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起之秀特色十足

郝天韵
2017年06月06日13:36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新”起之秀特色十足

成立于2014年的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以下简称辽大新传),作为辽宁省唯一的新闻传播学科专设学院,下设新闻专业、广告专业、广播电视学专业、编辑出版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15年起正式招生。在这两年里,该学院发展迅速,成绩喜人,可谓是新闻传播教育界的“新”起之秀。

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程丽红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说,辽大新传作为地处东北区域的省属211高校新闻与传播学院,虽然其硬件、软环境都无法与京津等中心地带以及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的名校相比,但在新的时代机遇下,仍然探索出了适合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和教育模式。

新闻与传播新秀全力发声

“辽大新传作为新创建的学院,要在全国共建学院中脱颖而出,首先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树立形象、确立地位。”程丽红向记者介绍,该学院一方面广泛邀请学界、业界名家到校作讲座,另一方面召开全国性学术会议。

如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学系主任李金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童兵、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黄旦等新闻传播学界的学者,以及《人民日报》原经济部主任皮树义等业界知名人士都被应邀来到辽大新传“传道授业”。目前,这一名家讲座已开办了20余场。

同时,通过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辽大新传也“全力发声”。2015年7月,辽大新传与《学术月刊》杂志社成功联办“传播变革与近代中国”全国性学术会议,来自全国21所高校的著名学者齐聚辽大新传,围绕“传播变革与近代中国”这一主题展开研讨;2016年11月,该学院承办了“中国新闻教育史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研讨会”,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30余名专家学者。

智库平台承担新闻责任

该学院建院伊始,便成立了“辽宁省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据程丽红介绍,该中心既是共建学院预期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具有对外承担相关研究任务的工作平台。其建设目标是充分发挥辽宁大学学术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将研究中心打造成服务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促进传播媒介发展的智库平台。

“自研究中心成立以来,智库平台已向有关部门提供舆情简报、研究报告数十份。”程丽红告诉记者,智库平台每个季度都会向辽宁省委宣传部提供《辽宁省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与新媒体新闻报道分析报告》,涵盖了辽宁省主要新闻媒体。

其中,该学院教授为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撰写的《2014年首都文化发展研究报告》《首都门户网站构建绿色网络环境动态监测研究报告》《首都网络文化与网络空间治理动态研究报告》等,对进一步拓展智库的服务内容和影响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将全国视野与本土实际结合

程丽红介绍,该学院一直在着力创构特色的教学模式,并取得初步进展,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制定出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的“1+1”和“1+N”教学模式。

所谓“1+1”模式,是以学院教师为主导,基于课程内容的需要,配备一位传媒业界老师协助完成教学实务内容的讲授;“1+N”模式,是以学院教师为主导,基于课程内容的需要,配备多名传媒业界老师协助完成教学实务内容的讲授。

“在过去两年‘1+N’授课的实践中,为了使这种授课模式真正发挥作用,尽可能将全国视野与本土实际相结合。”在程丽红看来,这种模式最关键的环节就在“老师”的选择上,“那些国内最高、最好平台的从业者和学者,能给学生们带来更广阔的视野。”目前,学院累计聘任来自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腾讯视频、上海报业集团等平台的新闻从业人员47人,为在校本科生、研究生授课。

此外,该学院十分看重对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培养,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多专业性强的实践机会。这其中,辽大新传与腾讯·大辽网的合作最为深入,该学院教师同大辽网共同设计开发了新课程“新媒体理论与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把大辽网作为辽宁大学建校以来第一个大学生实习基地,面向全校学生。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