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人民日报海外版:营销号打造爆款文 "毒鸡汤"当止

李 贞
2017年08月14日06:4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原标题:心灵毒鸡汤,当止!(墙内看花)

  近日,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被一篇“爆款”文章《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刷屏。该文一边吐槽北京没有人情味,外地人生活艰辛,“北京是个肿瘤,没有人能控制它的发展速度”;一边哭诉“老北京人”的文化已经失落,“没有5套房,你凭什么气定神闲”?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还剩下2000多万人留在这个城市,假装在生活。”

  该文在发出后不久,阅读量就突破了“10万+”。但我发现,很多转发者并非出于认同,而恰是想要批评此文的观点。我的一位朋友在朋友圈里就针对此文评价道:“我在北京生活多年,整体来说这是个挺好的地方。无论你能力几何,大约都能找得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赚取应得的报酬。同事朋友之间会保持一种基本的距离与尊重。再冷门的爱好也有可以玩的去处。在这样一个城市里过得十分愤懑的人,换一个地方也不见得就能生活得喜乐太平。”还有很多自媒体账号亦不认可该文,反驳文章层出不穷。有人写道,“不如说,北京有2000万人在勇敢生活”;有文章认为,“北京,2000万人的生活比你想象得真实”。

  实际上,自从新媒体的兴盛时代到来,如何打造“爆款”文章就成了众多自媒体账号苦心钻研的课题。众多教人打造“爆款”的公式也应运而生:如何做标题才能惊人醒目,如何抓住用户“痛点”,如何蹭热点话题等。然而这些“爆款”文章成型后,或许能一时吸引人的眼球,甚至带来一些商业利益,但其文章内核是否传递了一种正确的价值观、是否有长久流传的意义,却鲜有人在乎。这,正常么?

  自古中国文人就讲求“文以载道”,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无论媒介载体如何变化,只要是写文章,就应该明白,衡量文章的标准要看其是否向人们传达了独立的见解与思想,是否蕴含了积极正确的价值观。而许多当下的“爆款”文章却不讲究观点的独创性,只是一味迎合大众的“吐槽”心态,将种种生活中的负面情绪集纳起来,仿佛给读者当了一次贴心“闺蜜”,帮读者痛骂社会,令读者在阅读中获得了一种短暂的安慰感。而这正是所谓“心灵毒鸡汤”的典型特征。

  阅读这些“毒鸡汤”之后,读者并不能收获什么知识,也学不到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正确方式,甚至连积极的心态也难以获得。回味之后,索然无趣,只是平白浪费了阅读时间而已。

  出于营销目的有意打造这些“毒鸡汤”,回避正确价值观的新媒体作者们,理应作出反思。毕竟,读者可能会一时被“爆款”吸引,但永远停留在“爆款”审美的人终究还是少数。新媒体时代的更新迭代更快,当读者发现自己真正需要的是更有价值的作品时,那些只会套用“爆款公式”来码字的账号,必将首先被淘汰出局。要知道,大浪淘沙后,能留在时代的河床上的,将永远是那些靠价值观闪现光辉的文字。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