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7年·第4期

《快乐老人报》内容生产研究

龚 婷
2017年04月27日09:20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摘 要:《快乐老人报》在新媒体环境下崛起,从其浅层的内容生产所呈现的信源多元化、非新闻内容比重大、深度报道、生活方式报道占主导等特征可以看到其深层次的生产机制的变化,一是该报运用互联网思维采取众包新闻的生产模式,二是该报由“新闻纸”转向“思想纸”“观点纸”“艺术纸”,三是该报在服务理念下注重深度报道的生产,这给当下老年报纸的内容生产提供了诸多启示。

关键词:《快乐老人报》;报道文本;内容生产;中国老年报纸;互联网思维

2015年,《快乐老人报》的发行量突破了160万份,成为自费订阅量全国第一,省级办报发行量全国第一的报纸。它于2009年创刊,该报快速发展的7年也是中国新媒体快速发展的7年,这份报纸是新媒体环境下纸媒重生的代表。本研究以该报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该报的内容生产机制,试图通过探究这份老年报纸崛起的原因,为新形势下中国老年报纸的发展提供参考路径。

一、《快乐老人报》内容生产的文本分析

本文以该报从2009年9月28日第1期到2016年9月22日第701期为调查总体,以期数为抽样框,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每隔8期抽取一个样本,共抽取的出的72期报纸、1152篇主看报道为研究样本。本文按类目构建的三大原则,设置稿件来源、内容类别、报道体裁等三个变量对样本进行编码、统计、分析。

(一)记者自采新闻占比小、内容来源多元化

从表1中可以看出,《快乐老人报》的稿件主要来自记者自采、专家写作、读者来稿、转载摘编,稿件来源多元化,读者来稿所占比重与记者自采持平,专家参与到内容生产中来,转摘摘编所占比重最大。该报由记者、读者、专家、其他报纸共同生产内容。消息来源从筛选、疏离、线人爆料转向定制、接近、主动求援[1],内容生产从组织化走向社会化。专业的新闻工作者和业余的受众一起合作、共同参与内容的制作,报业的内容生产呈现出开放性特征。

(二)新闻内容比重小、非新闻内容比重大

从表2可以看出,《快乐老人报》报道中新闻类的新闻资讯时事内容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而非新闻类的观点言论评论、专业健康知识、衣食住行玩乐、情感生活指南、现象调查解读、政策解读指导、历史文艺副刊、人生经历故事内容是新闻类内容的7倍,本应以刊登新闻内容为主的报纸却在经历着非新闻内容开始占主导地位的嬗变。

(三)非揭黑式调查性报道、生活方式报道占主导

在表3中的报道体裁上,所占比重最大的是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和生活方式报道,排第二的是述评新闻和读者来信,分别各占总数的12.5%,所占比重不大的有评论、特写、消息、通讯等体裁的报道,专访、政策文件、散文这些报道类型所占比重很小。通过进一步具体分析该报的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及生活方式报道,我们发现,解释性报道主围绕老人生活健康方面的误区展开,调查性报道主要也是围绕老人权益方面的问题,尤其是该报的生活方式报道,告知老人如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物质利益问题,实用性、功能性非常强。

二、《快乐老人报》内容生产的发展逻辑

《快乐老人报》的内容生产在文本上为何会呈现出这三个特征?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由此,我们将探求该报背后内容生产的发展逻辑。

(一)市场化下的众包新闻生产

众包新闻,这种新闻生产模式以用户为中心,众包主要依靠大众的力量创造有价值内容,在新闻业中,UGC(用户生产内容)是众包的主要表现形式。面对数字媒体的冲击,国外的《卫报》开始了“开放式新闻”的实践,《纽约时报》任命了首位“社交媒体编辑”。《快乐老人报》一方面让用户参与到内容生产的过程中来,另一方面该报社使用社交媒体助力内容生产,这使该报实现了与用户连接的目的。具体在稿件来源上,主要有记者单独采写、记者和专家合作、老人单独口述、记者和老人合作、医疗专家写作、名家大师写作的稿件,记者、专家、读者共同生产内容,比如编辑刘惠主持的有问必答栏目。另外,该报建立了医疗数据库、老年QQ群、老年微信群,记者编辑们通过社交媒体让用户参与到内容生产的过程中来,对老年QQ群中老年人关心的话题深入采访、报道,并逐渐发展微信公众号,用户生产内容这种模式使传统的新闻业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二)“新闻纸”向“非新闻纸”转型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非新闻则与此相反。在该报中,非新闻内容是新闻内容的7倍,非新闻内容抽象之,主要是功能性内容、观点性内容、艺术性内容三大类。该报是一款功能型的产品,强调产品的实用功能和操作功能,比如从营养学的角度报道习近平与外国总要共进早餐,早在2006年,《经济学人》获得“世界最佳媒体”头衔,这说明深度观点和评论仍然是新媒体时代的人们的核心需求,在该报中,观点分别来自专业评论员、专家、用户、大德高僧、名人作家,另外,学者王正鹏认为,新媒体冲击下,纸媒重生的方向是:转入小众媒体的阵营,以艺术化生产的方式生产浓缩的高能量信息[2]。该报的作品板块专门刊登文艺内容,有大手笔专栏,诗风雅韵栏目、人间词话栏目、今韵新声栏目等。在新媒体主宰信传播的时代,报纸已经无法像过去那样以“新闻报道”为主导,该报在正在逐步实现“新闻纸”向“非新闻纸”转型的目标,确定报纸功能纸、观点纸和艺术纸的角色,重新定位报纸功能。

(三)互联网下的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是一种“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3]。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和生活方式报道在该报中占了很大比重。如《中国老年人生活状态调查报道》系列报道,对老年人的非常关心的养老、求医、问药、家庭、交往等老人生存状态方面的问题展开调查研究,解释性报道如《讹诈扶摔者,他们最终得到了什么?》,对社会妖魔化老年群体的现状进行解释分析,为老年群体洗雪伸冤。生活方式报道主要是告诉大家怎样生活的报道,如如何向有关部门反映涉老问题、如何保持健康、如何养生、如何才能拥有尊严感和价值感等。由此可看出,该报在互联网环境下重视深度报道的生产,注重对信息的解释和分析,力求能为读者提供帮助和服务。

三、《快乐老人报》给中国老年报纸内容生产的启示

《快乐老人报》的这些实践操作使该报的发行量大大增长,其内容生产模式为当下中国老年报纸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方向。

首先,运用思维进行开放新内容生产。《快乐老人报》所呈现的开放性的新闻生产模式不同于过去精英式、封闭式、“以我为主”的新闻生产框架,其内容给生产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新闻来源开放化上,这顺应了互联网社会开放、整合、激活、互动、分享的特征,开放性的内容生产的核心特征是新闻生产体系开放化与用户嵌入,一方面是专业的新闻机构主动配合受用户参与的趋势,为他们提供条件,核心路径是开放专业化的新闻生产的流程体系,为用户融入专业新闻生产提供入口;另一方面,在当下的新媒体环境下,关系就是讯息,专业媒体作为信息中枢,已为用户——无数个信息节点提供链接方式,要保证社会信息流的畅通流动、有序互动。

其次,注重有价值的知识、观点和思想的生产。在新媒体、电子媒介的挤压下,报纸要重新进行功能定位,《快乐老人报》从“新闻纸”向“非新闻纸”的转向对未来中国老年报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启示,未来新闻业不能仅仅采集信息,而要有“超越报纸”的意识,强化“信息服务商”的角色,从“新闻纸”向“思想纸”、“观点纸”转型,由此,一方面要注重生产解释性和调查性的新闻产品,提高报纸的文化含量,增加报纸的深度,加深读者对世界、对社会的理解;另一方面中国老年报纸要注重有价值的知识、观点、思想的生产,这个时代信息并不稀缺,稀缺的是知识、思想、观点和评论,新闻业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必须着眼于它为社会提供的效用。

最后,树立为用户服务的理念。在网络化社会的背景,传播方式多样化,受众可以自主选择接收信息,传受本位关系发生了变化,“传播者本位”向“受传者本位”转化,新闻传播者越来越需要从受众的利益出发进行新闻传播活动,按照受众自身的需求进行新闻传播活动。这反映出新闻传播者和新闻受传者都是平等的主体。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新闻传播者要树立服务理念,从不同层次的老年读者的真实需求出发,提供个性化服务,力求为用户生活提供帮助,为用户解决问题。

总之,媒介融合是一种社会形态的融合,在新闻传播活动已经由过去的封闭式的精英化生产模式逐步走向组织化、社会化的开放性生产模式的背景下,新闻媒体组织尤其要学会运用互联网思进行开放性的内容生产,在这个基础上汇聚公民的认知盈余力量,对原有的内容进行价值重塑,始终坚持以高质量为核心的整合综合传播力,这样才能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并日益发展壮大。另外,新闻教育也应根据业界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比如另开设文史哲类课程,加强学生专业知识信息化处理、深度报道、调查研究等本领的培养,培养适合新媒体环境下业界需要的人才,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志安.新闻生产的变革:从组织化走向社会化——以微博如何影响调查性报道为视角的研究[J].新闻记者,2011(3).

[2] 王正鹏.报纸突围-数字时代传统媒体变身记[M].广州:中山大学,2010.

[3] 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责编:石思嘉(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