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2017年第8期

身体展演奇观——浅析网络审丑及其后果

庞丽媛
2017年08月01日14:51 | 来源:视听
小字号

摘要:随着米歇尔所说的“图像转向”的发生,我们进入“读图时代”,网络审丑作为网络空间的一种文化现象,塑造了另类的身体图像奇观。审丑对象以身体为露丑载体进行展演,观看者以戏谑的心态狂欢式地予以围观,视觉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新的身体展演方式,身体经济吸引审丑对象不断在网络空间示丑、露丑。虽然排泄了情绪,缓解了社会压力,促进了社会稳定,但对审丑对象的持续关注,遮蔽了真正有价值、值得关注的社会公共议题,扭曲了价值观,造成一种泛娱乐化现象。

关键词:网络审丑;身体展演;全民围观;身体奇观

一、网络审丑现象

从2004年开始,网上开始出现网络审丑现象,芙蓉姐姐、凤姐、犀利哥、王尼玛、小月月等等因为其不合常理的身体展演行为,加上出格的言论变成网络红人。百度知道首次推出的中国网红大数据报告中,芙蓉姐姐、凤姐、犀利哥、王尼玛分别以1116万、847万、364万、244万的关注量位列“中国网红十年排行榜”的前十。①网络直播的发展更是为其提供了新的平台,网络审丑成为一种全民文化现象。

审丑是从主客体统一的角度来看待人类的活动。本文所讨论的丑是“无害”的、偏于形式的丑。从主体方面来讲,所谓审丑,是指个体对丑的判断、品评、鉴赏、批判、宽容、改造等各种能力的总和。从客体方面来讲,审丑就是把握丑的本质及其形态在社会历史中的演变,其中包括作为客观对象的审丑活动本身。②我们进入一个“视觉”为主的消费主义时代,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文化观念,丑被故意展现在人们面前,成为被消费的对象,不再具有文化价值。丑本身无可厚非,具有独立的价值,但示丑、露丑、不知丑、倚丑卖丑是我们必须要反思的现象。

网络审丑是网络时代的特殊用语,表达的是“审丑对象”通过主动或被动示丑、露丑等低俗形式,以博大众网民眼球的现象,也即对网络事件和网络红人的示丑、露丑的追求、追捧与审视。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门槛越来越低,成为了丑陋展示的主要平台,陆续出现一批以“丑”为卖点的人,随后因出丑、露丑而成名。被称为读图时代的第一代网红的芙蓉姐姐,2004年以其标志性的S型身体造型被传到水木清华、北大未名和MOP网站上而成为网络红人,微博粉丝达432万,之后逐渐出现一批像芙蓉姐姐一样通过身体露丑进行自我炒作而成为网红的人。

二、网络审丑与身体

(一)以身体为露丑载体

在以“视觉”为主的消费主义时代,身体作为一种经济资本,在网络审丑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身体在消费的同时,也在被消费。人类生存空间可以划分为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而身体也可以被划分为公共身体与私有身体。④在现代,身体的活动空间扩大,越来越多地由家庭内部空间进入到社会外部空间。⑤在网络时代,公共身体和私有身体的界限进一步模糊,身体的私密性被消解,私有身体越来越多地主动进入公共空间,身体成为一种可以生产和改造的“商品”,被展示、被消费,由私人的、自我的、私密的转向公共的、经济的、商品性的。

身体在网络审丑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身体来重构社会秩序,获得了看似平等的展演机会,其行为本身也就是一种身体表演行为。清华大学教授肖鹰认为网络审丑中的“呕像”成名之道,其中主要是以反社会伦理的极端表现和以畸形方式展演自我,通过“以丑为美”,将自我形象奇观化,以博取网友的猎奇。⑥审丑对象也正是通过另类的身体符号生产赚足眼球、获得围观,从而进一步获取经济收益。

Sunshine组合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丑女团”,因颜值堪忧加上唱功粗糙遭到网友嘲笑,却因此走红,引发学生、网友、媒体大面积围观。其在北京一高校的MV拍摄的两小时的直播,被证明其热度惊人——在线人数超过70万,点赞人数超过500万,这个数据是腾讯视频直播史上第三的成绩。⑦

(二)狂欢化地围观身体表演

社会转型时期,在经济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出现集体社会焦虑,网民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来排遣压力,审丑对象身体展演制造的视觉奇观正好迎合网民的娱乐心理,在网络空间形成了一种狂欢化的氛围。

当人处于一种气氛情境之中时,理性的作用是微弱的,感觉是缺失敏感的,人会丧失对事物独立判断的能力,只要稍有感觉刺激上的变化,人就会做出意想不到的反应。⑧在网络空间少了现实中的规范和顾虑,呈现出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的狂欢氛围,以视觉爆点为中心形成一个个去中心化的围观。

匿名虚拟的网络空间暂时取消了人们之间的一切等级差别和隔阂,任何身份的人都可以揶揄嘲笑那些审丑对象,网民之间没有心理距离,可以随心所欲地戏弄、嘲讽甚至辱骂,获得审丑快感,释放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在戏谑、嘲讽的审丑狂欢氛围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一审丑运动中,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进行肆无忌惮的情绪宣泄和审丑狂欢。散落各地的网民在审丑对象引起的话题下面评论、点赞、转发,网络围观就像一场节日的狂欢。在狂欢氛围中,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其中,它是全民的,无从躲避,因为狂欢是没有空间界限的。

(三)身体表演围观的全民性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的工具成本降低,对时间和空间的要求也降低,碎片化的时间和空间被最大限度地利用,全民都可参与围观。

审丑对象可以随时对身体进行图像生产和发布,比如可以用手机随时进行自拍并发布到网络空间;而观看者也可以实现随时在场,随时参与互动。网友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即可以在微博、论坛等实现观看者和被看者的直接对话、直接互动,消解了传统的信息中介,能对审丑对象形成不间断的关注和讨论;不仅如此,观看者之间直接打破空间距离也同样可以进行随时的互动交流,使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

网络审丑现象的全民性离不开视觉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近来由于网络直播技术的发展,审丑由图像的生产发展到视频,更是为示丑、献丑提供了展示平台和另一种表达方式。直播能够实现更为直接的观看和交流,修饰成分减少,拉近了审丑对象和观看者的距离,人们的窥视欲得到满足,互动更为有效,审丑对象所制造的奇观身体得到充分展示,并形成积极互动和全民网络围观。

著名网红陈山是一位身高1.4米的广东90后,他在“快手”上有550万粉丝,因为长相异于常人,被网友称为“外星人”,随即走红网络。在“快手”上他的视频点击量通常在百万以上,在走红的同时,也因此获得不菲的收入。

三、网络审丑的后果

(一)制造出身体审丑奇观

极端异化的身体符号生产也带来一系列问题,人们对外观高度关注,视觉欲求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不再满足于美的身体被展示所带来的视觉满足,不断在网络空间寻求新的视觉刺激与视觉快感。

在消费社会中,经济都是围绕身体在进行,从一出生要穿的衣服到死亡后的脸部化妆,社会生活遵循着制造奇观、消费奇观的逻辑进行,奇观逻辑成为社会生活所要遵循的逻辑,网民在网络空间中不断生产出具有视觉冲击力、戏剧性、吸引力或具有轰动效应的奇观形象。所以当网络空间出现另类的身体形象时,网民不会放弃目光的追寻。一般电视剧都是选择美貌的明星来担任主角,电视剧《丑女无敌》中塑造了一个龅牙的、戴着大眼镜的、着装不美的“丑女”形象,因其一反常态反而获得超高收视率。

审丑对象无限夸大身体的奇异展示,制造刺激和噱头,强化身体图像的可视性,其结果是人们的接受能力也在一步步提升,底线不断降低,追求更强烈的视觉刺激,审丑对象的身体奇观生产进一步加剧,底线进一步降低,形成一个无限循环,更多的身体奇观被进一步生产出来。

(二)消解对严肃议题的关注

对审丑对象的持续过度关注,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消耗广大网民的精力,同时导致对严肃公共议题关注度的遮蔽和缺失,缺少对现实的深度关怀与思考,导致对什么都以一种娱乐化的方式呈现,使严肃的公共话语和娱乐之间的界限进一步模糊。在对审丑对象评论、转发、围观的过程中,民众对社会问题的注意力被转移。

尼尔·波兹曼曾批判我们身处的时代:“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一种娱乐的方式呈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⑨鲁迅在文章中塑造了阿Q这一丑陋的国民形象,通过对他的批判来反思国民性,这里的审丑起到的是批判和反思的作用。而如今网络空间的审丑现象并没有给网民带来深刻的心理反思,也没有生产出新的知识和改变社会现状。孙志刚事件引起了对收容遣送制度的广泛讨论,最终废除了该制度,推动了中国的法治进步。但网络审丑除了把审丑对象变成网红,人们一时的情绪得到宣泄,并没有使社会现实有所改观。

(三)扭曲人生价值观

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多元化本无可厚非,但丑越来越由边缘走向中心,对身体的开发利用也到了另一个维度,越来越突破伦理底线。例如木子美“性爱日记”所谓的身体写作颠覆了传统认知,造成一种误区,认为人生价值也可以通过身体的交换来实现。虽然普通人获得了同精英平等的展示身体的机会,但却是以丑为美,毫无底线地展示身体,身体变成了猎奇戏谑的对象和可交换的商品,身体展示越来越媚俗化、商品化。

在去中心化的时代,丑变得媚俗化、商品化的同时,也带来了可观的关注度,伴随而来的就是名与利。对名利的追逐使人丧失了批判意识、批判能力,在审丑中处于狂欢的麻木状态,没有承载一定的文化功能,没有包含对现实问题的思考,纯粹是利用身体制造感官娱乐性的视觉刺激。追逐名利本无错,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即可,但名利与泛娱乐、无道德紧紧勾连在了一起就值得警惕了。

审丑文化导致社会考量标准发生异化,使大众日常生活的价值理性逐渐式微,工具理性获得发扬,对于美丑的审视是基于功利目的,而非自身的文化体验。人们的价值观发生变化,认为获得成功不再需要努力,通过搞怪搏出位获得眼球即可,愈演愈烈的“行为艺术”就是最好的证明。以丑态博得关注度、知名度,从而获取经济利益,吸引着更多的人跨越底线,解构了传统价值观,加速了人的异化和价值观的扭曲。

四、结语

以身体为露丑载体的网络审丑,赋予身体更多商品性、娱乐性,制造了身体图像的视觉奇观,形成了全民的狂欢和围观,一方面对缓解社会压力确有一定作用,但长此以往形成了泛娱乐化的社会氛围,消解了对严肃议题的关注,颠覆了传统的社会价值观,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形成良性的社会互动与审美文化,应该予以高度警惕,把握一定的度。

注释:

①数据观.中国网红大数据报告发布:盘点中国网红十年排行榜[EB/OL].

http://www.cbdio.com/BigData/2016-04/08/content_4785926.htm,2016-04-08.

②栾栋.感性学发微——美学与丑学的合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③⑥郭芙蓉.当代青年网络审丑的心态透视及引导[J].当代青年研究,2015(01).

④许德金,王莲香.身体、身份与叙事——身体叙事学刍议[J].江西社会科学,2008(04).

⑤赵方杜.身体社会学:理解当代社会的新视阈[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⑦腾讯娱乐.揭Sunshine组合走红引发的迷之乱象[EB/OL].

http://ent.qq.com/a/20160308/001628.htm,2016-03-08.

⑧朱学蕊.狂欢理论视域下的“网络红人”现象研究[D].兰州大学,2010.

⑨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责编:马潇(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