公司的票房部门都形同虚设也根本不懂剧本。这不仅是从业者的态度问题,更是能力的缺乏,“抓剧本的人自己要会写,要懂得编剧心理,要懂法律,懂得制片方的关系,还要懂得审查,可以说是一个人精。”对此,余飞玩笑道,“我一直提倡最好能开一个影视行业的‘蓝翔技校’,专门教这些具体的技巧,做事的方法。”

  教人如何挑剧本缺一所“蓝翔”,但从专业院校走出的演员不少也辜负了“专业”。对近来屡屡曝光的替身演戏、抠图演戏等事件,余飞也表示无奈,“我们前面所有的努力,都要靠演员呈现在观众面前,如果演员不敬业,肯定会影响这个行业。”但余飞并不认为这一现象代表了全部,“现在拍摄量大,资本进入得太多,炒作大IP太多,导致了所谓有市场价值的演员成为极度稀缺的资源,这样的情况下导致他们用非常不好的方法拍戏。实际上应当告诫制片方,如果他没有档期就不要去找他,当然这都没用,可能播出平台就要他来演才给你好的播出时间。”

  在余飞看来,这是一个需要系统解决的问题,他拿中医类比,称症结需要系统治疗,“让各行业真正的高手,各职能部门团结,做出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让所有人都被这种好作品吸引,形成一个正能量的引导。这样每个人都会爱惜羽毛,尽量做好的东西,也不受资本影响。”(记者 毕嘉琪)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