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三峡日报社全媒体联动 用新闻帮老人捂住"钱袋子"

2017年05月04日13:12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用新闻报道帮老年人捂住“钱袋子”

家住胜利三路的马婆婆接到了湖北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宜昌分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邀请她去参加健康知识讲座,说主会场设在北京,在全国各地都有分会场。当天的视频讲座里,所谓“专家”称他们的“金枪鱼油”软胶囊可以治疗癌症、心脑血管、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专家”不仅现身说法,还做起“惊悚”实验,在两个猪腰子上分别抹上“金枪鱼油”和水,结果抹了“金枪鱼油”的猪腰子变得很新鲜,而抹水的猪腰子变黑。

这一幕不仅出现在现实中,还呈现在《三峡日报》的版面上。三峡日报社自3月开始开设《帮老年人捂紧“钱袋子”》专栏,多种报道体裁一起上,官方微博微信融合跟进,揭穿各种欺骗行为。目前,该专栏刊发50多篇报道,并被评为月度好作品,受到总编辑嘉奖。

“养老钱”打水漂

媒体不能漠视

虚假宣传、“免费体检”、“专家讲座”……近年来,保健品和医药医疗器械推销中的欺诈行为频频发生,很多老年人一步步落入陷阱,被骗走“血汗钱”“养老钱”。

《三峡日报》编委田云兵说,宜昌市委以老年消费者举报为契机,组建了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16个成员单位联手维护老年市民的合法权益。《三峡日报》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组成报道专班,第一时间推出“帮老年人捂紧‘钱袋子’”系列报道。

该系列报道采用消息、评论、深度报道、健康消费知识普及等形式,揭穿打着保健品幌子欺诈老年人的谎言,同时分析老年人为什么会上当,子女们应该怎么做。比如,《国家批准的保健食品功效只有27种》《莫轻信一些保健品所谓“疗效”》普及健康常识,《时常提醒可纠“偏”》《拧成一股绳,才能扎得紧》等小评论,从正面引导,帮老年人捂紧“钱袋子”。

受害者“现身说法”

帮老年人“醒脑”

《三峡日报》专班记者不仅采访工商、食药监等执法部门,深入社区和保健品会议营销现场,还让受害老年消费者“现身说法”,然后编辑部请专业人员解析,揭露保健品“会销”的欺诈伎俩。

记者田东明说,同事们采访了近10名受害老年人。家住伍家岗区的陈爷爷说,去年3月去孙子家时,路遇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推销员,被其亲热的态度迷惑,就地参加讲座,后花4800元买了一箱治疗白内障的胶囊。当时推销员说“这是高科技、专利产品”,可服用后,发觉胶囊囊衣太硬,不像正规药物那种口感。老人说:“销售人员提东西上门,还请我吃饭,碍于情面,就没维权。”

从记者采访中不难看出,很多骗子公司针对老年人关注身体健康和勤俭持家的心理,用免费讲座和赠送小礼品的方法套取老人信息,然后不断邀请他们去“听课”。为了揭穿骗局,《三峡日报》组织专人跟踪采访,用案例曝光推销员的伎俩,同时也给执法部门提供“第一手材料”。目前《不被“免费”“包治百病”“高科技”洗脑》《让部分老年人认清保健品会销的欺骗性》等4篇受害者讲述,都受到读者好评。此外,该专栏还刊发了综合报道18篇、案例分析6篇、图片6幅、评论5篇、小常识7篇。

融媒联动

扩大报道影响力

一位老年读者看了《三峡日报》的报道后说:“我也被骗过,买过一个保健品饮水机,对方承诺定时免费更换滤芯,可需要换的时候,他们却要收费,投诉了也没什么作用。我现在已经不再相信他们骗人的鬼话了。”

“帮老年人捂紧‘钱袋子’,不仅要让老年读者明白骗子公司的伎俩,还需要社会、家庭的参与,所以必须借助新媒体扩大传播。”《三峡日报》编委邓士德说,《三峡日报》官方微博开设了“帮老年人捂紧‘钱袋子’”话题,吸引了12万多博友参与互动。每位博友都有自己的粉丝或者朋友圈,大都提醒着、帮助着、思考着,因为大家身边都有老人、都有亲人,不能任由不法商家去欺骗他们。

@紫瞳Yoyo说:“姥姥就常常被骗,买很多很贵的垃圾货,我们劝了,她说既然让卖,就是好东西,好头疼啊,现在终于有人管啦!鼓掌!”“打温情牌”是保健品欺诈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少网友提议:帮老年人捂紧“钱袋子”,要靠家庭成员平时多“用功”,媒体也一样,若主流声音和科学养生缺位,虚假宣传就会乘机而入,掏空咱爹咱娘的“钱袋子”。《三峡日报》人担起媒体责任,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攻势,值得点赞。(记者 洪玉华)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