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学习“90元一集拍西游”的取经精神
86版西游记总导演、制片人杨洁女士于4月15日因病逝世,享年88岁。杨洁当年力排众议,在重重困难中拍出了一代经典。她是我国首部神话电视连续剧86版《西游记》的总导演,该剧自1986年起播出,称霸荧屏30年之久,杨洁也因此入选新时期(1978-1987)全国影视十佳导演,并名列十佳电视导演之首。(4月17日国际在线)
“86版西游记之后再无西游记,六小龄童之后再无孙悟空!”——听闻杨洁女士病逝的噩耗后,网上的这句跟帖,得到了众多网友的点赞力挺。无疑,杨洁执导的这部“经典中的经典”,足足影响了几代电视观众。但在今天,我们似乎更应从辉煌的背后,提炼和学习其不畏艰辛、奉献艺术的取经精神。
拍摄86版《西游记》有多难?让我们穿越回那个年代,在西方和日本电视台都实现了多机拍摄的时候,中央电视台给《西游记》配备的只有一台老式的300P摄像机,调焦经常发虚,只有一个三脚架,角度只能平视。当时,整个电视台只有一只长焦距镜头,各剧组要打报告排队等着用,“火焰山”那集才好不容易用上一次。所以,此后有日本同行问,《西游记》机位角度很多变,你用了几台机器?杨洁答复“一台”,日本人几乎无法相信。
只用一台摄像机,居然拍出了在今天也上乘的特效。若问86版《西游记》何以能够做到这一些,唯有吃苦和耐劳。没有升降机、没有移动轨、没有斯坦尼康,剧中有个镇元大仙升天的镜头,需要从俯视到仰视的角度变化,是把摄像师放到椅子上,吊到二楼,再滑下来拍,人拉摄像师和镇元大仙走路的节奏很难对上,拍了很久才拍成。当年根本没有航拍设备,天空和云彩背景是靠坐飞机时和机长商量好,让摄像师到驾驶舱里“借座”拍摄;平时乘坐汽车、火车等各种交通工具时,也注意顺带拍摄背景画面。诚如杨洁导演曾经感叹,这是拍剧,也是“取经”。
有道是“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而面对6年乃成的经典《西游记》,时下有些大牌导演或大腕明星,要为之羞赧汗颜。该剧投拍时,一开始没钱,都属义务劳动,后来稍微有了点报酬,杨导一集是90元,猴子、八戒是80元,沙僧是60元。对照今天,有的“名导”动辄掌握几千万、上亿元的投资,却往往拍出一个市场反应不温不火的作品,看着都让人觉得心疼。更有甚者,拿胡编当有趣,用恶搞博眼球,一会儿猪八戒要当爸爸了,一会孙悟空谈恋爱了,好好的名著被毁得不伦不类、千疮百孔。
学习“90元一集拍西游”的取经精神,不只是对当年杨洁及其拍摄团队的真诚致敬,何尝不是广大观众希冀文艺精品层出不穷的真实心声。
近来,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一鸣惊人,有人说是高层点题、创作出新占了先机。而我觉得,该剧在起初不被市场普遍看好,且有投资商临拍撤资的情况下,终于守得“云开日出”,且好评如潮,其中关键的一点,还是靠诸多真正愿意为艺术奉献的老戏骨们,轻看“身价”和报酬,专注投入与表演。这,同样是文艺领域新时期的一种“取经精神”。
多少年来,人们阅读《西游记》这部名著的时候,就会记得它的作者吴承恩;从今以后,很多人则可能同时还会想到一个名字——杨洁。这是对经典创作的认可,这也是对取经精神的褒赞和期许。
今天浮躁、功利的中国影视界更需要《西游记》式无愧于时代的作品,更需要杨洁式用生命去拍经典的工匠精神、“取经”精神。斯人已去,精神长存。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