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陈嘉上拍戚继光:电影应该带来民族自尊,而不是民族仇恨

2017年05月29日07:17 |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小字号
原标题:陈嘉上拍戚继光:电影应该带来民族自尊,而不是民族仇恨

半亩方塘 彩

  每当进入对某段历史的具体描叙中,站在什么立场、用什么态度去呈现,往往直接决定了叙述的多种可能性。史家之言,从来都未见得也不可能是历史的现场还原,而基于在历史叙述之上的电影创作,则更加艰难。

  或许也这也正是历史题材电影的魅力所在,在历史的叙述中发现空白,继续勘探,寻找未见之可能性,并使之成为自我面对世界时的一种价值佐证——陈嘉上说,在拍摄电影《荡寇风云》的时候,最终收获的远远超过他最初所预期的。

  戚继光抗倭的事迹,每个中国人都不陌生。明朝中期,由于日本国内形势变化,割据局面形成,民不聊生。此时,位于今九州江户市的松蒲番番主下令招兵买马,组成一支由日本武士、浪人和中国沿海农民、渔民为主的倭寇“部队”,在中日沿海地区犯乱。在那个明朝军队遭遇倭寇就躲的时候,戚继光重整军队,打造了一支叫倭寇闻风丧胆的戚家军,保卫了明朝的边境安全。

  戚继光不仅是众所周知的抗倭明将,历史上,他对中国古代兵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发明了新的阵法和兵器,将明朝军队的作战实力上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也为人所道,他所写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直至今日仍被视为文学佳作。

  但作为当年作战的对手,当时的松蒲番是如何看待戚继光的?在已是和平年代的今天,日本人又是如何理解当年那场战场的?这些问题,是许多人感兴趣的,也是陈嘉上感兴趣的。

  为了寻找这些答案,陈嘉上在拍摄《荡寇风云》的过程中多次探访了今天的日本江户市,当时的松蒲番。有人问他,拍摄这部电影是为了让今天的中国人记住曾经的仇恨吗?他说,不是的,任何关于战争的电影,最终都是让人们明白和平的可贵。电影应该带来民族的自尊,而不是煽动民族的仇恨。

导演陈嘉上给赵文卓讲戏_meitu_2

  “戚家军是全世界第一支特种部队”

  刘阳:为什么想拍戚继光这个人物?

  陈嘉上:年轻的时候就想拍。那时候我从国外回来,对国内的情况不了解,对戚继光的崇拜只是因为我是个军事迷,小时候就看过关于戚继光的各种故事。后来我看到很多关于戚继光的书,包括他写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但看完就觉得我拍不了,因为这个人物太宏大了。那个时候的香港基本没有能力去拍这样的古代战争大片,所以就放下了这个念头。但对这个人的关注我一直留在心里。我觉得他带领的是全世界第一支特种部队,有机会还是要拍的。

  直到几年前,有一天博纳影业总裁于冬问我愿不愿意拍戚继光,我当然愿意了。可是心里很矛盾,现在这个市场上,拍古代战争大片并不讨喜。说实在的,很多题材摆在我面前让我选择,拍戚继光就等于要把很多项目挪后。但我还是挡不住这个诱惑,我觉得这个人是中国的历史英雄人物,他的所有事迹都是有史可循的,他不是遥远的传说。

  “我要做的是填白历史叙述的空白”

  刘阳:戚继光抗倭的事迹,中国人并不陌生。但真正要在叙述或电影呈现中做到符合历史的基本事实,也需要做很多案头工作和调研吧?

  陈嘉上:我去了戚继光曾经作战的几个地方,想明白了怎么表现他在军事上的智慧。可是这并不够,中国人都知道戚继光抗倭,可是倭寇到底是什么?

  为了了解这个,我去了两次日本九州,去找关于倭寇的点点滴滴。我在平户市见到了王子的同乡。王子是倭寇的头,他的塑像现在还被很好地保存在平户市,当地人把他作为对平户松蒲番很有贡献的一个人在纪念。他是第一个替日本人买到火炝的人,而平户就是当年倭寇出发的地方。王子的家现在还保留着,现在的松蒲番博物馆就是当年松蒲番番主的家,而王子的家就和番主的家一街之隔,你可以想象他们之间有多亲密。所以我想这就是王子在日本的地位,他就是番主非常信任的一个人,让他带着人来中国买火枪。当时松蒲番是一个以渔业为主要产业的番,没有其他收入。大概当时最大的收入就是王子带着人在中国抢回去的东西。这也合理地说明了为什么倭寇的火枪这么多,这也是之前的历史叙述中很少被提到的。

  那是日本战国之前的日子,现在在平户的松蒲博物馆可以看到,松蒲番最辉煌的时期也就是王子在的这段时间,往后就衰落了。也就是说,戚继光一出现,松蒲番就走下坡路了。可是仅仅王子主导的倭寇时代这几年,就让松蒲番建起了自己的城,让番主可以从他的家搬到城里。

  在这个寻找过程中,我一边在找我要表现的故事,也一边在找历史的可能性。我不能说我找到了历史的真相,可是我可以说我发现了历史的更多可能性,我要做的就是来填补这些历史叙述的空白。所以在电影里我就创作了将军的军队跟戚继光的军队相遇的故事。

  刘阳:所以现在您对戚继光和那段历史的理解跟过去也不一样了?

  陈嘉上:很不一样。我内心其实也曾经有过一段矛盾:《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一度非常受欢迎,书中关于戚继光的论点对大家的影响很大,很多人因此认为戚继光不过是一个贪官,他打的不过是农民跟渔民,是中国人打中国人。

  在这段追溯历史的过程中我也曾因此害怕,我会不会是在炒作这个人呢?我的这次创作会不会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自我感觉良好”呢?但我的这段寻找告诉我,历史并不是这样的。

导演陈嘉上亲自讲戏_meitu_4

  “‘倭寇’在日本文化中也是被看贬的”

  刘阳:今天的日本人是怎么看待当年的倭寇的?

  陈嘉上:松蒲番博物馆非常详细地记录了王子是如何从松蒲番出发,乘着葡萄牙人的船只,在中国海岸登陆。当时他们的理想是在中国抢夺,助松蒲番强大,并最终统一日本,而他们的武器支持就是从中国引进的火枪。所以其实王子就成了松蒲番最大的武器供应商,这个关系是非常明显的。

  可是我也问松蒲博物馆的馆长,为什么在他们的历史中任何关于倭寇的叙述都没有呢。他笑着回答我:“大概大家都不想提了。”其实可以想象,松蒲番很怕被人描述为倭寇,因为“倭寇”这个词在日本的历史和文化中是非常被看贬的。

  在日本人看来,倭寇是把日本人的脸都丢尽了。在日本的历史书中,倭寇就是匪。这群人在中国和日本的海岸干了太多坏事了。可是他们也没有去深究到底谁是倭寇。

导演陈嘉上现场讲述兵器历史_meitu_3

  “战争电影的核心是反战”

  刘阳:电影里也表现了王子的武士精神,您认为中国老百姓的民族情感可以接受吗?

  陈嘉上:我觉得这就是历史。日本的军队中的确有一部分人是相当谨慎的,但这也掩盖不了另一些人在做很多不好的事。

  你可以想象,一个王子带着一支核心的日本军队和一批浪人,因为松蒲番太小了,在日本战国时代,他有一两千人的兵力已经算很厉害了。他们要招兵,除了浪人,就是中国的渔民和农民。这群人里鱼龙混杂,所以电影想表现的就是,那个时代的日本武士即使有武士精神也没用,因为他带的这些人里什么人都有。而且即使武士也不会挡着他们招来的人胡作非为,因为他们只想带着钱回去统一日本。

  武士精神的确是日本文化的核心,可是要是对武士道多理解一点就会发现,它其实就是对军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极端想法。但它也并不认为军人就应该干杀人放火的事,所以倭寇的所作所为是完全违反了武士精神的。

  刘阳:剧组里的日本演职人员对呈现这对历史有什么看法?

  陈嘉上:这个电影中,摄影师、服装指导还有一些主要演员都是日本人,他们都很支持我们拍这个电影。

  我觉得很重要的是我们没有仇恨。尤其是当我解释了这段历史给他们看的时候,他们就会发现其实我要表达的核心是反战。我想说的是,大家为了利益竟然要用战争去处理,是多可怕的事。当然,他们也认为日本原来就不应该向中国开战,这是很多日本人的看法。剧组里的日本工作人员甚至跟我说,多希望安倍晋三可以看到这部电影,让他知道我们不想打仗。这是我们创作的动力,我们拍这个电影,就是希望不要再有战争。

  刘阳:这也是这部电影的现实意义。

  陈嘉上:是的。所以我认为历史电影、民族英雄电影,不应该去渲染民族仇恨,而是应该带来民族自尊。我们作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如何面对外敌的侵略,如何面对困难,这是很重要的。在那个中国军队看见倭寇就跑的那个年代,戚继光把中国军队变成了让倭寇看见就跑,这就是我现在要说的事。

  “我们有时候不懂得珍惜的传统文化,却被邻邦却借鉴并因此强大了”

  刘阳:电影里是否也有艺术的虚构?

  陈嘉上:最大的虚构就是日本这个无名将军。我不知道这个将军是谁,我只能推想他是松蒲党中的一个人。可是一定有一个懂兵法的人在指挥台州之战,否则倭寇不会兵分三路,打得这么聪明。

  刘阳:在电影里可以明显地看到日本人对中国兵法的崇拜。

  陈嘉上:对。日本人崇拜《孙子兵法》《纪效新书》,崇拜王阳明。我们中国人有时候不懂得珍惜自己的传统文化,可是邻邦却在学习和借鉴这些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变得强大。当然,日本也进行了西化的改革,可是他们的核心精神却是中国文化里的东西。

  我也找到了一本当年日本线装的《纪效新书》,书的主人过去是一个日本学兵法的人,他在书上很谨慎地写下了关于兵法的很多注解和看法。我从中发现,日本对戚继光这个人如何的崇拜、如何的佩服。这又为我的电影找到了一个新的角度。

  所以其实你可以看到,这部电影里的戚继光是从日本人的角度去发现的。到最后把他定义为一个什么样的将军,也是从日本人的口中说出来的。这就是这次带给我创作动力的最大原因。这个戚继光不是我们自说自话说他多厉害的,他是我们的敌人崇拜的英雄。

  刘阳:作为一部战争片,为什么没用太炫目的特效?

  陈嘉上:其实也用了大量的特效,但只是很努力地追求真实。我不想要太炫的东西,而是想要把观众带到历史的战场里去看看。甚至在打斗的时候,我的镜头也是相对平和的。任何花招我都不想要,因为这是战争。我不想要漂亮的打斗,因为我不想让大家觉得战争好看。我只想让大家感受战争的残酷。战争电影是反战的,要反战就必须懂战,必须自强,否则就没有反战的能力。所以虽然我崇拜戚继光,可是我也想告诉你,我是反战的。戚继光也是如此,战争中他的部队牺特征了二十几个兵,他因此大哭。我在电影中设置了他的危机,现实中,戚继光的军队是百战百胜的。

  刘阳:电影还着重表现了戚继光“惧内”的一面,这对于塑造一位民族英雄的形象会有伤害吗?

  陈嘉上:我觉得这恰恰可以表现一个人的两面,让人物变得更丰富。很多人都知道历史上的戚继光是“惧内”的,但在我的理解中,如其说他“惧内”,不如说他太爱他的夫人。片中新城一战,戚夫人带领新城妇女捍卫家园,戚继光则带领戚家军鏖战主场,这是中国人所说的家国情怀,戚继光的选择如此,戚夫人的选择也是如此。我想表达的是,即使她是一个被宠溺的女人,但是在家国危难之前,她作为戚夫人也不能退场。(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半亩方塘工作室刘阳)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