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着我》第三季登陆央视 倪萍:我要做好聆听者
倪萍谈主持心得。 主办方供图
2014年春天,《等着我》第一季在央视一套首播。在这个国内首档国家力量寻人的公益节目中,告别央视主持平台10年之久的倪萍,真正意义上“复出”了。对于这次回归,倪萍纠结了很久。毕竟,多年来倪萍鲜少在公众场合露面,她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了家庭、画画和写作上。
倪萍自称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加盟《等着我》,连她自己也意外的是,这一试就是三年。上周日,《等着我》第三季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借此机会倪萍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去标签
伤感是自然的情绪
南方日报:这些年间,很多节目找过你,但都被你拒绝了,原因是什么?
倪萍:我很长时间不做节目了,平时潜心画画、写书。做《等着我》是很消耗体力和精神的,要投入全部的感情跟着节目往前走。在这其中,主持人要做的是一个倾听者。要倾听,就要有足够的耐心,对我来说很有挑战性。要给予求助者信任感,我把他们当作亲人,让他们把所有的苦水倒出来,这做起来挺不容易的。
南方日报:为什么强调在《等着我》里做一个倾听者?
倪萍:很多人希望把它做成一个脱口秀,但这完全不行。节目不需要你提问更多的问题,嘉宾会把心底攒了一辈子的话向你倾诉。如果做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帮助。
南方日报:你的主持风格,过去被贴上了“煽情”的标签,但这次,你不愿把“煽情”作为卖点。
倪萍:以前,别人老说我是“煽情”的人,实际上不是。主持风格不能提前设计,而是要顺应节目的需要。比如《等着我》需要我坐在这里倾听,有时嘉宾一说一个多小时,我一句话都没说。在录节目时,我有很多失控的时候,有的并非因为悲伤,而是因为温暖;有的嘉宾一上场,我就忍不住掉泪,太同情他们了。是我要求把大部分我落泪的镜头剪掉的,不能看着我老哭,观众哭,嘉宾哭。在节目里,我不能哭,我要做好助力者,给大家传递正能量和幸福感。
年轻的时候,我不是这种状态。年老了,确实变得容易伤感,看到温暖也感动,看到别人悲伤也感动。这大概跟年龄有关系,在承受太多的感动的时候,就会容易抒发出来,尤其在栏目内容涉及母子或父子关系的时候,我就受不了。
南方日报:听了这么多苦难的故事,回到家,你如何平息情绪?
倪萍:我内心的震撼太大,每天录完节目,回到家,洗个澡,整晚睡不着。但这没办法化解,很多时候我就坐在那儿,脑子放空,第二天早上,身心很疲惫。我知道很难忘记这些苦难,苦难会在我内心积累成财富,我会为之更深刻地去理解人生。
谈节目
不着力于讨好观众
南方日报:据说当初你是抱着试试看做几期的心态加盟《等着我》的,结果一做就是三年。
倪萍:过去做主持人,经常在付出,但这个栏目对我来讲,我在不断地索取。这三年,我从没觉得是在做节目,我是在倾听,在被感动。它之于我,是汲取营养的地方,每当我人生彷徨的时候,我能找到平衡点,透过人世间的苦难,我品尝到了酸甜苦辣,感受到真正意义上的人性本质上的光辉。
做了母亲之后,就会意识到家庭团圆特别重要。通过节目组的努力,帮助那么多人找到失散多年的亲人,实现了家庭团圆,我也挺有成就感的。现在我仍是热情未减,所有感动我的故事我都难以忘怀,难以让自己平静下来。
南方日报:其实过去你很少主持访谈类节目的,你认为这类主持人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倪萍:做访谈节目,跟嘉宾的心得是相通的,他说什么你都能理解,你说什么他也能明白,这是最高境界。我挺欣赏金星,她不说空话,掷地有声,我也喜欢鲁豫,我们台的白岩松、董卿都不用提了,都很棒。
南方日报:前段时间,你因参加《朗读者》登上了“热搜”,大家为两代央视一姐的同台而动容。
倪萍:我们俩相互欣赏。过去她在央视12套的时候,我就很欣赏她。当时,是我跟我们部里说,应该把董卿调过来的。她作为上海第一个获得金话筒的主持人,从形象到内在,都具备做主持人很好的素质。
她和我很不一样,我们的共同点是都是努力的孩子,都是敬业的人,但在气质上,在做节目的风格上,都有不同。比如,她做的节目,我做不了,我的节目,她有时也做不了。一个电视台应该拥有十个不同气质的顶尖主持人,能做各种各样的节目,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大电视台。
南方日报:对这些年观众的喜好和电视节目的规则,你有何观感?
倪萍:永远不要追随和讨好观众,你就踏踏实实做节目,观众会追着你走。《等着我》收视率这么高,在于它没讨好观众,努力把节目做到最佳。
■记者手记
倪萍的多面性
采访倪萍是在央视新址的一间休息室内,空调温度有些低,毯子盖在倪萍腿上。她刚从新版《姥姥语录》首发式赶过来,晚上还要录节目,她的脸上写着疲惫。即使是这样,倪萍依旧坐得笔直,挺着腰板,时刻体现了一个职业主持人的仪态。
倪萍很愿意谈姥姥,她是跟姥姥长大的,在她眼里,“老人家善良、平凡、智慧又可爱,说的话,就像萝卜白菜似的,不值什么钱,但下到锅里最养命。”对倪萍而言,姥姥不但是她的亲人,还是她精神力量的来源。当说起从姥姥身上获得的最宝贵的品质是什么,倪萍给出了一堆关键词,平凡、普通、宽容、活得自在。还有,做什么事都不能装,“要真真实实地表达你的情感”。
淡出公众视野的这些年,她性情里的真实和个性,反倒进入人们的视线。
比如,在《朗读者》里,她会吐槽说,当年自己主持春晚时的风格像“踩了鸡脖子”一样。偶尔在微博上发条段子,在节目中露个脸,她会调侃赵忠祥有多“抠”,自嘲减肥之路太艰辛。网友惊讶于她的幽默感,纷纷留言,说“你可以抢相声演员的饭碗了”。再例如,在地方卫视的综艺节目里做评委,她会尽显犀利一面,“现在哪个明星不整容?!连我这样的都打针!”
端庄、大气,是大家熟悉的那个倪萍。但她现在给大家的印象更为立体化了。哪个才是她?倪萍说:“人没有绝对的一面,人都有好几面。”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或许是累了,不说话时她看起来有些严肃。说话前,她会认真听着你的问题,然后不紧不慢地回答。她其实是个很感性的人。聊起《等着我》,能依稀看到她眼里的泪花,但聊到生活现状,能看到她的嘴角微微翘起。
上月播出的《朗读者》,倪萍暂停职业生涯的事情也被提及,她平淡地讲述自己因儿子身患先天性白内障而改变了人生轨迹。原来,《等着我》里的人生故事、家庭的悲欢离合,在倪萍的身上也体现过。
她没有过多地谈论作为一个母亲是如何熬过孩子生病的过程,只是说:“孩子好了,在读高中,我在事业上,画画、写书游刃有余,主持节目也比较得心应手。”说这句话时,倪萍展现了由衷的笑意。(记者 刘长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