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微信公众号——“研究事儿”

“4·19”一年了,“达康书记”网络群众路线走得如何

研究事儿 研究事儿
2017年04月20日15:0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
小字号

还记得一年前的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金句吗?

“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

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

当时,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群众在哪里,领导干部就要到哪里去,群众工作就要做到哪里,“这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

这一重要论述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和发展,为互联网条件下各级干部走好群众路线、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指明了努力方向。

一年过去了,我们和大家一起回望走过的路,看看“达康书记”们对这条群众路线悟得如何、走得又如何。

1 认识更清了——

互联网成为新时期群众工作新平台

要说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群众路线那可是一大法宝。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群众工作。他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拜群众为师,向群众问计,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增长智慧,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过去党和政府了解民意,有各种各样比较成熟的传统渠道,如信访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媒体的群众工作部门等。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网络问政已不是了解民意的补充渠道,而成为一个主流的、不可或缺的渠道。“4·19”讲话以来的一年更证明,充分认识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的新变化、新挑战,学会通过网络做好群众工作,是摆在全党面前的重要任务。

如今,时代不同了,群众工作的环境真变了。且不说,现在群众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日益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就看这一年来,网络、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型媒体发展得有多快!它们搭建了舆论沟通、社会监督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平台。 

群众工作的对象也变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分别处于多个利益群体,利益诉求多元化、个性化,意见表达多样化、碎片化。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表达诉求更为便利,思想观念日趋复杂。网络等新型媒体对社会矛盾具有明显放大效应,人们在网上感受到的矛盾往往比现实生活中严峻得多。纵观一年来的热点事件可以发现,网络群众路线走不好,很容易处于被动,因为极化效应可能形成一种亢奋的非理性合力。

作为群众工作的主体,党政干部本身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员社会身份日益复杂,可以说社会上有多少利益群体,党员就差不多有多少种社会身份。党员干部自身的素质出现新情况,干部队伍经历几次代际更迭,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工作方法也与老一辈党员干部有很大不同,群众观点总体上得到继承,但部分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所作所为损害了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特别是一些党员干部以权谋私、贪污腐败,严重腐蚀党的肌体,损害群众利益,成为影响党群关系的最大“负资产”。

群众对党的评价标准也发生了变化。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基于利益诉求之上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群众对党的认同由解放初期翻身得解放的情感认同,转变为党长期执政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理认同和利益认同。随着人民群众自身素质的日益提升、眼界的不断开扩,对党的评价内容更为丰富,评价标准日趋严格,期望值日益增高。群众对党的认同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些都在网络空间或潜伏,或发酵,或激荡。

2 态度更正了——

摒弃错误观念才能进入“舒适期”

一年来,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群众工作,变得越来越适应。不过,我们也看到,一些违反网络群众路线的事情仍在上演,要进入“舒适期”,恐怕仍需强化以下几种观念。 

一是不惧怕。时至今日,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对群众在网上反映问题、提意见很害怕,害怕自己或者自己小团体的一些负面信息被拿到网上去曝光。新媒体条件下,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都在群众监督之下,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党员领导干部洁身自好。应充分认识到,影响一个地方形象的并不是舆论监督,而是舆论监督揭露的问题本身。党内腐败现象、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各种损害人民利益的违法违纪现象,如果不能受到公开揭露和批评,不加以纠正,就会谬种流传,涣散人心,加剧矛盾,最终影响到稳定与发展。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应有“闻过则喜”的心态,通过舆论监督发现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解决问题,惩恶扬善,匡扶正义。

二是不打压。有的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打压网上民意,通过各种手段组织本单位或小团体人员在网上发表反对意见,甚至报复处理发言的网民。互联网时代,任何想要打压舆论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这样做,只能说明其对网络舆论的生成发酵甚至最终爆发的过程缺乏清醒认识。在自媒体环境下,偏激的言论更容易集结,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对于网络民意更多应该疏导,而不是围堵,更不能打压,否则网络民意成为“高压锅”,总有一天会被引爆。

三是不漠视。有的领导干部没有利用网络进行调研、听取意见的意识,对网上的意见和建议充耳不闻。一些老同志甚至认为那都是年轻人的事儿,跟自己关系不大,不会使用微博、微信、客户端的不在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尤其需要提高自己使用互联网、驾驭互联网的能力。只有充分认识到网络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才能够潜下心来认真学习,最终成为运用互联网做好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

四是要宽容。就是说要有肚量,善解人意。习近平总书记在“4·19”讲话中指出,对广大网民,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让互联网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网民表达意见有一个特点,就是直抒胸臆。我们不能要求老百姓像哲学家、社会学家一样,有把握全局的深邃眼光,有条分缕析的表达能力,对所有问题都看得那么准、说得那么对。他有什么不满、有什么诉求就会直接表达出来,甚至可以带着自己的某种情绪,带着自己的某种特点。这种原始和朴素的表达,其实就是网络民意最真实、最宝贵的东西。

3 运用更熟了——

练就新形势群众工作基本功

记得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4·19”讲话中强调:“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在互联网时代开展群众工作,只有适应网络平等、开放、互动的特点,克服过去直线型、单向度、中心式的工作理念,从网民行为习惯和心理变化出发,顺应网络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与广大网民实现有效沟通、良性互动,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我们欣喜地看到,一年来,“达康书记”们的许多工作已有成效。把群众工作拓展到网络空间,以网络为载体,关注舆论动态,倾听网民呼声,回应网民关切,汇聚网民智慧,正成为新时期各级领导干部努力学习掌握的“问政”本领。

首先,提升媒介素养,成为行家里手。新媒体时代,不懂网、不上网的领导干部,既不可能真正知民情,也不可能真正懂民意,更谈不上引导舆论。利用互联网开展群众工作,要与时俱进,更新知识结构。现在,很多领导干部都学会了利用网络工具读书、看报、浏览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丰富的资讯;学会了使用网络论坛、贴吧、微博、微信、app等新媒体工具,以普通网民的身份参与到网络舆论的生成和引导过程中。特别是遇到敏感问题和突发事件时,能够通过互联网主动发布权威信息表明政府立场,面对网络谣言及时公布事实真相,涉及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理直气壮、敢于斗争,决不含糊其辞、退避三舍。

其次,注重舆情研判,回应群众关切。近年来,网络舆情日趋复杂,对舆情进行有效研判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正确研判舆情,才能及时发现网络上的倾向性问题,提前介入,有针对性地发布信息,澄清事实,赢得先机,化解矛盾,有效控制和消除舆论隐患。更重要的是,领导干部要推动政务信息公开,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通过互联网打造民生服务平台,做到网上有互动、网下有行动,使群众的利益关切有人听、有人办、有人帮、有人管,让互联网真正成为党和政府了解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新渠道。

再次,善用舆论监督,推动作风转变。新媒体时代,接受网络舆论监督将越来越成为领导干部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学会如何在网络监督的环境下开展工作,已成为新时期各级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一门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在“4·19”讲话中指出:“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对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面对互联网监督,领导干部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不能“老虎屁股摸不得”,对网络批评要积极听取、真心接受。 

最后,我们总结出“三变”,也给“达康书记”们走好网络群众路线出些点子。

——变被动为主动。摒弃防范舆论的惯性思维,改拦、堵、塞的做法,变为“自己说、主动说、及时说、如实说”,以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变压力为动力。不能因为负面舆论带来一定压力,就“捂盖子”和一味“灭火”,要努力用理性声音争取“同盟军”,做到快报事实、慎报原因,既不失语、又不妄语,发挥主动权,赢得话语权。

——变对立为互动。充分发挥网络反映民意的作用,及时与网民交流互动,为群众解疑释惑,化解群众不满情绪,让网络空间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建设性力量。

(图片来自网络) 

撰稿:丁丁 王冰洋 李康乐 统筹:戴莉莉

 

(责编:程惠芬、戴莉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