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最可能诞生“独角兽”的行业:人工智能+
全球第一的机器人设计公司Boston Dynamics
在刚刚过去的首届世界智能大会上,中国工程院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
也是在这次大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规划对指导2030年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进行系统的部署,同时包括与此相关的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
从1956年人工智能(AI)概念在达特茅斯会议上正式确立,历时一个甲子,几度沉浮,人工智能再度掀起了一股投资潮和创业热。在资本、技术和政策的三重利好之下,一场由人工智能带来的产业震荡正在发生。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人工智能+”有望成为新业态,而人工智能产业也将成为独角兽的集中地。
海外科技巨头人工智能并购之战
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在围棋领域的“人机大战”推动了AI新一波话题高潮,也将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了谷歌等科技巨头公司身上。事实上,为了抢占人工智能跑道领跑地位,谷歌、苹果、FaceBook、亚马逊和英特尔公司早已通过展开一系列的收购暗战,大鱼吃小鱼,收购那些在技术方面有独特造诣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快速聚拢人工智能核心技术。
风投市场调研公司CB Insights的研究报告显示,2011-2016年,近140家致力于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私企或者创企陆续被国际知名科技企业收购,仅在2016年,就有40多家相关创企被收购。
2013年谷歌收购人工智能领域创业公司DNNresearch,图为该公司创业团队
谷歌是其中最活跃的一份子,今年上半年就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达成了两笔收购。最近的一次收购行动在今年的7月13日,对象为一家非常“年轻”的印度人工智能公司Halli Labs。至此,从2006年第一笔收购算起,谷歌近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收购行动达到了18起之多。通过收购,谷歌在人工智能领域领先位置迅速站稳脚跟。
2016年是海外科技巨头收购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数量爆发之年。一向低调处理企业收购策略的苹果公司,先后收购了Emotient、Turi和Tuplejump三家人工智能公司。英特尔则将Itseez、Nervana Systems和Movidius三家公司收入囊中。Twitter完成了4宗收购项目,最近的一个收购项目是图像处理公司Magic Pony。亚马逊收购了具有图片识别技术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Orbeus。韩国的三星电子也通过收购一家致力于打造开放式人工智能语音助理平台的初创公司Viv Labs,杀入了人工智能市场,这家公司的创始成员曾是苹果Siri的幕后功臣。
由此可见,人工智能在未来的时间里,将成为科技公司最重要的征战领域。
除了上述科技巨头公司的收购暗战,微软正在筹建Microsoft Research AI研究院,该研究院将设立在华盛顿州雷德蒙,聚集了微软近百位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家,他们将被分为十三个研究小组,专注人工智能领域,创建开发更多的通用学习系统。
BAT领军 中国谋弯道超车
在互联网的上半程,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几乎由美国引领,中国的人工智能虽然起步相对较晚,目前正处于人工智能研究爆发期,有望从跟跑转向领跑。
根据美国2016年发布的《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规划》,2013-2015年,全球以科学为索引提到“深度学习”的期刊文章的网站数量增加了六倍。2013年下半年,提到 “深度学习”或“深度神经网络”的期刊文章数量中国首超美国,美国的出版物,或至少被引用过一次的出版物的数量不再领先世界。
与之相应的,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在不断扩大。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2016年已突破100亿,以43.3%的增长率达到了100.60亿元,预计2017年增长率将提高至51.2%,产业规模达到152.10亿元,并于2019年增长至344.30亿元。
国内诸如BAT(分别指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公司,正在试图通过开放平台对外输出AI能力,逐渐完善自身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产业链布局,而不断涌现的创业公司将持续在垂直领域深耕。
百度已经将自己定位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仅2016年,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就在公开场合提到500多次AI。2017年7月5日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对外宣布将“All-In”AI。
就在百度AI开发者大会同一天,阿里推出了首款智能语音终端设备“天猫精灵”。这款智能音箱来自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该实验室成立于2016年,负责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消费级AI产品的研发。
而据腾讯集团副总裁、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姚星的介绍,腾讯的AI布局基于四个垂直领域: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语言识别和计算机视觉。目前腾讯AI部门有50位科学家,200名工程师,未来腾讯的人工智能服务将聚焦内容、社交和游戏三个核心应用场景。
BAT的AI“军备赛”加速升级扩大了市场对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聚焦,而政府的关注,使得中国的人工智能研究和开发即将进入顶层设计后的系统推进阶段。
目前,“人工智能”已经被写入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面向2030年的人工智能规划也即将出台。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及中央网信办四部委联合下发《“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政府将支撑各行业领域“互联网+”创业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引领作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AI将带来怎样的冲击?
今年6月,埃森哲发布了一份名为《人工智能:助力中国经济增长》的报告称,到2035年,人工智能有望将中国经济年增长率从6.3%提速至7.9%,其中制造业、农林渔业、批发和零售业将成为获益最多的三个行业。
“面对人工智能的来势汹汹,我更多担心的是这个社会没准备好。”李开复在今年7月11日亚杰汇创始人俱乐部新书《人工智能》发布会上如此说。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机器人的使用密度韩国最高,每10000个工人中有478个是工业机器人;日本次之,每10000个工人中有314个工业机器人;中国的机器人使用密度低于平均水平,每10000个工人中只有36个工业机器人。不过,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机器人需求量正以每年平均2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9年全球40%的机器人供应量会流向中国。
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AI已经无处不在,无人驾驶、金融、医疗、教育等等,只要有海量数据,AI就能渗入。毫无悬念,未来人工智能将在多个方面影响或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人类也终将因为人工智能迎来更多的挑战。(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一手好牌工作室 李杉 邱瑟 赵蕾)
本文根据新华社、光明日报、第一财经、腾讯财经报道,以及CB Insights、埃森哲、艾媒咨询等公开数据整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