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校媒精英汇"助推校媒融合转型 培养全媒体人才

2017年08月07日06:57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小字号
原标题:“校媒精英汇”助推校园媒体融合转型

2017年校媒精英汇现场。沈家迪/摄

“一所每年只见面一周的大学,2017级新生前来报到。”7月20日,贵州民族大学的李晓蕾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一条由中国高校传媒联盟(以下简称“校媒联盟”)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名为《这所海岛大学就要开学了!》的微信图文道。这所“大学”就是“校媒大学”,也就是已经连续举办了6年的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暑期精英汇。

7月24日至28日,李晓蕾和来自全国80所高校的校园媒体师生一起,参加了由中国青年报社指导,校媒联盟和浙江海洋大学主办,中国(浙江)高校传媒联盟、浙江海洋大学鸥讯社承办,美赞臣营养品(中国)有限公司公益支持的2017美赞臣·校媒精英汇暨校媒·全国高校新媒体评选颁奖典礼(以下简称“2017年校媒精英汇”)。

校媒联盟发布的《2016中国高校校园媒体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显示,越来越多的传统校园媒体,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号等新的媒体形态寻求长远发展。因此,2017年校媒精英汇依托校媒·全国高校新媒体评选活动,邀请获奖微信公众号的指导老师和学生代表参会。

微信公众号成为校园媒体的主要形态之一

2016年10月,校媒联盟第二次启动全国高校校园媒体发展情况调查。调查依托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及区域联盟渠道,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353所高校的573家校园媒体作为样本,主要覆盖纸媒、广播、电视、网站、通讯社、微信公众号6种类型。

2016年11月3日,在“新形势下的互联网+校园媒体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就此调查首次发布报告。

报告显示,融合型校园媒体大幅增加,占比超过95%。而在《2011年校园媒体发展白皮书》中,只有23%左右的校园媒体有不同程度的融合。

在调查的校园现有的校园媒体形态中,微信公众号发展迅速,已经超过了传统的纸媒和广播等媒体形态,一跃成为数量最多的校园媒体类型。报告显示,86.56%的校园媒体已创建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8.9%准备创建,4.54%的校园媒体不准备创建微信公众号。现有微信公众号中,87.1%为订阅号,12.9%为服务号。

数据显示,39.92%的校园微信公众号在2013年以前成立,16.53%在2013年成立,2014年到达校园微信公众号成立的高峰期,比例为24.6%;2014年以后,校园微信公众号成立趋势减缓,2015年成立的校园微信公众号为13.91%,2016年仅为5.04%。

在校园微信公众号成立原因的调查中,69.15%的校园微信公众号表示是作为辅助的传播渠道,配合已有校园媒体而成立,36.69%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同学,32.26%则是因为认为开通微信公众号是大势所趋。

在校园微信公众号粉丝数量调查中,67.75%的校园微信公众号的粉丝量集中在8000以下。其中,20.77%的粉丝量在1000以下,26.21%校园微信公众号的粉丝量为1000~3000,3000~5000的占10.69%,5000~8000的有10.08%。粉丝量在8000以上的校园微信公众号中,粉丝量在1万~3万的校园微信公众号最为集中,有13.31%;3万~5万的有4.64%,5万~10万的有1.41%。

64.35%的校园微信公众号依靠学校提供经费运营。同时,66.53%的负责人表示自己所在校园微信公众号处于发展期,17.74%处于起步时期,11.09%处于发展滞缓期,4.03%处于黄金时期,剩下0.6%认为自己所在微信公众号处于消亡期。由此看来,校园微信公众号依旧有较大发展空间。

除此外,校媒联盟在此次调查中,对校园微信公众号的更新频率、粉丝转换率(阅读量与粉丝总量之比)、原创内容比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评选+讲座+实战”解锁新媒体培训新“玩”法

“学校官微能够在评选中获奖,我们已经很开心了。没想到有机会来到校媒精英汇,听新媒体专家讲课,还能与其他高校做微信公众号的师生交流,这几天着实难忘。”何倩男是三亚学院党委宣传部的老师,她的主要工作是运营学校官微。今年6月,校媒联盟启动校媒·全国高校新媒体评选活动,共有来自全国600余所高校的近千个校园微信公众号参与评选,主办方最终评出80个校园微信公众号,分获“十佳原创内容”“十佳视觉设计”“十佳运营创新”“最具人气奖”,主办方还邀请了获奖公众号的指导老师和学生代表参加2017年校媒精英汇。在这次评选中,三亚学院官微获得“十佳原创内容奖”,何倩男就是作为领奖代表来参加校媒精英汇。

2012年,第一届校媒精英汇在北京启动,来自全国50所高校的校园媒体学生代表参会。从2015年起,校媒精英汇不仅邀请高校校园媒体的学生参会,也同时欢迎高校校园媒体的指导老师前来学习和交流。在前五届校媒精英汇中,主办方邀请过时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翟惠生,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新华社内蒙古分社编委、国内知名调查记者汤计,中国青年报社编委曹林,一点资讯总编辑吴晨光,《财新周刊》记者王和岩,中国青年报社《冰点周刊》副主编张国,中国青年报社视觉中心主任、荷赛奖得主赵青,《体坛周报》副总编辑杨毅等媒体人和“罗辑思维”主讲人罗振宇,Faceu CEO、脸萌创始人郭列等互联网名人为参会师生授课。

活动中,主办方为参会学生设计了创意课堂、小组命题PK、辩论赛、户外素质拓展活动、“毕业答辩”等环节,鼓励大家大胆创新。在户外素质拓展活动中,主办方曾邀请中国足坛“金哨”孙葆洁担任“鸟巢杯足球赛”的裁判,指导学生享受快乐足球;与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联合主办“体验冰雪运动,传递冬奥精神”全国大学生记者冰雪运动体验营活动,在世界冠军庞清、佟健等中国优秀花滑运动员、教练员的指导下,让参会师生体验冰雪运动的乐趣……校媒联盟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校媒精英汇是通过业务讲座与学生实战相结合的方式,为中国未来的新闻行业培养“有情怀、有坚守”的人才。

今年是校媒精英汇活动举办的第6年,这6年,是新媒体快速发展的6年,传统的阅读习惯被打破,校园媒体为了迎接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开始寻求转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价值和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校媒联盟也希望通过校媒精英汇帮助校园媒体进行全媒体融合转型。

2017年校媒精英汇,主办方把参会人群锁定在“高校校园微信公众号运营者”的范围,邀请了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冬梅,中国青年报社副总编辑董时,新华社环球杂志副总编辑、新华社官方微信负责人刘洪,《摄影之友》总编辑张莉华,中国青年报社编委曹林等媒体人,围绕新媒体发展、微信公众号运营等主题,与参会师生进行交流。

“这样的学习和交流是非常有价值的。”在7月26日晚上的老师座谈会上,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的老师于珊珊说:“每一场讲座都收获满满,接收到了最新的新媒体干货。”

培养与时俱进的全媒体人才

“听到了很多感人肺腑的新闻故事,这些导师的分享让我明白,要用中国立场、世界眼光、人类胸怀去做新媒体,哪怕我们现在还只是校园媒体人。”2017年校媒精英汇第一天的讲座结束,大连理工大学参会学生欧阳锐在微信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刘洪老师讲述的“刚刚体背后的故事”让欧阳锐感慨良多,他观察了一下高浏览量的微信图文,真的如刘洪老师所言“微信图文标题里要有适当的数字和关键词”。讲座老师们分享的经验,让欧阳锐如获至宝。

“之前已经觉得自己很棒了,但是来到校媒精英汇,听导师们的讲座、和其他小伙伴交流,发现大家运营的微信公众号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人都很有想法。”能够参加如此大型的交流活动,让欧阳锐兴奋不已。他坦言:“同样是做高校新媒体的人,这样的互动交流能够互相取经,博采众长。”

7月27日晚,2017年校媒精英汇“毕业典礼”如期举行,海南大学参会学生刘舒婷所在的第八组在“毕业答辩”中获得第一名。“今年的‘毕业答辩’主题是,设计一个微信公众号栏目,要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口味’。每个大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喜好、特点、需求,如果有一个微信公众号能够针对每个人的偏好以及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后,再根据其个人特色进行用户的‘私人定制’推送,我想这样的微信公众号一定会受到大学生欢迎的。”刘舒婷说,“短时间的‘头脑风暴’激发了我们更多创造力,我们会把这种思维运用到自己学校微信公众号运营中。”

两年前,还在福建师范大学读书的吴荣奎参加了2015年校媒精英汇。当时,吴荣奎所在的小组将“毕业答辩”主题定为“新媒体时代下即时新闻的发展”。“那几天研究的内容让我对即时新闻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于是我在毕业后的一年多时间都在做和即时新闻相关的工作且能够很快上手。”吴荣奎说。

现在,吴荣奎已经从当年的校媒记者成长为真正的媒体记者,在《新京报》从事视频相关工作。他表示,自己愿意在不同的领域进行尝试和突破,这些都得益于校媒精英汇所传达的新媒体思维,让他学会跳出既定的思维框架去思考问题。

因为校媒精英汇这个契机,从一个校媒记者成长为真正的媒体记者的还有毕业于南昌大学的王小庆。在《南都周刊城市画报》从事新媒体工作的她坦言,校媒精英汇给了她很大的帮助,不仅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接触到了很多媒体资源。“参加校媒精英汇,是充实的经历,也是美好的回忆。”王小庆说。

参加2016年校媒精英汇,对于当时还在哈尔滨师范大学读书的郭凯旋而言,就是在她心中埋下了传媒梦的种子。“老师们的谆谆教导、朋友间的相互交流,让我对新媒体有了新的认识,也坚定了未来要走的传媒路。”如今她也正在这条路上阔步向前。

“我们将校媒精英汇视为一个培养未来新闻人的‘大学’,一个打破校园界限,让校媒师生共同学习、交流的平台。”校媒联盟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校媒精英汇,给来自全国不同高校的师生搭建沟通的桥梁,共同探索高校校园新媒体发展的课题。”(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范雪 福建师范大学 廖璐)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