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移动互联网蓝皮书:“人—物连接”创新媒体生产机制

2017年06月29日08:28 |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6月29日电 由人民网研究院组织编撰的移动互联网蓝皮书《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即将正式发布。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彭兰教授在蓝皮书中撰文指出,传感器可以大大增强媒体人的感知与预知能力,传感器与新闻的碰撞,或许会带来 “传感器新闻”的兴起。

彭兰指出,所谓传感器新闻是基于传感器进行信息采集、以数据处理技术为支撑的新的新闻生产模式。未来传感器的种类和应用领域将进一步丰富,传感器将成为连接器,把各种对象产生的数据输送给媒体,从而不断拓展新闻生产的思路与空间。

首先,传感器拓展感知能力,开辟信息采集新维度。传感器是“人的器官的延伸”,它们可以代替人的眼睛、耳朵等去探测和感知,而相比人的能力,传感器在感知的广度、深度、准确度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未来将出现更多的智能传感器,它们将广泛地存在于各种环境、各种物体以及人身上,从过去人力无法企及的层面获得数据,帮助媒体从新的维度来揭示与描绘新闻事实。

其次,传感器探测未来动向,提升人对未来的洞察力。过去媒体最缺乏的能力之一,是预知未来的能力。借助媒体人或专家的智慧来预测未来,总是有其局限性,且预测失灵的情况非常普遍。对于自然界与社会的洞察,越来越多地需要靠数据说话,而这些数据,未来将大量地来自物联网。

另外,传感器作为信息源,提供即时信息生产与发布。当各类传感器遍布各个地区、各种领域时,速报信息或新闻服务必将得到更广泛应用。一些媒体的中介性角色会削弱,传感器及相关的计算机处理系统直接充当了信息源,并将相关信息推送到各类终端。传感器采集的部分数据,也会成为机器化新闻写作的信息来源,因此,传感器的应用也可能推动某些领域机器自动写作的批量化。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