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摔跤吧!爸爸》:女性力量的反击与逆袭

2017年05月12日07:28 | 来源:中国妇女报
小字号
原标题:《摔跤吧!爸爸》:女性力量的反击与逆袭

  影片的成功,除了真人真事的原型感人,演员实打实地敬业付出——阿米尔·汗为演绎好年龄跨度几十年的父亲角色疯狂增减58斤体重、女演员历经真刀真枪的摔跤特训磨砺之外,更在于它把体育、性别平等和家国情怀三大主题有机地糅在一起。

  ■ 莫兰

  由被称为“印度良心”的阿米尔·汗主演的宝莱坞大片《摔跤吧!爸爸》首周末3天票房成绩便超过8100万人民币,并以史无前例的高口碑占据评分榜榜首——到目前为止,它是引进片中评分最高的商业电影,豆瓣评分9.2,而猫眼评分高达9.8。

  影片根据印度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与两个女儿的真实故事改编。马哈维亚曾是印度全国摔跤冠军,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他希望有个儿子来帮他完成世界冠军梦,结果生了四个女儿。他本以为梦想就此破碎,却意外发现大女儿吉塔和二女儿巴比塔天赋异禀。看到冠军希望的他力排众议,决定好好培养她们,不让她们只能洗衣做饭过一生。最终两个女儿都赢得了世界冠军,成为万千印度女性的励志榜样。

  影片的成功,除了真人真事的原型感人,演员实打实地敬业付出——阿米尔·汗为演绎好年龄跨度几十年的父亲角色疯狂增减58斤体重、女演员历经真刀真枪的摔跤特训磨砺之外,更在于它把体育、性别平等和家国情怀三大主题有机地糅在一起。在展现女性的力量之美,很燃很励志的同时,直击印度社会溃烂的脓疮,处处迸射出对性别不平等现实的不满和反抗,也因此更具有思想深度和厚度。

  影片中的几个主要女性角色的设置颇为耐人寻味,她们迥异的命运呈现出男尊女卑的印度社会中女性的不同人生轨迹。

  马哈维亚的妻子是一个温顺的贤妻良母,因为生不出男孩而被村民们看不起,全村人都可以指点和指导她与丈夫的生育之事,而她却不得不忍辱屈从,遵照各种秘方行事。出现在每一个镜头里的她,不是躺在产房里,就是围着灶台转,被淹没在无休止的家务劳动之中。丈夫虽然算得上传统意义上的好男人,但在家中有着说一不二的权威。在家庭大事、子女教育问题上,她是隐形的,少有话语权。

  吉塔和巴比塔则是新时代女性的代表,她们不像母亲那样温驯恭顺,具有一定的反抗精神。她们从小被父亲勒令剪去长发,穿上了大短裤,像个男孩一样去拼搏,轰动了村庄,受到无数冷嘲热讽。因为不满父亲的残酷训练,她们表面上假装顺从,暗地里却对闹钟动手脚,搞坏灯泡,谎称完成训练,跟父亲作对。

  转折缘于一位14岁新娘的婚礼。在印度,童婚比例非常高,很多女孩在14岁之前就被迫嫁人,还要支付高额嫁妆。每年约有9000名妇女因为嫁妆达不到婆家的要求而丧命,更多人致残或身体留下永久伤害。

  婚礼被马哈维亚搅乱后,吉塔和巴比塔坐在床上,向满面愁苦的新娘抱怨父亲是如何冷酷、不讲情理。新娘却很羡慕她们有一个为女儿未来着想、疼爱女儿的父亲,不像自己,一辈子只能与锅碗瓢盆打交道,早早就被嫁给一个素未谋面的男人以减轻家里负担,除了相夫教子之外,没有其他人生选项。听完这席话,二人愣住了。

  从此,姐妹俩拼命练习,希望能够改写自己的命运。艰苦的训练锻造了她们过硬的本领、钢铁的意志和独立自强的精神,她们勇闯男性一统天下的摔跤领域,将男摔跤手打得落花流水。最后,她们完成了自我成长,登顶职业生涯的巅峰,成为印度女性的榜样。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成千上万的女孩开始练习摔跤。

  这其中,吉塔的形象最丰满厚实,也最有灵魂。她热爱自由,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意志,不愿做父亲的夺冠工具。脱离父亲严厉掌控后的她跟其他年轻女孩一样,看电影、涂指甲油、吃大餐,尽情享受生活的多姿多彩。她善于接受新事物,不墨守成规,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父亲的训练方法。但她也有自己的判断力,当发现教练的指导在实战中并不奏效时,她选择了重新相信父亲,很快调整自己,在父亲的指导下步步为营,向世界冠军发起冲击。

  “胜利不只属于你,也将属于千千万万个被认为不及男孩,只能跟锅碗瓢盆打交道被困在家务中、一辈子相夫教子的女孩。”这是马哈维亚最震撼人心的一段话,点燃了吉塔夺冠的斗志。最后,在父亲缺席无法给予指点的危局下,她突破自我,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实现了冠军梦。可以说,除了最初的职业选择外,她所作出的决定更多的是主动选择。

  然而,尽管阿米尔·汗曾解释称“这部电影主旨在强调印度社会中那些因性别歧视而遭到不公平对待的女孩子们”,但影片仍然遭到了一些人的质疑,认为这是一部处处衬着男权和父权的女性电影,女儿没有任何选择权,被父亲残暴地教育成世界冠军,这个冠军的“正确”结果就意味着父亲教育的正确。

  实际上,马哈维亚虽然出发点是借女儿圆梦,但这一切是建立在发现女儿天分的前提下。起初女儿们是没得选,但后来却是主动靠摔跤来改变悲剧命运。在女儿的成长历程中,马哈维亚始终扮演的是一个精神引领者,而并非单纯的父亲角色。无论是潜心发掘女儿的摔跤天分,还是对她们实行地狱式魔鬼特训,抑或带领她们与男孩摔跤打遍全国,又或者是执着于自己独树一帜的教学方法与国家队教练抗衡,最终为女儿们铺平了通向世界冠军领奖台的道路,他更多地是以教练的身份示人。正如他面对妻子的抱怨时所言:“如果我选择了教练,我就要舍弃父亲的角色。”

  当然,不可否认,马哈维亚算不上一个女权主义者,他的身上有着浓重的大男子主义特征——霸道、强权、严苛、控制欲强,但他有可贵的一面,同情女性、支持女性改变不公平的命运。

  影片既是真实的写照,自然难以做过多的美化和加工。阿米尔·汗曾如此描述印度的性别歧视:“由于人口太多造成贫困,国家物资贫乏,印度各机关都印发了文件大力提倡生男孩,认为女孩是非必需的,就像是榨甘蔗,女孩不过是剩下的残渣,是副产品。”

  事实上,在印度,女性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由于男孩偏好严重,许多女性胎儿无法出生;针对妇女的性侵问题非常严重,荣誉谋杀盛行;女性无法像男性一样享有受教育权、就业权,大多数女性除了相夫教子之外,没有别的出路;绝大多数婚姻都由父母包办,妻子被视为丈夫的私有财产。在世界经济论坛《2016世界性别差距报告》中,印度的两性地位在142个国家中排名第87位,属于中下水平国家。

  在这种客观条件下,能拍出《摔跤吧!爸爸》这样的影片也算是一种进步了。如果看过在全印度遭禁播的BBC纪录片《印度的女儿》,了解女医学实习生乔蒂惨遭轮奸致死案背后的深刻根源,看到凶手及其亲属反而谴责受害者不自重的冷血态度,就更能理解在性别平等方面的一点点突破都已实属不易,从而会对这部影片多一些宽容。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