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央视香港回归20周年特别报道 无缝隙零时差对接香港

刘宏
2017年07月05日13:43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无缝隙、零时差对接美丽香港

   央视记者乘坐叮叮车,带领观众一同见证香港的发展与变迁。 资料图片

  ▲国际台《双城记》第一集讲述了香港女孩在北京的戏剧梦。

  ▲央广记者罗武采访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张华峰(左)。

  虽然电视媒体目前遇到了新媒体全方位的挑战,但是,事实证明在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方面,主流媒体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央视的香港回归20周年特别报道就充分显示了这一点。

  预热:

  打好议程设置“第一枪”

  香港回归20周年这样的重大报道往往也在考查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因此,预热是不可或缺的。央视《新闻联播》从6月25日起推出系列报道《勠力同心,共创繁荣》,中文国际频道自6月18日起推出10集系列报道《见证·香港回归二十年》,综合频道6月26日至30日每晚播出专题纪录片《紫荆花开》,科教频道6月30日播出《港珠澳大桥》。

  随着7月1日的临近,预热报道力度逐渐增强,《中国新闻》栏目陆续推出了《光影二十年》《直播香港》《香港微视角》等系列报道;央视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的日间节目《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联合推出香港回归20周年特别报道,包括系列报道《发现新香港》《数说香港》《家在香港》等,《焦点访谈》有特别节目《香港故事》,《东方时空》有特别报道《香港20年,香江览巨变》。

  除此之外,央视网创建《紫荆花开》特别专题,汇总了央视对香港回归20周年的独家新闻、视频报道,还开辟了独立的专栏《香江·乡情和香港印象》。

  新媒体方面,央视新闻客户端在6月30日推出的特别报道《香港·香港》36小时不间断直播,手机用户可以在36小时内看到习近平主席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的现场直播画面,以及盛大仪式开始前的现场情况,还能无缝隙、零时差地看到央视记者对香港各界人士采访的图文报道。

  直播:

  既庄严又亲切

  社会仪式和电视直播密不可分。通常,重大事件的高潮都和仪式有关,甚至可以说电视直播本身也在制造仪式感。从6月29日习近平主席抵达香港到6月30日习近平主席检阅驻港部队,再到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文艺晚会,还有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电视直播自始至终都起着烘托气氛的作用。

  香港回归20周年的电视直播,不仅是严肃的,也是亲切的。央视新闻频道推出的《香港回归二十周年·直播香港》,将直播与记者的体验式报道结合在一起。记者坐在维港移动直播船上,观众通过维港移动直播的镜头,体验维港的魅力,对香港产生亲近感,消除陌生感。

  相较电视,网络往往拥有更亲切的语态,网络移动直播更能够消除距离感。央视新闻移动网、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同步推出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新媒体直播特别节目《香港·香港》,记者通过乘坐叮叮车游览香港的大街小巷,引领观众感受香港的市井气息,第一视角的镜头颇具代入感和现场感。相同的体验内容,网络直播相较于电视直播而言,记者的状态更随和,内容更丰富,互动性也更强。

  电影元素:

  不可或缺的香港符号

  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的《光影二十年》采访了香港导演和内地导演,讨论两地电影的融合发展。在讲述香港电影《甜蜜蜜》时,记者来到了《甜蜜蜜》曾经的拍摄地;《焦点访谈》推出的专题节目《香港故事》,第一集也是香港电影人讲述“北上记”。在这些以电影为视角的系列报道和专题报道中,香港电影更多地作为一种代表香港文化的符号而存在,反映香港在回归20年的发展中与内地的融合。

  2003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签订,香港电影公司与内地电影公司合拍电影数量增多,《湄公河行动》《建军大业》等主旋律电影也由香港电影人操刀制作。明星、导演和电影具有很强的关注度和话题度,这样的报道不仅有怀旧感,也有强烈的代入感。在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文艺晚会上,也带有浓郁的香港电影特色。

  总体来看,央视的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专题报道和其他的主流媒体的报道有共同的目标,就是用媒体的报道搭建沟通的桥梁,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促进和达成社会的广泛共识。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