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媒介素质教育融入课堂内外

汤广花
2017年04月25日13:02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媒介素质教育融入课堂内外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创办的院报是学生实践的平台之一。资料图片

  “当下,单位与个人皆成传播主体,这更需要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传播人才。”日前,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江作苏教授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院以“面向社会,培养能手”为育人目标,在传媒格局与理论生态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学院近年所开设专业不仅没有减少,还增设了网络新媒体和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0%以上。江作苏表示,随着国家对媒体融合、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视,新闻教育事业前景宽广,坚定了学院围绕社会需求、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信心。

  “引进来”“走出去”并重 建立优质师资队伍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近年来从新闻采编一线引进一批才俊担任教师,同时,聘请多位业界有影响力的专家担任院长助理或兼职教师,指导学生新闻学习与实践活动。“从业界引进的教师以自身经历诠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传道授业,学生认为他们的教学与理念很接地气。”江作苏告诉记者,学院现有40%的教师来自业界。此外,学院还派出青年教师到省广播电视台、省市级报社、地方网媒等新闻单位挂职锻炼,参与媒体实践。

  按照当代高等教育数字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要求,培养具有宽广视野的人才,学院鼓励师生熟悉网媒和海外深造。近年来,有多名教师和本、硕学生赴美、英、韩、澳及港澳台地区交流访学。该院还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联合培养学生,邀请数据新闻专家来华讲学。频繁互动拓宽了国际学术视野,为学院发展提供了世界眼光。

  高等院校不仅具有人才培养、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等方面的职能,还承担着科学研究的重任。经过积累,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已在媒介伦理与管理、应急传播、影视研究、出版学等方面形成特色。一批中青年学者脱颖而出,承办了大数据新闻、亚洲电影研究等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多篇学术论文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科影响力不断提升。该院喻发胜教授团队利用大数据开展媒介预警与舆情研究,入选国家社科重大课题。2015年“东方之星”沉船事件发生后,该院教师组成专门团队,在舆情处置和应对方面,进行规律性探讨和回顾,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了有用参考。

  课堂内外有机结合 普及媒介素质教育

  如何将新闻理论与能力素质相融合,这是新闻传播教育普遍面临的问题。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针对媒介移动化、视频化、社交化三大趋势设计了不同的课程包,以必修+选修的形式,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如开设新闻传播前沿课程,包括《新媒体采访编辑》《社会调查方法》《新媒体剪辑技术》等。

  该院还一改“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带到媒体、社会中去,将课堂作业与实践创新结合起来。学院办的院报、学院微信公众号等都是学生实践的平台;另外,设立9个工作坊,坊主由“长江韬奋新闻奖”获得者张以庆等业界名家担任,在影视制作、媒介融合等领域进行实践,已有学生作品获得金鸡奖。

  为活化教学,学院引入先进的案例式互动教学法,由学生创立媒介伦理案例库,从案例收集、框架设计到技术平台均由学生完成。“通过对新闻事件复盘式回顾,进行客观的分析评点,配以英文提要,图文并茂,以在线资源的形式向社会开放。”江作苏说,这种训练不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理论素质与动手能力,还具有可持续性,不断吸引学生参与接力更新。

  “除了能力训练,新闻人才培养还必须讲究情怀教育。”在江作苏看来,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载道”等思想的延续。学院一方面开设《社会化生存中的媒介素养》等通识课程,将责任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及新闻传播工作者职业理念教育贯穿到课程中去;另一方面,成立“立言读书社”开展课外阅读,还组织学生在微信上用配乐朗读的方式,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举办师生共享型读书会、观影沙龙和摄影比赛,在快乐气氛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江作苏认为,媒介素质教育不仅是大学教学的任务,也应该融入义务教育和干部培训阶段。

  理论与实践相融 引导学生服务社会

  “青年学生的一大特点是活动热情高、动手愿望强,学院打造了多个平台,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江作苏举例说,他和团队教授的《新闻采访与实践》课程,模拟新闻生产过程实施教学和沉浸式体验。学生分多路采访湖北农村农家书屋后,撰写一手采访报告18万余字,《人民日报》还刊登了学生实践的图片新闻。2016年,学院师生深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采访创业人士、中外企业家等,用纸笔、镜头等记录改革发展轨迹。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了“三个一”:一份两万字的调研报告《武汉市经开区(汉南区)一体化发展研究》、一部记录开发区业绩的电视片和一本大型摄影画册。

  学院鼓励学生积极为社会服务。2013年,组织成立了“恽代英新闻采访小分队”。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党报党刊的早期领导者,也是华中师范大学杰出的校友。这个小分队鼓励后辈校友勇于承担新闻人的责任,让新闻学子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采访团深入全国多地乡村田野、城市街巷、工地现场,对贫困家庭、留守儿童和普通劳动者进行实地采访,接地气、通社情、长才干,完成了“年夜采风”“新洲民俗”等专题的多媒体采访,寓教于行的方式受到学生欢迎。

  与此同时,学院还组织本科一年级学生组成“一本编辑部”,近百名学子采写的《华师微事》结集出版,通过观察碎片化信息时代大学的变化,包括课堂、校园、社团及师生生活等场景,反映时代的变迁,体现了青年新闻人观察社会所获得的满满的正能量。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