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专家研讨军事题材电影 铁血英雄如何再燃观众激情

2017年07月21日06:58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铁血英雄如何再燃观众激情

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和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联合主办,中国电影基金会、中影集团公司、八一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博物馆、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联合承办的“纪念建军90周年军事题材电影播映暨座谈会”日前在京举行。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认为:“当今面对越来越多元化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年轻化的观影人群,如何提高军事题材电影的整体制作水平,如何打造战争大片,如何实现与观众的情感互动,如何开拓市场等,是我们需要直面的创作问题。”面对丰厚的革命历史资源,军事题材的电影作品如何才能深入人心?

镜头下的宏大叙事与家国情怀

人民解放军是一支正义之师、英雄之师、胜利之师。优秀军事题材电影通过人物塑造和叙事,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程和重大事件,再现了我军发展历史上涌现的英雄人物及其光辉事迹,增强了广大观众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弘扬了革命英雄主义,展示了大国军队形象。

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员李一鸣认为,中国军事题材的电影开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后,以历史再现和英雄传奇为主,以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讲述中国故事。中国的军事题材电影有几个发展阶段:五六十年代以历史再现的电影为主,是中国革命历史、战争再现以及英雄传奇的结合。改革开放以后,战争电影开始表达战争和人的关系。90年代,《大转折》《大决战》《大进军》以宏大的叙事构架、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以及对历史细节的生动描写,开启了中国军事电影宏大叙事的新单元。进入21世纪,3D、IMAX等科技进步和影像语言的更新拓展了军事电影的表达空间和表现力度,近年来的军事题材电影创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涌现出了一大批市场反响和业界口碑都很好的精品佳作,这些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故事片在银幕上成功展现了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格的当代军人形象,呈现出百花竞放,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

讲述红军时期的《四渡赤水》《红色娘子军》《血战湘江》,描写抗日战争时期的《百团大战》《地道战》《铁道游击队》,描写解放战争时期的《红日》《林海雪原》《英雄虎胆》,描写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开国大典》《建国大业》《英雄儿女》,这些影片用镜头记录并展现了宏大叙事与家国情怀,成功塑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历史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邓小平等的伟大形象,突出表现了我军战功卓著的军事将领诸如彭德怀、贺龙、陈毅、叶剑英、刘伯承等,鲜活创造了一批家喻户晓的银幕英雄。

细节是重大题材作品的灵魂

军事题材电影以激烈的战争场面、炽热的爱国之情和深刻厚重的主题而激扬人心,而深刻的主题只有具体落实在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甚至每一个动作上时,电影才有了血肉,才更加丰满。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剧本中心主任苏小卫谈及电影《西南凯歌》中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时,感慨万分:在长江边上,刘伯承、邓小平和两个小学生对话,小学生说:“刘伯承、贺龙这一听就是大官的名字,但是邓小平不像一个大官的名字。”刘伯承就给小学生讲:“邓小平以前的名字是很大的,但是邓小平自己认为自己是渺小平凡的,所以就在参加革命以后改成叫邓小平。”苏小卫称赞这部影片通过一个简单的细节和故事,侧面展现了邓小平的伟大形象。

细节在赋予影片真实质感的同时,也让军事电影有了温柔的一面。电影《湄公河行动》一开始,中国13名船员被射杀,一位被捆绑的妇女在开枪前一秒还在双手合十地不断求饶,无辜平民的弱小和毒贩的强暴形成鲜明对比。《建军大业》中周恩来和国民党军官斯烈谈判失败后,来到国民党扫荡后的街道,平民的尸体横陈,那一刻对无辜百姓的悲悯成为日后破除万难建军的勇气来源……

苏小卫说:“电影在塑造人物时要特别注重细节。创作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进行系统且较长时间的研究。如果不对创作充满激情,精益求精的话,是写不出好剧本的,没有好剧本那么好电影也无从谈起。”

塑造有血性、有担当的英雄形象

人物是观众观影时产生共鸣的关键。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副厂长马维干说:“军事电影要塑造有血性、有担当、勇猛过人的英雄形象。中国军队有无数敢打敢拼、不怕牺牲的英雄,但当下电影中的英雄形象却越来越少。我们的军队不缺乏英雄和先锋,只是缺乏歌颂英雄的作品。我们的军事电影应该无愧于这个时代和英雄,把英雄正大光明地搬到银幕上。”

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张丕民回忆自己从幼时看过的几十部军事片中获得血性和斗志,让人有劲、充满了理想信念。他坚信好影片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几代人,也仍然可以激励今天的年轻人。英雄也可以成为观众反观自我的坐标系,在先烈的参照下和广阔的历史视野中重新思考“我为祖国做了什么”,从而深化对自我和国家关系的理解。

八一电影制片厂文学策划部原高级编辑张东提出,文艺作品对军人形象的塑造对年轻人有深远影响。“00后出生的一代人即将进入军营,这些看着大片、玩着手机长大的新一代,精神面貌和进入部队的目的都与过去有所不同,这一批人早已超越了其父辈为了找出路、跳出农门而当兵的模式,很多人希望尽自己的职责,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圆自己的英雄梦。这样的一批年轻人应该成为电影镜头新的关注对象。”

伴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90年走过的光辉历程,军事题材影片创作迅猛发展。张丕民认为:“军事题材作品的创作应该结合我们今天军人的生活,拍出一些更接地气、更能够激励青年人的作品,贯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激发军队战斗力,保卫我们的国家。”(作者:牛梦笛 陈童)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