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网络传播》>>2017年第5期

产品链接用户 创新变革生态——BBS落幕之思

何美
2017年06月20日10:05 | 来源:网络传播
小字号

2017年4月20日,创建于1999年、运营了18年的搜狐社区正式停止服务,搜索“搜狐社区”点入链接会自动跳转到搜狐网首页。社区关停,此非孤例。2016年10月19日,网易论坛关停除房产、家居以外的PC论坛;10月20日,凤凰论坛正式关闭。2015年7月28日,中国最早的论坛聚合网站、有着“中国第一社区”之称的大旗网也正式宣布关闭。网络社区论坛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渐次停摆实属必然;曾名噪一时的老牌论坛天涯、猫扑、西祠胡同等也风雨飘摇,去向待明。

BBS(Bulletin Board System电子公告栏系统)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主要用于BBS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与网络通讯,此后互联网才有浏览器、搜索引擎等。2000年前后,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兴起,门户网站如日中天,社区、论坛曾是重要的信息来源,内容涉及领域几乎无所不包,访问量高、互动性好、影响力大。社区论坛是网络PC时代的产物,也是Web1.0时代的代表,并形成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独特的BBS时代。天涯曾经火爆到众多媒体蹲点,因三天一个热点而一度成为网上民意的窗口和网络舆情的策源地;奇虎网每天抓取全国350万个中文论坛的帖文。但是此后十几年,由于发展无序和管理不善等多方面原因,很多BBS论坛走向落幕。

网络社区论坛还能撑多久?互联网新产品新应用“爆款”频出,产品生命周期的更迭越来越短,行业又该如何洗牌?

产品:更新迭代

互联网产品与主体的更新迭代,体现了新陈代谢的网络生命周期,也遵循了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规律。在网上论坛方兴未艾之时,QQ已是即时通信老大,后又有Web2.0产品博客和微博相继走红。自2011年微信一出,众皆陆续成为标配。2014年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手机超过PC成为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移动互联网时代迅速到来。2015年,大旗网正式宣布关闭、人人网发布调整通知、网易微博宣布正式关闭的前后,微信“朋友圈”推出了它的第一条广告:宝马中国。两年后的今天,“分答”“知乎”等付费型问答产品仍在探索商业化可能,视频直播等又一波热潮新涌。

2012年年初,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社区论坛用户为1.4亿人,增长率-2.3%,是论坛产品诞生十多年来首次负增长。脱胎于PC时代的社区论坛垂垂老矣、大势已去。早在2012年12月,网易社区即已停止运营。

社区论坛没落有多方面原因:从内容看,社区原创内容每况愈下,高质量帖子减少,低俗色情和广告信息刷屏,草根匿名信息无法满足用户对专业权威知识与信息的需求;从运营看,论坛部网编和版主三班倒轮值审发与互动的运营成本加大、广告流量下滑、平台收益锐减、用户流失严重;从产品看,随着Web2.0与移动互联网的到来,社区论坛创新乏力,逐渐被打造优质原创内容、低成本运营及更好引流与变现的博客、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自媒体取代。视听、直播产品除了提供全新功能,还覆盖了BBS的评论、转载等既有功能,并且完成了PC端和移动端的打通。

展望未来,社区论坛的发展路径将由杂到专、从粗放到集约、从模糊到细分,从“外延型”向“内聚型”社区发展,以核心高端用户为内核,不断聚合而成网状社区。当渠道不成问题,内容依旧为王。1997年建立的猫扑网,最早只是垂直的游戏社区,以讨论电视游戏为主。后来发生“外星人占领猫扑事件”“游戏净土”垂直论坛被边缘化,而“闲聊大杂烩”火了,产生了网络红人“小胖”“铜须门”和“虐猫事件”引发人肉搜索,一度热闹之后,终因杂烩无特色而“泯然众人矣”。到了去中心化、碎片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精耕细作的社群交流模式,对知识分享、体验分享和传播互动的效果更佳。因此,齐鲁社区等小而美的地区性论坛可望在房产、汽车、婚庆、母婴与文化生活等垂直的本地化方向做深做厚;辣妈帮等女性社区型产品和专注于图片、旅游的平台应用Instagram、蚂蜂窝等迅速发展起来。以约跑的兴趣社交App为例,用户既可以迅速找到小伙伴、组队锻炼并PK,又可以阅读健身指南,还可直接网购护膝护腕和腕表等可穿戴设备。

互联网产品要顺应用户即时移动的使用习惯,把握数字技术平台上的社区化趋势,重塑优质内容体量。网络社区的本质在于沟通,优质内容、精细化垂直化、优化用户体验,是产品走得更远、保证用户黏性的关键。

用户:以人为本

产品经理往往都有产品思维,但用户思维更不可少。随着新媒体的崛起、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产品自然要随用户习惯而更新迭代。

网络社区的风格形成、鼎盛、没落与一代人的成长和社交转换有关,譬如天涯之于“60后”“70后”,豆瓣、人人之于“80后”。伴随着论坛、人人网、开心网成长的“80后”,无论是志愿者版主还是活跃的坛友,都已走上社会成为中坚,已经进入生育“二孩”、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阶段。他们的核心应用已转为微信与网购等。而“90后”“00后”的网生代,则更爱好弹幕、视频直播和游戏电竞社群。但未来的内容趋势是由“95后”甚至“00后”主宰,他们喜欢看的,或许能够带来优质的头部内容。

“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重要方面乃至核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互联网的增速在放缓,放缓之后会出现新的使用方式。早期那种将受众看作毫无差别的个体之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纯粹靠炒用户、烧钱、买用户、增加流量的商业模式和流量思维行不通了,互联网用户红利在消退,“互联网+”各个环节都在不断地渗透“受众本位”的观念。互联网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从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两个基本层次予以提升。以往网民的数量庞大却面貌模糊,辨识度不高。但伴随社会多元发展,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对用户需求的精准分析,目标群体更加具象,个性迥异、需求不同,生产端要与需求端更加有效对接,激活用户多重身份,提供人性化、个性化和多样化服务。技术的提升和产品的创新需建立在满足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痛点、优化用户体验的基础之上。影响广大网民,始于影响有效用户,让用户从使用者变口碑美誉传播者。

“用户思维”体现在细节。例如社区用户在停服后如何保存信息?互联网社交媒体企业前途以及业务、运营的不确定性及风险,客观上使得个人网上文章、图片、视频等网络资产缺乏保障。例如2010年MSN Space博客关停,3000万人只能在半年内完成网上搬迁。同样的教训还有网盘倒闭、博客与微博关闭带来个人网络信息与资产遗失的风险。从政策与规划角度看,这些都是“以人为本”、筑牢安全线、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的刚性需求。在互联网业态竞争残酷、野蛮无序发展的初级阶段,要“建一流的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做好政策引导、规划前瞻、管理创新。

创新:生态融合

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是许多创新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无论是互联网产品还是用户,都在与时间赛跑,都在迭代出新。“不日新者必日退。”笔者认为,在科技的引领下,创新还有三组关键词:

一是优质内容。新媒体可谓创新的引擎,理应推出拥有优质内容的头部产品。灌水的时代已经结束,淘尽泥沙始见金。从UGC(用户生产内容)到PGC(专家生产内容),真正懂内容、生产内容的人越来越专业。

二是平台生态。从产品先导阶段进入集成化产品矩阵阶段,让优质的头部产品成为一个平台,搭载其他更多产品,把握长尾力量,扶持二级市场,做早期投资、中期投资、成长性投资。美国是数字经济的创新强国,技术创新演变成为一个个产业,例如苹果手机在中国销售了1亿多部,在苹果手机上所有App都是创新体系的一部分。

三是融合创新。网络信息技术可以说是当今时代创新最活跃、带动性最强、渗透性最广的领域。互联网将中国分散的各个碎片式的创新连接起来,形成一组巨大的创新景观。特别是在媒体融合发展路上,“深入转型、深度融合、深层变革”正在成为共识。我们要以社区论坛的前车之鉴,加快技术水平和产业模式的创新,培育优质用户、创新优质内容,着力打造智能互联新生态。

菲尔普斯在《大繁荣》里说:“国家层面的繁荣源自民众对创新过程的普遍参与。”互联网创新的未来,不会是“黑客帝国”,而应持续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以创新型企业、创客、微商为代表的创新主体,以信息产业、智能制造业、文化创意产业、新农业等为代表的创新行业,以众创、众包、众筹等为代表的创新业态,都应不断“进阶”,从末段创新、终端创新,走向过程创新、组织创新,更迈向源头创新、起点创新。

(何美: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信息处副处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网主编)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