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蜻蜓FM副总裁:中国共享"好声音"扩展场景引领世界

2017年07月18日07:04 |
小字号

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邓家钰)中国共享经济方兴未艾,一些模式甚至引领世界。以蜻蜓FM、喜马拉雅FM、荔枝FM等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好声音”就是其中一股重要力量。近日,蜻蜓FM副总裁郭嘉在接受书面专访时,介绍了中国互联网音频经济在全球的领先地位,解释了其给用户带来的新体验和新价值,展望了该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移动音频行业国内真的非常前沿,”郭嘉说,“比如‘知识付费’方式在其他国家没有成规模地出现。中国则因为互联网红利,很多新应用、新产品都走在了全球的最前沿。”

根据权威行业调查机构对在线音频类应用的监测,2016年10月中国移动音频APP的活跃设备数超过了1亿台。

郭嘉将中美进行了比较,认为音频行业在中国发展形态更高级。他解释说,美国人拥有的汽车多,每天花在车里的时间长,由于行为习惯等各方面因素,美国的传统广播业更强大。相较之下,中国老百姓更依赖互联网,智能手机普及率很高,传统行业更深更快地受到互联网的挑战和推动,转型和整合速度很快。

郭嘉还谈到,中国人社交偏少,愿意花更多时间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取视频、音频、文字等信息。在中国,音频不仅可以让人“一心二用”,而且已经成为“陪伴式”介质,因而商业形态发展迅速。

回顾行业历史,郭嘉提到,“最早听广播的人记得的是收音机,十几年前的媒体渠道,现在几乎被遗忘了。随后一二线城市的汽车潮让广播重新回到人们生活中,但听传统电台当时局限在汽车里。智能手机、互联网移动电台的出现使得‘听’的场景扩展到生活的各个时段和环境中,‘陪伴性’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效果进一步增强。”

郭嘉介绍说,在蜻蜓FM上,人们早晨听新闻资讯,上下班路上听付费课程节目,中午午休时听小说、相声,睡觉前听音频直播类、情感类节目。人们甚至在运动时,洗澡时都在“听”。“更方便的终端,把音频这种友好的信息形态带回人们的生活。”

谈及互联网音频平台带来的新体验和新价值,郭嘉认为有三大主要变化。首先就是可以“听”的时间和场景扩展了。其次是内容在变化。过去更多是听电台主持人聊天说事。而现在在手机端,人们更喜欢完整的、有营养的内容,比如长段落的小说、相声、评书等。最后,人们逐渐开始借助音频进行更多学习,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泛知识内容等。

郭嘉认为,未来这一行业会继续成长,用户“听”的时间会更多,盈利模式也会朝付费方向发展。他介绍说,蜻蜓FM正尝试不断开拓包括车载硬件、智能家居和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细分市场,比如与福特、沃尔沃、宝马、奥迪等多家车厂和相关代理商合作,提供与车相关的更多声音内容;比如和海尔、美的、飞利浦等品牌的智能家居合作,增加用户在厨房中对‘听’的依赖度。

关于“付费模式”,郭嘉进一步解释说,即便在中国,付费内容市场也才起步,潜力很大。这些变化会补充甚至颠覆传统出版教育等行业。现在越来越多人接受付费收听音频课程。“知识付费”使得“头部内容”的提供者具有更多动力。这种模式形成对生产者的直接回报,比广告模式效率更高。他透露,蜻蜓FM进行了多种尝试,包括分级付费方式;收费但低于线下图书或培训的有声音频课程;文娱类明星的“脱口秀”类节目付费等。

最后,对于中国市场上常见的一个主播在多个平台发布内容的现象,郭嘉认为平台与主播之间各有利益诉求,形成总体健康、动态的共生平衡。长期看,各方需要挖掘共同利益,创新模式,比如通过资本红利共享等方式形成更深的绑定合作等。同时,生态中的各个参与方也要有趋同的价值观和互相包容度。

资料显示,蜻蜓FM作为中国最主要的互联网音频平台之一,市场估值达到30亿人民币,已经拥有2亿多用户,收录全国3000多家电台广播,1000家高校电台资源,签约专业主播超1.5万名,聚合超过900万小时的各类有声节目。目前该平台日活跃用户量上千万人,每天累计收听时长超过2167万小时。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