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背景下地方院校新闻传播学发展的思考
摘 要:在实现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新闻传播学发展面临来自外部和内部的诸多困难,生源质量差,师资紧缺,办学理念落后,办学条件欠缺。同时,地方高校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地方院校新闻传播学应以地方文化资源为依托,修订和完善培养方案,加大实训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师资建设,创新考核体制,实现新闻传播学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双一流”;地方院校;新闻传播学;转型发展
一、转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新闻传播学面临的挑战
在促进高校双一流建设、实现地方高校地方性应用型发展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面临诸多发展挑战,而新闻传播学因其特殊性质更是面临许多困难[1]。
1.外部困难
(1)传媒生态的急剧变迁。20世纪末以来,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传媒生态发生了急剧变迁。以电视为龙头老大的传媒垄断地位一去不还,取而代之的是蓬勃发展的各种新媒体;以新闻宣传加广告的单一经营模式被以文化产业多种经营模式所取代;媒介的国内同行业竞争向国际跨行业跨领域竞争转变,媒体生存环境日益艰难;以宣传教育为主的传播模式向以内容为王兼顾渠道取胜的传播格局转变。由于我国的新闻传播学是舶来品,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
(2)高校竞争日益激烈。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入高校扩招时代,高校数量猛增,专业设置趋同明显。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适龄入学人员大幅下降,同时因为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对教育日益重视,送孩子上名校的愿望和要求日益迫切,高校抢夺优质生源的战争此起彼伏。再者,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国内高校面临着国外高校的冲击。以湖南省为例,基本上省内所有地方综合性院校都办有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其中新闻学、广告学开办最多,其他编导、播音、戏剧影视文学等各有开办。专业名称相同,办学方式相近,同质化办学现象比较普遍。
(3)转型发展势在必行。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高校逐渐扩招,其后果就是每年面临几百万的高校毕业生要就业,高校和社会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一些学校追求高大上,多快好省地上专业、上层次,忽视了办学方向和办学内涵。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新兴领域、行业企业急需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2.内部困难
(1)师资紧缺。师资紧张一直是制约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新闻传播学是新近发展的学科,人才培养不够,特别是高素质新闻传播学博士、硕士人才不够。许多院校新闻传播学专业没有博士,甚至连优秀的硕士也没有。高素质有从业经历的双师型教师更是奇缺,许多教师从学校到学校,对行业发展不熟悉,教学纯理论,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办学理念落后。由于新闻传播学是新兴学科,很多老师由原来的中文转行从事新闻传播学教学。对新闻传播学的办学规律不甚了解,办学理念比较落后。同时,地方院校由于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传媒业欠发达。对业界情况不熟,导致在办学过程中出现许多人才培养与实际应用相脱节的现象。如对编导专业与广播电视学专业的理解不准确,导致两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大同小异。
(3)办学条件欠缺。新闻传播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训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一方面,地方院校大多地处偏远,媒介不发达,不能提供很好的实训教学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办学理念所限,对接地方不够,不能将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转变为教学资源。因此,办学条件显得欠缺。
(4)生源质量参差不齐。随着高校扩招,高校生源也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学生的语言写作功底普遍较差。受新媒体的冲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日渐下降。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传媒学院的近几年的生源中,第一志愿的不到50%,很多是调剂的。对专业不理解、不感兴趣的学生较多。特别是广播电视编导,目前已经有400多人,因为是艺术类招生,文化基础差,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5)学生就业质量不高。近年来,学生就业率虽然保持在90%以上,但是高质量就业较少。很多学校要求先就业再择业,学生毕业就南下打工,进入企业与农民工抢饭碗。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不符现象比较突出,许多学生面临就业后再学习的窘境。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每年传媒学院有近400学生毕业,但真正到媒体从事跟所学专业相关或相近的。根据传媒学院对近两年毕业生统计,专业相关性的2011级只有33.19%,2012级只有33.18%。绝大多数的学生选择了广州、深圳或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而地方媒体每年面临招不到毕业生的窘境。
二、地方本科院校新闻传播学发展的机遇
虽然地方本科院校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但是随着国家新的教育发展战略的实施,也给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1.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需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成为驱动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湖南属于中部欠发达地区,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而永州属于中部的西部,人才需求更加紧迫。特别是基层单位,如中小学校、文化宣传单位、各类新型企业更是求贤若渴。
2.国家对高校转型发展的要求。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2]。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我国高教领域又一重大改革正酝酿出炉——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3]。这既是挑战,更是地方本科院校难得的发展机遇。
3.地方院校的资源优势。地方院校虽然在办学条件方面有所欠缺,但是也有其得天独厚的地方资源优势,而这些资源优势正是地方院校实现转型发展的坚实基础和保障。以永州为例,永州历史悠久,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舜德文化、柳子文化、廉溪文化、瑶文化、女书文化,以及李达、陶铸、周敦颐等历史文化名人等许多值得挖掘、研究,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对以上文化进行研究将是一个新的视角。
三、地方本科院校新闻传播学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1.整体思路
坚持正确的办学方针,紧密结合时代发展步伐,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依托地方优势资源,服务地方发展需要,为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一是以新媒体为手段全面改造课程体系,二是以民族文化传播为龙头全方位服务地方,三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导向强化实训教学,四是以增强素质为目标强调全面发展。
2.对策
(1)修订完善培养方案,体现学科特色。过去的培养方案都是照搬其他院校的,根本没有结合地方特色,没有明确培养目标,没有体现办学方向。新的培养方案,必须体现转型发展的要求,结合永州地方文化资源,按照大传播的办学理念,打牢学生的文化、文学功底,加强人文素质修养,将先进的传播学理论、技术与方法引入课程教学。同时,要根据新闻传播学课程特点,打破学校统一模式的禁锢,灵活安排课程。运用新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融入新媒体理念和内容,全面修订完善培养方案,使所有课程体系紧跟传媒发展潮流。
(2)依托深厚的历史民族文化资源,开设本土文化课程。永州历史民族文化资源十分深厚,除了学校开设通识课程外,学院应该依托历史民族文化资源,开设本土文化课程、编写教材、撰写著作。比如《新媒体与永州城市品牌传播》《地方文化“微”传播实务》《微视频创作教程》等。
(3)加大实训教学力度,必须做到真实训,真动手,出作品。新闻传播学科最大的特色就是强调应用能力,实训教学必须将学生带到真实的新闻现场,面对新闻当事人,真正动手写稿,开口采访,动手拍摄,出作品,出好作品。为此,学校必须加大对基础教学设施设备投入,比如修建演播厅、新闻编辑实验室、广告制作实验室。学院在实训课程的设置上,必须经过充分论证,真正落实到位。实训项目应该紧紧结合永州本土资源,打造永州文化传播品牌。围绕永州特色文化资源,与地方部门进行合作,有计划推出实训作品,通过结集出版、网络发布或发表学术论文、会议交流等方式,宣传推介永州地方文化。
(4)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从目前的人才引进情况来看,对于新闻传播学发展极为不利。学校必须改革人才引进机制,学校招聘条件和待遇必须结合实际,不能一刀切。对于有丰富业界经验、职称达到副高以上的人才,可以放宽对年龄、学历、专业的限制。在学校改变招聘策略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院必须走出去,到国内外相关院校发掘人才,宣传推介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吸引人才。对在职教师,必须加大培训进修力度,及时充电,更新知识结构。规定每位老师至少每两年必须外出进修、培训、参加学术交流1次以上,每年必须参加各类学术会议1次。
(5)巧借外力提升办学层次。学院必须想法设法利用国内外优势办学资源,开展合作办学,特别是联合培养研究生,提升学院办学层次。同时,还应与业界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与国内外知名媒体建立合作办学。比如凤凰卫视、湖南卫视建立联合办学。
(6)创新考核体制。学校急需改革现有的考核体制,根据不同专业特点,由学院制定发展规划,确定考核目标,年底根据考核目标进行考核。考核指标应该事先公布,中期督查,事后考核。同时,应该设立专职科研岗位,让有科研能力和兴趣的老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取得更高更多的科研成果。
(7)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一方面,学校应该加大对新闻传播学学科的投入力度,完善专业所需基本设施设备。另一方面,在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可以整合校内所有宣传出版平台,如报纸、电视、网络、微信,作为校内实训教学基地,让学生参与各类宣传节目制作,让学生承接校内各类晚会创作设计与编导,让学生参与各类微信公众号、APP等运营与管理,使学生有真正动手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胡世刚.略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三个选择”[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5 (1):90-93.
[2] 薛莹.文化管理在中高职院校合并中的必要性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2):134-134.
[3] 张雪,王琳.关键是要以就业为导向[N].经济日报,2014-03-12.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