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怎么拍怎么写怎么演 一部反腐大剧给业界上“三堂课”

2017年04月12日09:34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一部反腐大剧给业界上的“三堂课”

  打破惯有思维 成就“现象级”

  当《人民的名义》随着口碑发酵迅速成为“现象级”的时候,它的幕后故事也颇耐人寻味。

  投资思维不可单一标准。

  首先,研究一下《人民的名义》的出品方。

  除了最高检、江苏省委宣传部和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之外,还有6家“小民营”:天津嘉会文化、弘道影业、大盛国际、上海利达影业、北京正和顺传媒有限公司和凤凰传奇影业。听着都有些陌生吧?不奇怪,它们在影视圈绝不是第一梯队的,有的名不见经传,有的甚至是第一次涉足电视剧,而正是它们“凑”出的1亿元让《人民的名义》渡过资本难关。

  是的,这么好的剧就华丽丽地被影视界的大佬们集体错过了。导演李路说,有超过50家投资方因为担心尺度和风险,最终没有参与投资。其中有一些投资方甚至已经签约,最后选择毁约退出。1亿元是什么概念?它只是一些所谓的大IP剧投资的几分之一,甚至它只是一两个“小鲜肉”的片酬。当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向影视剧行业的时候,《人民的名义》这样的好剧却经历了一次资本寒冬,这不由给当下的影视剧投资思维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小鲜肉”“大女主”“玄幻仙侠”“大IP”……如果资本都偏爱这些,观众真的会一直买账吗?如果一直以这样的标准决定资本去向,那是不是更大的风险呢?

  播出思维不必定式化。

  接下来,研究一下《人民的名义》的播出平台。

  娱乐化+年轻化,是许多人给湖南卫视的标签。一部反腐大戏缘何在湖南卫视独播了?看似挺不“搭”的,却引来意想不到的结果:“90后”“95后”像追《快乐大本营》一样追上了《人民的名义》。随着口碑发酵,其收视一路飙升直至破2。据制片方回忆,有四五家电视台去现场探班,湖南卫视是最先作出反应的,而且决定买断。按照目前公布的数字,湖南卫视以2.2亿元买断了该剧5年间的台网播出及分销权。

  其实,这已经不是湖南卫视第一次“胆儿大”地将橄榄枝伸向反腐剧了。这几天在《人民的名义》的“带领”下,许多观众开始在网络上重温10年前的反腐大剧《大明王朝》,而这部戏的首播平台也是湖南卫视。不仅如此,湖南卫视发现《人民的名义》大受欢迎之后,迅速改变编排策略,不仅在晚上金鹰独播剧场播出,而且启用下午青春独播剧场资源,采取5集连播的方式助推。部分剧集还进行了“先下午再晚上”的大胆尝试。对于那些对电视台一天两集播出节奏深恶痛绝的观众而言,湖南卫视简直是发了一个大大的福利。“似台似网”的编排模式为传统电视台的转型升级、思维转换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范本。

  选角思维不能唯颜值论。

  最后,再来研究一下《人民的名义》的杀手锏:演员。

  中国人喜欢说“一炮而红”,而这部剧是不折不扣的“一集而红”。说到原因,实力派演员侯勇可谓功不可没,他饰演一个巨贪处长,从在一间老房子里呼啦呼啦地吃炸酱面,到被带到藏匿巨款的别墅时腿软得站不起来,侯勇把一个大贪官的两种面目演到极致,被观众称为“抢了头彩”。而在随后的剧集里,老戏骨一个接一个出场,张志坚(饰高育良)、白志迪(饰陈岩石)、王丽云(饰陈妻)、吴刚(饰李达康)、许亚军(饰祁同伟)、张丰毅(饰沙瑞金)、张晞临(饰蔡成功)、李光复(饰郑西坡)、张凯丽(饰高妻)……老戏骨不断飙戏,像穿越到人艺剧场。

  更要说的是,整部戏完全不见“小鲜肉”的踪影,主要演员里最年轻的是“陆毅夫妇”,也都有41岁了。在拍摄之前,编剧周梅森和导演李路就商定“一定把最适合演这部戏、喜欢这个剧本的演员请到;把当代中国最优秀的表演资源集中起来;一定要激励团队不断创新,力争作出最优秀的影视剧。”

  虽然制片方未公布老戏骨的具体片酬,但导演透露每个演员都给了远低于行情的“友情价”,而根据业内“常识”推算一下,这40多名老戏骨的片酬基本上是一个“小鲜肉”的价格。一段时间以来,演员的高片酬成了行业集体的“痛”,《人民的名义》给许多只相信颜值和鲜肉的导演上了一课:高颜值不等于高演技、高片酬不等于高人气,没有意义的“高”构不成大剧和好剧。□牛春颖

  编剧周梅森: 重点是人性刻画

  周梅森,以《人间正道》《绝对权力》《国家公诉》等政治小说闻名。2017年1月,他的最新小说《人民的名义》出版,题材依旧是他擅长的中国当代政治人物百态,笔触更加犀利,人物愈发饱满,随着同名电视剧在湖南卫视的播出,这部作品更“红”了。“想到了会有很好的市场反响,但没想到竟有这么好。”周梅森表示。更让他欣慰的是,《人民的名义》观众群里60%都是年轻人,而且女性观众超过男性。

  在观众普遍的观剧感受中,“真实”“尺度大”是最多的评价。这或许也与周梅森本人的经历有关。曾经担任过一年市政府秘书长,是周梅森非常重要的一段经历。对于官场的各种现象,周梅森的眼睛看到了,也放进了作品中。周围的人说,看他的书有很多人会对号入座的,千万不能这么写,可周梅森恰恰认为,如果大家都不说,这些人会愈发肆无忌惮,愈发不把老百姓当回事。离开市政府秘书长的岗位以后,周梅森仍然密切关注家乡以及类似城市政治生态的变化和演变。正因为这种关注,很多官员愿意和他交朋友,以至于手头的素材越来越丰富。

  因曾在政府挂职,并与一些官员多年交往,周梅森得以了解官场运行的逻辑。而很多熟识的官员犯下错误,以致锒铛入狱,他也深为惋惜。电视剧里的故事看似夸张,但许多是周梅森亲眼所见,甚至有些是新闻素材。例如电视剧一开篇,就呈现了反贪局长侯亮平抓捕赵德汉时满屋子钞票的惊人景象,“之所以一开始就呈现这个案子,是因为有过类似的新闻,为清点某贪官家里的现金,用坏了12个验钞机。这个新闻大家耳熟能详,拿这个大案作为一个引子,可以一下子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一开始就建立信任感。”周梅森感慨,新闻揭露的很多东西,要比作家们的描写精彩得多。

  其实,《人民的名义》距离周梅森的上一部作品,已经有8年之久,在新作问世的这8年里,他一直关注中国政治生态、社会形态,对于能人腐败的现象深感可惜。周梅森不愿把他们描写成魔鬼,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他更想展示他们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也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展示让更多人意识到,尤其是权力不愿受制约的官员们意识到,这种不受制约的权力对他们自己、家庭并不是什么好事,许多家庭可以用“集体滑落”来形容,让人扼腕叹息。

  “在写作过程中,我自己也会感到困惑,写这些真能对反腐有帮助吗?所以,两年前,当高检的同志找到我,希望我出面写反腐时,我第一时间回绝了。后来我自己经历了一场股权官司,这场官司让我深刻地了解了中国地方经济的一些乱象,对人性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之后,我全身心投入到《人民的名义》。因为是自己正经历的事,我写得格外得心应手。”周梅森说。

  虽然写作时得心应手,但是拍摄时反倒没有那么顺利。周梅森说:“我们俩(和导演李路)都是艺术家,不能接受资本的压迫,资本不能来干扰我们的创作,必须是创作者说了算、艺术说了算。这中间经历了顶着资金缺口也按时开机的巨大压力,我们一度绝望。李路准备卖房子,我准备卖股票了。但好在开机后不久找到了合适的投资方,湖南卫视的定金也打过来了,我们终于可以不为稻粱谋,一门心思地扑在创作上了。”记者 李淼

  “达康书记”吴刚: 把“一人一格”做到极致

  “达康书记”的表情包最近全网刷屏。 资料图片

  《人民的名义》热得发烫,达康书记堪称该剧不折不扣的“流量担当”。因为性格耿直、雷厉风行,达康书记尤其受到“90后”“95后”年轻观众的喜爱,他的专属表情包在全网刷屏。

  不得不说,这样一个角色的走红,除了编剧周梅森的下笔有神,导演李路的独特理解,扮演者吴刚的精湛演技更是功不可没。

  北京人艺有一个著名的口号叫“一戏一格”——每一场戏都要有不同以往的创作风格,而人艺出身的吴刚对自己的要求是“一人一格”。为了把每一个角色演好演活、演出“格”,吴刚从不吝惜功夫和思考。

  饰演“铁人”王进喜,为了更接近人物原型,吴刚10天暴瘦17斤,迎着风扯着脖子喊,让声音变沙哑;电影《梅兰芳》中的费二爷,台词、动作甚至一个眼神满满都是戏,导演陈凯歌不停给这个配角加戏份,因为几乎每次都是一条就过,吴刚还被陈凯歌盛赞为“吴一条”;《潜伏》里阴柔奸诈的“笑面虎”陆桥山、《十月围城》里儒雅可敬的慈父李玉堂等角色都被走心的吴刚演活了。

  这一次,为了把达康书记这个官员演得“不一样”,吴刚更是提前3天进组,从“头”就开始琢磨。“官员通常给人的感觉是四平八稳、做事一板一眼,外在发型也比较规矩,不是背头就是分头。我就想破他一下。”

  一进组,吴刚就跟造型师、导演一起商量如何能让李达康“不一样”,连续试妆、试造型,直到开机前一天晚上10点多才敲定一个平头的发型——看起来讲究却又不像是每天都认真打理过的模样。化完妆一看,李达康在吴刚心里活了起来。“化妆造型是人物创造的开始,外形很重要,让我相信自己能成功变成李达康。”

  认定了李达康,吴刚就天天想着怎么跟他“无缝”贴近:李达康的衣服不离身,还在网上搜集了大量领导开会、下基层的视频,研究他们的举手投足,再消化到自己的表演中——从外形到心理,从戏内到戏外,吴刚都力求跟李达康保持一致。

  吴刚坦言,想让一个除了开会工作就是回家,两点一线、生活单调的官员形象“跳”出来,不多用点手段,难。为此,他没少在细节上下功夫。

  细心的观众发现,即便是在办公室接受下属汇报工作,李达康每一次的举止和表现都不一样,其实这都经过了吴刚的精心设计。“演员每一次进场、出场都应该有所变化,就跟在生活中一样,不同情绪下一个人出门、进门一定是不一样的,拍之前都要把它想缜密了。每场戏做到精准,这是一个演员必须做的,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观众称赞吴刚台词功底过硬,听李达康说话既觉得真实又特别“过瘾”。“他(丁义珍)干什么事都打我的旗号,自己捞钱去,我背黑锅,什么玩意儿”“在人民群众面前,一定把尾巴给我收起来,别把尾巴翘起来当旗摇”……

  吴刚表示,李达康的语言里既有剧本的话,也有他自己的发挥。一到片场,他和张丰毅就会拿出剧本对台词,也会跟其他演员一起商量,大段大段的台词要怎么说才有意思,开会的语调又要怎么说才更加生活化。“我希望这个人物更贴近老百姓,让观众看了之后觉得就跟隔壁家人一样,有一种亲近感。”

  对于人物层次感的塑造,可以说吴刚做到了极致:较起真儿来一副领导的霸气脸,被坑时也有蒙圈的耿直脸;面对下属的巴结推诿他急躁不耐烦,与对手交锋他滴水不漏皮笑肉不笑;当面对老婆和妹妹时,即便一通电话也能感受到他难得的一丝温情。

  用网友的话说,吴刚贵在把达康书记演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人,他就有七情六欲,饿了也得吃饭,急的时候也骂人,其实人都是这样。”吴刚说。

  “懒政学习班”痛骂贪官的戏,是李达康长达18分钟的个人独白,吴刚没NG一次就顺利完成了拍摄。“一天拍10多场戏,你必须提前下功夫、做功课,才有资格站在机器前去演戏。否则预备开始,你连词儿都没有,怎么对得起演员这个称谓。”吴刚说。

  达康书记成为坐拥迷妹无数的“网红”,吴刚坦言万万没有想到。不过,看到网友把一帧一帧的画面剪下来做成表情包,看到年轻人刷弹幕分享对剧情人物的理解,吴刚感到异常兴奋和欣慰。“这是对一个角色最大的褒奖。我觉得大家喜欢李达康,是喜欢他的坦荡,喜欢他的执着,喜欢他的单纯。”

  大家喜欢达康书记,其实也是喜欢吴刚,喜欢他酣畅淋漓的表演,喜欢他一心扎进戏里的投入,喜欢他无比敬业的戏骨精神。记者 李淼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