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7年·第4期

电影海报中的书法篆刻元素研究

杜雨桐,汪露琳
2017年04月27日16:09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摘 要:书法、篆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特别是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电影海报吸收使用了书法篆刻元素,以汉字书法独有的“形”和“意”作为电影海报片名字体传播的载体,不仅使得电影海报独具设计之美,同时收到了灼灼夺目的宣传效果。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国电影也使得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电影海报;书法;篆刻;字体设计

电影海报是电影宣传的重要视觉表现形式。早期电影海报多为手绘,在给受众传达电影信息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电影中表达的思想精华,侧面反映了电影的艺术审美价值。在大量电影涌现的今天,电影海报大多采用电脑制作,如何在众多的电影海报中脱颖而出,成功抓住观众的眼球,收到极好的收视效果显得极为重要。同时,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国电影更好地走向世界也显得至关重要。作为我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书法、篆刻元素在电影海报中的运用大大丰富了海报的表现形式,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完善并发展了我国电影海报设计的领域,成为传播中不可小觑的因素。

一、电影海报片名中书法篆刻元素的应用

书法按字体分可分为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五种基本形态。其中,隶书、楷书和行书较为易识,因而也被多数电影选为海报中电影片名的字体。篆书由于笔形屈曲,难以辨识,因而较少用于电影海报字体中。篆书通常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即以篆刻——中国印的形式辅助主片名进行宣传。草书起源于“急就”[1],简化笔形,使书写快捷,因而形体较为简单,笔形具有符号化的特征。由于草书和主用字体相比变异度大,不易辨识,因而也很少用于电影海报字体的设计。

1.篆书特点及其应用

广义篆书指秦以前古文字的总称,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六国文字、小篆等。狭义的篆书单指大篆和小篆。其古老而朴厚,体现了先辈们朴素求美的精神和其创造意识。从实用文字的角度来看,篆书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少,但作为一种独具特色,高古典雅的传统艺术,篆书仍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无论是在当代书法创作还是现代设计中,篆书仍被普遍采用,且装饰特点别具一格。在我们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尤其是在汉字和书法的发展史上,篆书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较高的审美价值。在电影海报字体的设计中,篆书直接出现在海报上的形式较少,但依旧有相对经典的海报设计以篆书的形式呈现,如1982年取材于敦煌壁画艺术的电影《丝路花雨》,选取婉转悠长、连绵多姿的篆书作为片名字体,以工笔画歌舞伎英娘辅助,展现了呼之欲出、婀娜多姿的飞天形象,让无数观众触摸到了魂牵梦绕的敦煌。

在海报片名字体设计过程中,“识别功能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设计准则。一个不具备识别功能的字体设计,是不能够让观者正确阅读的,因而文字的传播意义也就不复存在”[2]。篆书形体复杂,笔画较繁,在识别上存在难度,因而海报中篆书多以篆刻的形式出现,起到装饰性、辅助性的作用。如电影《西游降魔篇》,“降魔篇”三个字就采取了印章篆刻的形式,作为对电影片名的辅助补充。又如电影《叶问前传》的海报中,“前传”二字也采用了印章篆刻的形式。可见,海报设计中篆刻元素的出现多是对影片主片名作补充说明时采用,亦或是作为和主片名有着密切关系的元素而使用。

2.隶书特点及其应用

隶书字形多取横式扁方,布列均匀,平中寓奇,挪移生动。隶书的产生彻底改变了古文字的面貌,使汉字更加点画化、符号化。汉隶字形宽扁,中宫紧收;其笔画丰肥,波磔中呈现出“蚕头雁尾”的形象,一笔之中一波三折,两端浑厚丰满,中间纤细有力,力求多变,可以随性肆意舒展,使得简朴、直观的隶书更显得细腻婉转,变化丰富,形神兼备。隶书的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在现代社会的实用和装饰设计中,被广泛采用。电影海报中也多采用隶书作为影片片名的字体。如电影《黄土地》,用隶书的稳重与古朴,展现了一个突破封建桎梏女子的爱与愁,表现了陕北人民热爱黄土地、努力生活的积极心态,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回荡在山谷与人心。同样使用隶书作为片名字体的电影还有《菊豆》《宋家皇朝》等。

3.楷书特点及其应用

楷书又称正书或真书。正和楷都有规范之意,因而楷书被作为主用字体沿用至今。楷书端庄沉着,结构间架平稳不欹,线条沉实稳健,整饬中不失微妙细腻的变化。用笔不轻浮、不纤巧、不薄弱,线条浑厚饱满,给人以如锥画沙,力透纸背,遒练顿挫之感。电影《山河故人》便使用了颜体来做影片片名的字体,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端庄雄伟,正与其电影的风格有着密切联系。

楷书作为主流字体,易识易认,因而也多被选为电影海报片名字体。同样用楷书作为电影海报片名字体的影片还有《大唐玄奘》《唐人街探案》等。

4.行书特点及其应用

行书是居于草书、楷书之间的字体,古人最初称为“行狎书”。“行狎”二字点明了行书特征:“行”指笔势流动连属,“狎”指形态不如正体字庄重。行书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显示出它的实用性,和其他书体相比,行书既不像楷书那样过于规范严谨,又不似草书那样草率难认,更不像篆书那样盘曲难写,亦不如隶书那样左波右磔,而是流动、自如、轻松、潇洒。行书运用到字体设计中有两个优势:一是书写简便(相对楷书),二是易于识读(相对草书)。如电影《建国大业》,以毛泽东行书“建国大业”四字作为影片片名字体,体势开张,遒劲刚健,反映了指点江山的豪迈,侧面提示电影主人公及影片讲述的历史所处时代。此外,电影《英雄》《夜宴》等都采用了行书作为影片片名的字体。

5.草书特点及其应用

草书从篆、隶衍化而来,因删繁就简而使结体发生了极大的变异,与篆、隶、楷书完全不同,与行书也有很大差别。草书的形态特点主要是简约,以符号代替偏旁。草书点画线条的运动多呈圆弧形,这是行笔速度快而流畅所产生的用笔效果。草书连绵用笔,常常一字一笔或数字一笔,线条牵连不断,有时难以辨识。其形态变化极为丰富,各种俯仰、疏密、向背、迎让,参差的对比可以夸张到很强烈的地步。有些草字如果不熟悉篆、隶就无从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草书如今已基本失去了作为文字的实用功能,尤其是章草和狂草,多用于书法艺术创作,极少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书写。因而在电影海报中草书的使用并不多见。

二、书法篆刻元素在历史文化题材电影宣传中的特殊作用

“图形、文案、色彩是构成招贴海报的三大要素。……文字是招贴海报中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配合图形要素来实现海报主题的创意,具有引起注意、传播信息、说服对象的作用。[3]”而电影海报特别是历史文化题材片名字体融入中国传统书法篆刻元素进行宣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效果:

1.彰显文化的厚重感。

电影海报往往都蕴藏了有关电影主题的相关信息。针对不同主题和内容,影片片名字体会采用不同形式的书法来表现。电影《启功》为传记题材电影,讲述了我国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文革期间及改革开放后的故事。海报采用了启功先生清朗挺拔、气韵生动的“启体”,并附以启功先生本人的印章“启功之印”,表达对书法艺术大师启功先生的无限敬仰。又如电影《红衣小女孩》,片名字体选用红色,字体多露锋,字形纵长。这部电影题材定位是惊悚片,以此种字体设计再加深黑背景营造了一种恐怖的氛围,正好与电影主题相映照。

2.增强视觉的冲击力。

“文字在视觉传达中,作为画面的形象要素之一,具有传达感情的功能,因而它必须具有视觉上的美感,能够给人以美的感受。人们对于作用其视觉感官的事物以美丑来衡量,已经成为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标准。[4]”电影海报是影片宣传至关重要的途径之一,因而其设计必须吸引观众的眼球,使观众产生观影的冲动。汉字书法已大大超越了外象表意的功能。选择与影片相契合的书法字体进行片名设计,增加了海报的趣味性、故事性、内容性,且与海报整体画面相融,成为海报中重要的视觉信息,丰富了电影海报的视觉表现力。

3.突出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我国在现代社会中保持民族性的基础,将代代相传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结晶与电影海报融合到一起,无疑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全球化的传播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是“用最现代的艺术语言来体现最传统的中国文化。[5]”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国电影往往都在海报中融入汉字书法,从而彰显电影的本土性、民族性。如电影《红高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英雄》等电影,对外传播时带给观者第一视觉信息即“这是一部中国的电影”。电影海报中融合入书法、中国印的元素,以现代化的传播方式凸显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中国电影独特的标志。

三、结 语

优秀的电影海报能够在电影和观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巧用书法篆刻元素使之融入片名字体的设计无疑能为电影增彩,有效丰富了电影海报的视觉效果。反之,电影产业的发展兴盛,也能为中国书法的传播助力扬帆,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舞台,被更多人认同。

参考文献:

[1] 李洪智.汉代草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

[2] 凡鸿,荣梅娟,孙学瑛.字体设计原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3] 陈原川.字体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4] 谭璜.字体设计之美[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3.

[5] 彭吉象.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华民族影视艺术[J].现代传播,2011(2).

[6]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7] 倪文东.书法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责编:石思嘉(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