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微信公众号——“研究事儿”

“双百三同”是啥?人民日报奏响砥砺奋进的中国礼赞!

陈利云 研究事儿
2017年06月05日15:1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
小字号

6月2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左下角刊出两条“导读”标题,其中一条是《全国新闻媒体“精准扶贫驻村调研采访活动”综述》,4版刊发《激情,在脱贫攻坚一线挥洒》,综述全文讲述了上个月中国新闻界“双百三同”的故事。“双百三同”倒是个啥?很好奇吧,读报君跟您细细道来。

4月25日,中宣部启动了“双百三同”蹲点采访调研活动,它是中央媒体落实“三贴近”、践行“走转改”的具体体现。

双百,就是全国新闻媒体派出130名记者,用一个月的时间扎根全国22个省(区、市)110个贫瘠乡村。

三同,就是记者们要与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亲身感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显著成效,真切体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瞧见了吧,这动静可真不小,这力度可真够大!

是不是还想具体了解记者们到底看到了啥,想到了啥?是不是很想看看扶贫村的新变化、新面貌?那咱就把日历往前翻。

原来,“双百三同”蹲点调研是“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主题宣传的开幕曲。早在5月18日,各媒体就统一开设了“砥砺奋进的五年”专栏,连续推出系列重点报道,努力为迎接党的十九大宣传开好局、起好头,掀起了报道热潮,形成了宣传声势。

面对今年最重要的主题宣传、迎接党的十九大大型报道,人民日报作为新闻战线的排头兵,自然要走在前列。

重大主题宣传出新出彩?sure!

因为我们见证并记录伟大时代

为做好此次宣传,人民日报的记者和编辑可下了大功夫。有高度、有温度、有新意的组合报道浓墨重彩,拉开了大型主题宣传的帷幕。

5月18日,重头言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率先登场,《倾情书写砥砺奋进的这五年》一文,以简洁有力的笔触勾勒五年来奋进中国的铿锵轨迹,让人深切体会到时代前行的脉动,充满振奋人心的力量。

同时,1版以淡黄色背景铺底,以《精准脱贫的中国故事》为题,和4版以“1+1”形式推出专栏报道,刊发记者驻村调研的综述,集中呈现他们与当地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早期收获”,借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扶贫案例,记录时代巨变,反映贫困群众脱胎换骨的精气神儿。

当日,评论版还开辟“砥砺奋进的五年?驻村手记”专栏,驻村记者结合亲身体验谈感受、话感悟,突出了思想性,也有启发意义。

比如,首篇《精准扶贫,不要独奏要交响》指出,脱贫攻坚不仅是产业扶贫,还包括医疗、教育、住房、基础设施、互联网+、思想文化等,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扶贫攻坚的认识。

首日报道,重头言论有分量,两个专栏有特色,为人民日报此次重大主题宣传打响了头炮。

后面的报道也不含糊!创新比比皆是,编辑的睿智处处有体现。

5月25日,人民日报在头版推出“砥砺奋进的五年?今日谈”专栏,将新栏目“挂靠”在传统栏目中,借力传统栏目的传播力,有效放大了新栏目的影响力。版面编排上,通过加红框处理的方式,在头版为主题报道开设“专区”,加上双头条、通讯加言论等灵活多样的报道形式,打造出一个头版“视觉高地”,不仅更便于读者阅读,也有效提升了报道吸引力和影响力。

蹲点体验报道有情有“意”?of course!

因为我们感动并讲述中国故事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双百三同”调研活动,为记者提供了难得的体验式采访的机会。他(她)们既是做好采访报道的新闻工作者,又是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的扶贫工作者,肩负的是“两种身份”“两种使命”。他们努力抓取基层“活鱼”,以“中国故事”解读“中国奇迹”,给人感悟,也令人感动。

离生活越近,离真实就越近。当记者走进村、俯下身,坐上老百姓的炕头,不仅拉近了空间上的距离,也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他们真情融入,情注笔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实记录下来,通过对比看变化,以原汁原味的百姓语言说变化,很容易引发读者共鸣,也更易产生直达人心的效果。“由于长期闭塞,全村人均受教育年限不足6年,2012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200多元。”“一算账,村民们两眼放光:平均亩产3.3吨,最高亩产4.7吨,总产值达90万元。”“他可是上面派来的博士!别看我们才小学文化,天天跟在他后面,不都是‘博士后’啦!”“活到这个岁数,能在村里住着,还能挣着钱,子女们又在身边,这事啊,偷着乐吧!”“空气里已经充满了蜜的味道,就像这家人的生活,今后准能越过越甜。”……字里行间,百姓的喜悦溢于言表,脱贫攻坚的成效跃然纸上。加上直白生动的标题,像《成了合伙人 幸福来敲门》《日子开始甜起来》《村里有一批“博士后”》等,让报道可读可触更可感。

选材上也很见巧工。精准扶贫,涉及的领域方方面面,涉及的地区成千上万。编辑注意选取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扶贫脱贫案例,来反映“精准扶贫”“全面脱贫”政策的扎实落地,像《村里有一批“博士后”》重点讲科技扶贫,《合作社里更红火》重点讲政策扶贫,《大路修进深山里》讲的是以修路助脱贫,《日子开始甜起来》讲的是以医改促扶贫……百姓生活日新月异,基层干部干劲儿十足,给人信心,也令人鼓舞。

是不是很佩服我们的记者,他们大多是新到报社的年轻同志,很多都是在大城市成长起来的“独苗”。农村,对很多人来说是陌生的。像这样长时间驻扎贫困村,他们受得了吗?他们能胜任吗?

他们以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担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以一篇篇有情有“意”的作品,作出了响亮的回答:我们能!因为,砥砺奋进的时代在呼喊,走向复兴的中国在召唤!

撰稿:陈利云 统筹:王向令

 

(责编:程惠芬、戴莉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