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微信公众号——“研究事儿”

观媒 | 年轻一代表达爱国的二重奏

陈悦祯 研究事儿
2017年08月14日16:2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
小字号

不久前,人民日报客户端制作的互动H5“我的军装照”点击量超过10亿,这款庆祝建军90周年的产品成为不折不扣的爆款。事实上,除了主流媒体动作,不少“吃瓜群众”也会自发制作各式各样的视频,其中尤以95后、00后为首。

这些视频的表达方式和主流媒体相差甚远——拥抱二次元,夹杂亚文化,但精神内核却是妥妥的正能量。从这些独特的符号系统里,可以瞥见青年人思维与主流叙述的偏离与重合。研究事儿就带大家去B站这个青年文化聚集地瞧瞧,解锁年轻人表达爱国的方式。

回归主流价值

“民宣部”展实力 “文化派”有情怀

以前人们谈论青年文化和爱国主义的交叉点,会谈论《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这部动画片。事实上,B站的爱国表现早已不局限于此。

B站有一类视频,名字前冠以“民宣部”,内容展示解放军各种成就,风格大多激昂奋进,其中不少取得了不俗的播放量。“民宣部”并非某个固定组织,而是用户约定俗成,用以区示一类视频的标志。

(B站部分“民宣部”视频)

除了像“民宣部”这样走硬派风格的视频,还有一类“文化派”,以展现中国文化成就和历史著名人物为主,名字里大多带有“历史混剪”“群像”等词。因为受众面更大,常常有爆款出现。例如一首名叫《万神纪》的讲述中国神话时代的歌曲,点击量达到171万,一度在B站掀起以此歌为背景音乐进行二次视频创作的风潮,这其中不少视频也达到百万级播放量,可见人气之高。

第三类视频,看似和爱国没有关系,细细分析却有爱国心理的驱动。一位名叫歪果仁研究协会的up主,每期视频观看量能达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是什么样的内容如此受欢迎?看看视频的标题就能明白:“自从这群歪果仁爱上中国外卖以后”“自从这群歪果仁沉迷中国电视剧以后”“自从这群歪果仁在中国深夜撸串以后”。歪果仁研究协会的走红固然有内容有趣、制作精美的原因,但up主以色列人的身份和题材的功劳不可小觑。“外卖”、“深夜撸串”这些隐含在日常生活中的“中国成就”,能被外国友人们发掘、认可、迷恋,带给观众强烈的好奇心和隐隐的骄傲感。

B站作为弹幕文化的代名词,弹幕即指向标。以下这些弹幕在视频中常以刷屏方式出现,是B站用户必会弹幕用语之一。

“干了这碗黄河水,来世还做中国人

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入种花家

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么一定是中国红

愿我有生之年,得见您君临天下

这盛世,如您所愿”

“干了这碗黄河水,来世还做中国人”这一句还产生了变种。有人将黄河水替换成赣江水、乌江水等,以表明自己的地域,加强自我和中国间联系的力度。而“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入种花家”,随着电影《战狼2》的走红,最近成为不少主流媒体也开始使用的“金句”。

尽管B站是青年人和亚文化的聚集地,但事实上爱国主旋律并非弱势。相反,B站还能向主流媒体输出正能量文化。

亚文化视角和个性化表达

叙述方式创新求异

但是,以95后为代表的青年群体的话语表达和主流叙述方式有所偏离。这种偏离是主动的,他们不愿意将宏大议题与严肃叙述捆绑,更喜欢夹带亚文化的个性化表述。这种现象反映了青年人的逆反心理,也是其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的表现。

注重二次元细节。如背景音乐:即使内容正经,有人会特意用上萌系电子音乐,甚至标题就表明态度——“bgm(背景音乐)走错片场系列”。如视频素材:一方面,他们偏爱用高颜值影视剧人物进行剪辑,高度追求视觉效果。

另一方面,游戏成为常用素材。“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坎巴拉阅兵”这部视频,就利用《坎巴拉太空计划》这款自主性很高的沙盘游戏,模拟了朱日和阅兵的景象。此外剪辑方式,甚至是视频封面,都带有二次元和个性化印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Eric Sakura

(这是一张坦克拟人图,用这样的图片作为封面效果卓著,必有很多人留言“我是被封面骗进来的”“up主交出封面”等)

体现亚文化视角。例如近年来流行的性转文化,“性转”意为性别转换。通俗来讲,就是通过剪辑影视剧或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将现实人物的性别颠倒。《巾帼大业》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作者让民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都变成了女人,而这部视频的播放量也曾是B站日排行第一。这种方式和真实历史固然有所区别,但并没有削减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历史和观众之间的情感纽带。因此评论里大呼着“这是国史”“看到泪目”“我要再去复习近代史”等等。可以说,这些视频可能并不以历史教育、爱国教育为出发点,但它们无疑很好地完成了这一功能。

(视频《巾帼大业》海报)

追求新潮和反叛是青少年的本性,因此他们在叙事方式上主动偏离主流轨道,以此彰显独特性和自我价值。但95后,尤其是00后,逐渐有以回归主流社会价值为一种新的标新立异行为的趋势。在价值回归的基础上再度叙述偏离,融合爱国情绪表达的两个维度,这是很有意思的一种态度。

打破成规 热衷重构

像爱护idol(偶像)一样爱国

一直以来,千禧一代被认为在爱国信念上弱于前辈。但需注意的是,相比于前辈经历的波折,他们生活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国际影响力日益强盛的时期,从小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丰富的国际交流机会,他们应该是真正具有文化自信的一代。因此,他们对既成叙事方式并不墨守成规,热衷于对文化要素不断进行解构和重构,敢于以略带自嘲的方式展现自信。

爱国,依然宏大,却未必必须崇高。去中心化的网络消弭了个人和叙事对象的边界,在网络这个开展日常生活的空间里,青年人将个人情感和国家叙述连接起来,将国家内摄到自我之中,重新建构了民族、国家的主体。有人说,青年人是“像爱护idol(偶像)一样爱国”。

这或许提醒我们,在爱国这件事上,要正确看待新一代的表达方式,理解他们种种行为背后的情感。如果他们说“爱国这件小事”,大可不必惊讶,因为他们的真正意思也许是说:“爱国这件小事,我们一直在做啊!” 

撰稿|统筹:陈悦祯

 

(责编:程惠芬、戴莉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