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微信公众号——“研究事儿”

《人民的名义》为何“老少通吃”?从传播的角度剧透

研究事儿 研究事儿
2017年04月17日13:5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
小字号

“不看这部剧,都没法和人聊天了。”最近在网上,不少年轻人发出这样的感叹。这部剧无疑就是《人民的名义》。作为一部弘扬主旋律的主流电视剧,中老年观众喜欢不足为奇,可它又是怎么点燃年轻人的追剧热情呢?

今天,研究事儿就试着从传播的角度,从这部剧传播的内容、背景、题材、时机、平台等方面,作一分析,和大家分享。

传播内容忒真了,反正老的少的都信了!

很多“90后、95后”都喜欢上了这部作品,他们说看了以后完全是重塑三观。过去几年,电视剧里常见的要么是婆媳纠纷,要不然就是玄幻仙侠二次元,很少切切实实表现当下生活的,这部剧让他们看到我们所生活的真实的世界。

该剧内容不仅真实,而且细节很能吸引人和打动人,得到了观众认可。该剧不仅忠于事实,而且忠于艺术和观众,做到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完美结合。另外,尺度有所突破。电视剧不同于纪录片,不可能照搬新闻事件,必须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为反腐题材的《人民的名义》,如果循规蹈矩,对敏感问题浅尝辄止,恐怕会令观众失望。而该剧创作者显然考虑到了这一问题,因而在尺度把握上既大胆突破,又留有余地。还有一点,表演真实可信。该剧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乃至只有几次出场机会的过渡性角色,均可圈可点。如刚出场侯勇饰演的贪官——赵德汉。他把贪官的内心活动真实地演绎出来,从一开始被搜查到他贪污的账款,随着检察官调查的深入,他脸上的面具也一层层被撕了下来!该剧云集的著名演员达40多位,这些老戏骨在一起“飙戏”不仅显示剧组实力雄厚、人脉广泛,也能保证作品整体质量过硬。

该剧把一些严肃的、正经的价值观,用契合年轻人的方式包装并表达出来。在侯亮平、陈海、陆亦可这些年轻的反贪工作者身上,其实已经可以看到他们在生活中完全有别于长辈的话语方式与情感表达方式,捧着手机看舆情,讨论社交媒体上的网友评论,时不时地对信息时代发表点高见。低龄观众追捧《人民的名义》,就是从这些角色身上,体会到了年轻力量参与公共事务的在场感。而且,该剧特别关注语言风格、讲究语言技巧,剧中人物的生活化表达,拉近了与年轻观众之间的距离。

传播背景不一般,关乎国家生死线!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从严治党,铁腕反腐。在这场关系着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硬仗中,反腐力度之大,行动态度之果决,前所未有,引发国内国际舆论的强烈关注。如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在文艺作品中,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正面观照党和国家的现实政治生活,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便显得尤为重要且迫切。

这部剧以改革开放后GDP飞速增长下的腐败事件为创作背景和故事线索,响应党中央反腐主题,通过影视艺术手段,刻画和展示中央反腐过程中的曲折经历和感人故事。通过该剧的故事,也在向年轻人进行反腐教育,剧中人物的命运,向人们特别是青年传达这样的观念:就算你有天大的本事,对社会有再大的贡献,都不能触犯法律;一旦触及,就要被绳之以法,一切化为乌有。

传播题材真解渴,大尺度满足“期待视野”!

这部电视剧之所以能受到各层次观众的欢迎与好评,正是因为它紧扣时代脉搏,选择了人们普遍关心的反腐题材。十几年前,中国就曾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反腐剧,并一次次掀起舆论高潮。比如2000年的电影《生死抉择》,票房过亿元,成为当年的票房冠军;2002年的《绝对权力》以磅礴的戏剧冲击力引发收视热潮。但随着反腐剧的热播,一些粗制滥造的跟风之作也开始泛滥荧屏。2004年,监管部门一纸文书,先后对反腐剧和涉案剧进行整顿。从此,这两大题材退出黄金档,反腐剧更是进入长达十年的“冬眠期”。这样,反腐剧就进入了观众的“期待视野”。

近来,敏锐的市场频频捕捉到反腐剧和涉案剧将同步“复苏”的信号,作为公认最有传播价值的两大影视题材,反腐剧和涉案剧在捱过十年“熊市”之后,因当下的重大“利好”而迎来复苏也是必然的。

原本,反腐是严肃的政治题材,是主流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一种体现。现在的年轻观众却不再用一种苦大仇深、正襟危坐的姿态去欣赏正剧,相反,他们用“表情包”“鬼畜视频”“CP”等个性化表达方式来解读这类严肃题材。在互联网时代,受关注的作品被才华横溢的广大网友各种“解读”,催生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活力,这些娱乐化的解读,并不会消解剧作的严肃性。

传播时机选得好,与时代脉搏共振!

近几年反腐声势浩大,成果也很丰硕。今年要召开十九大,党中央反复强调,反腐不会止步。在十九大之前推出这部电视剧,既符合中央精神,又非常符合广大观众对这方面内容的需求,正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该剧有关主创人员认为,文艺创作只有反映时代精神和人民关切,才有恒久生命力,“要与时代脉搏相吻合,与观众心思相匹配,这样的作品才能抵达人心,创造共振”。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发布了关于做好2017年重要宣传期优秀电视剧展播工作的通知,并下发第一批推荐播出参考剧目名单,供全国电视台尤其是省级卫视选购播出,在第一批参考剧目名单中《人民的名义》位列第一。

随着播出内容的不断更新,观众对于这部反腐剧的评价和期待也日益提高。不少大学生和年轻党员干部都在追这部剧,表示要把它推荐给身边的人,让更多人通过这部电视剧切实感受到党中央坚决的反腐决心和自信。

传播平台有利好,这家眼光的确毒(独到)!

在新媒体发展中,有人说“内容是王道,渠道是霸道”,好的作品的传播平台也很重要。湖南卫视一直是中国电视创新探索的排头兵,在全国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中,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但湖南卫视毕竟是地方媒体,如有不当解读,政治冲击力比央视要小一些。另外,央视给人的印象是一板一眼、规范严谨的宣传,在老百姓心目中或多或少会有高高在上的感觉。而湖南卫视一直以其独有的风格和优势,让人感觉不是板着面孔说教,能更真实地面对各层次的观众。

该剧在湖南卫视首播,既可以保证它能“火”,又可以避免在中央媒体播出可能造成一些政治上的不当解读。而且,湖南卫视经济实力强大,广告资源丰富,可以实现该剧的市场价值。据有关方面披露,《人民的名义》于2016年6月1日在北京杀青,进入紧张的后期制作阶段。对于制片方而言,最重要的事是需要找到一个敢于吃螃蟹的平台。当时有四五家电视台都去现场探过班,但是只有湖南卫视最先作出反应,他们是最重视该剧的一家,最先决定买断。在这部剧没有拍完的时候,这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和魄力。该剧在湖南卫视首播的成功,实现了社会效果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成为业界一个成功的样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铁腕反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将这一伟大实践搬上荧屏,进行艺术的再现,把握的是时代脉动,紧扣的是人民心声。我们的时代需要更多大气磅礴、充满正能量的电视剧,这样的匠心之作也当然能赢得青年观众的点赞,“老少通吃”也就不足为奇了。

撰稿/统筹:许海舟

(责编:程惠芬、戴莉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