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央视央广记者第一时间赶到地震现场 "逆行者们"诠释记者精神

精神
2017年08月16日13:33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逆行者们” 诠释记者精神

  央视记者郑波对漳扎镇灾区房屋受损情况做出镜报道。 殷瑞柯 摄

  央广记者贾宜超(左)在灾区采访参与救援的电力公司职工。沈义平 摄

  四川广播电视台孟琳在诺日朗瀑布处进行报道。 资料图片

  为防淋湿,记者手里的摄像机都用黑色塑料袋包裹着(右为阿坝州电视台马吉利)。资料图片

  九寨沟县电视台温方方在震后的甲蕃古城拍下影像。资料图片

  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地震灾难后,当多数人选择离开灾难发生的地点,转移到安全地带时,记者与救援人员一道,作为人群中的“逆行者”,第一时间赶赴灾难发生的现场,及时发出准确消息。

  直播中遭遇强烈余震

  在地震灾区采访的记者,除了要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外,还要直面大大小小的余震以及次生灾害带来的人身安全威胁。

  8月9日上午10点17分,中央电视台四川记者站记者郑波在与新闻直播间主播胡蝶电话连线时,恰巧遇到了一次强烈的余震。当时,正在介绍震中情况的郑波,突然感到一阵强烈的震感袭来,“现在又发生了强烈的余震!”郑波一边继续电话连线,一边实时播报了余震带来的山石滚落等情况。

  郑波回忆,9日上午8点多到达震中地区后,因为没有信号,无法与外界正常联络,更无法传输视频画面,报道团队在拍摄完画面之后离开了震中,返回到有信号的地方准备传视频。10点多和北京连线的时候,郑波坐在车上,突然间感到“像是被人重重地推了一下”,他和同事马上跳下车,发现周围的山体已经出现了落石,山上也腾起了石块滚落形成的白烟。“还好有落石的山体不在我们正上方,否则如果被落石砸中,后果不堪设想。”郑波后来了解到,他在直播中遭遇的这次余震,震级有4.8级。“那次直播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手都是抖的。”

  因为余震的影响,记者们根本无法睡个踏实觉。郑波说,9日忙了一天后本来想睡一会儿,可是10日凌晨3点多就被余震惊醒了,两个小时之后的5时05分,一场4.3级的地震更是把他“从行军床上直接弹了起来”。“余震过后我们回到帐篷,我旁边一位其他媒体的女记者,一直坐在那里,都不知道她坐了多久才睡。”郑波回忆道。

  郑波介绍,8日晚上,为了尽快到达灾区,他们选择了走弯多路险“不到万不得已,天黑之后不会走”的213国道。由于刚刚发生地震,遭遇落石的几率大大增加,而且在黑夜,根本无法用眼睛及时察觉到落石。好在央视四川站的司机师傅比较有经验,适当放慢了行车速度,并且全程把车窗留一条缝,通过听声音来判断周围是否有掉落的石块。

  路途的艰险让人神经紧绷,而一路上遇到的无私帮助,让前线记者感到温暖。由于地震前几天发生塌方,213国道在茂县有一段路不通。郑波通过多方核实确定,这段路附近的成兰铁路平安隧道已经贯通,还没有铺设铁轨,可以借路通行。因为平安隧道有28公里长,里面有多个岔路,一不小心就会走错,中铁隧道集团的工作人员提前在每个岔路处标注了记者应该走的正确方向,使得记者的车辆得以顺利通过隧道,为记者尽快到达震中地区争取了时间。后来,平安隧道的建设者们也带着大型设备赶赴灾区参与救援,这条隧道成为通往震区的重要救援通道。

  放下蛋糕奔赴“战场”

  对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四川记者站记者贾宜超来说,2017年的这个生日注定终生难忘。8月8日21时19分,作为“寿星”的他,刚刚切完家人为他准备的生日蛋糕,一阵明显的震感突然袭来。和他有同样感受的,还有他的同事刘涛,“当时看到家里的吊灯,晃动幅度很大,西安、兰州、重庆和四川其他地区的朋友都说感到震感比较强烈”。在四川工作了16年的刘涛,经历过包括汶川大地震在内的多次地震,经验告诉他:一场突发事件报道的恶战,又要开始了。他马上买好了矿泉水、面包等必备物资,向台里汇报了情况,做好了连夜出发的准备。

  在云南和四川等地震多发区有工作经历的贾宜超,也多次参与过地震报道。他非常清楚,地震刚刚发生的这一段时间,是消息的真空期,同时也是报道的黄金时期,各方都迫切想要了解地震的具体情况。于是,他一边给相关机构打电话了解情况,一边不断刷新微博微信上网友发出的消息,同时也在收拾行李,带上平常就准备好的应急包,赶往办公室与同事刘涛会合,准备前往灾区。

  在央广四川记者站工作了16年的司机师傅沈义平,接到要连夜赶往地震前线的任务时,不顾腰部疼痛,没有丝毫犹豫地接下了任务,不眠不休地连续开了12小时车赶到震中,陪同记者一起在灾区采访。

  8日晚上10点,《央广夜新闻》第一次与前方记者刘涛连线;第二天早上7点,只“眯了3个小时”的第一路记者,在车上与7点档的节目连线;9日上午到达震中地区后,前方记者基本上每两个小时就要做一次连线报道,同时还要在微信中随时提供最新的文字、图片、视频消息,供后方编辑整理发布。贾宜超说,因为每次连线播报都想把前线最有用、最及时的信息传递出去,所以他和同事刘涛的采访“基本上就没停下来过”。

  在第一路记者赶赴灾区的同时,在外休探亲假的记者站负责人陈俊、在京学习的记者韩民权都立即终止了休假和学习,火速赶回成都,在后方连夜汇总各类信息,并在10日同湖北站支援的左艾甫一起,出发赶往震中。大家按照分工,一边迅速与台内有关部门对接,一边与当地地震、宣传、公安、消防、卫生、应急等部门迅速取得联系,采访了一线救援人员、灾区群众、被困游客、滞留旅客、地震方面的专家、当地政府官员等人,第一时间通过广播、网络、微博、微信等全媒体报道形式,报道前方救援、灾民安置、游客疏散等方面的消息,通过全媒体报道的形式,展现了国家电台新型广播融合报道的力量。

  同时,记者们还围绕疏散灾区群众和游客情况、九寨沟整体受损评估、遇难者家属安抚等多个问题采写了内参,为当地政府科学救灾、稳定灾民情绪、前方抗震救灾指挥部科学决策等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刘涛说:“现在在灾区,即使你身上没有一分钱,也不会饿着冻着或者走不出去。”在被问到这次采访中最让人感动的事情时,前线记者不约而同地提到,大灾大难面前,普通人的乐观精神和平凡善举,是最让人感到温暖的记忆。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