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大数据解读网络"丧"文化 心灵鸡汤PK"小确丧"

2017年06月27日07:23 | 来源:郑州晚报
小字号
原标题:感觉身体被掏空?每天依靠心灵鸡汤? 小伙伴,看看你是爱“鸡汤”还是“小确丧” UC大数据显示,“丧”文化其实是年轻人对困境的温和反击

“等忙完这一阵,就能……接着忙下一阵子了。”

“你把性格交给星座,把努力交给‘鸡汤’,然后对自己说:听过许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若你的朋友每天都生活得这么幸福,也就不会拍成照片发到朋友圈了。”……

如果你对上面这些说法感同身受,恭喜,你已经“小确丧”了。

“小确丧”,意思是微小而确实的颓丧,是稍纵即逝的掏空。

从“葛优瘫”发展到时下的“丧”文化,很多青年心有戚戚。不必担心,正如美国当年“垮掉的一代”后来成长为中流砥柱、日本“宽松世代”激发出更多创意与可能一样,UC大数据显示,创造出“丧”文化这种网络亚文化的年轻人,不过是将此作为对生活的反思和幽默,对困境的反抗与排解。

压力重重的80后占了半壁江山

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层”,曾经被打上“叛逆”标签的80后成为了“丧”文化中的主流群体,占比高达50.41%。大多已经成为“人生赢家”的70后则看上去格外逍遥。

同时加班强度越大的职业,对“丧”文化的敏感程度也就越高。尽管互联网从业者工资高得往往令人眼红,但其中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相较之下,科研人员显然每天过得更加快乐,丧气指数仅为0.43%。

“小确丧”了怎么办?一起干了这碗“鸡汤”!

如今人们对心灵鸡汤采取更审慎的态度,不过多喝“鸡汤”实属排解内心郁结的一剂良药。有意思的是,最关注“丧”的80后成为“鸡汤”阅读的主流人群,仅次于他们的父辈60后,占比达41.42%,而90后平时几乎不读“鸡汤”类读物。

保险从业者与房产中介是最爱读“鸡汤”的两大职业,占比分别达到了22%、20%。在UC大数据图中,科研人员仍旧如一股清流般排名垫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知做科研”。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从“丧”文化最为流行的5个句子不难体会到,虽然表面流露的消极、得过且过的颓丧,但也是生活、工作压力下的年轻人一种自嘲、娱乐、笑对人生的态度。在说完“反正明天也不会好过”之后,仍旧用饱满的精神面对明天的朝阳。

同时这种自嘲式心态,也延续到了他们的日常行为之中。从资讯热度上来看,拖延症、熬夜、宅等,是当下年轻人的普遍状态。“deadline(截止期限)是第一生产力”也成为了不少80后、90后的座右铭。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尽管爱拖延、爱熬夜,却仍旧能够保证每项工作完成得足够完美。尽管大家嘴上都说着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最后却又义无反顾投入到工作之中。

当然,那些“感觉身体被掏空”的80后、90后们也会收到图中这一份诚意满满的歌单。夜深人静时一首一首回放,或许能够对人生、对生活多一份感悟,更加勇敢地面对挑战。

“当你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经过对“丧”文化成因的梳理发现,中年危机、单身、房价高、996(朝九晚九每周六天工作制)、加班成了造成大家感到很丧的主要原因。而面对着比父辈们更大的生活、工作压力,他们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怪罪社会,仅仅只是借助“丧”文化进行自我疏导。

这样可爱的年轻人,我们又何必要责备他们这偶尔只发泄给自己的负能量呢?且把“丧”文化看做这些年轻人对社会小小地撒了个娇吧,他们就像罗曼·罗兰曾说的,“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当你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梁晨)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