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李东东卢中南《人民大学赋》诗书同贺人大八十华诞

2017年09月07日19:05 |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小字号

《人民大学赋》作者与书法作者,全国政协委员李东东、卢中南向人民大学捐赠作品;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常务副书记张建明代表学校接受捐赠。

人民网北京9月7日电 今日,《人民大学赋》捐赠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全国政协委员、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理事长李东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馆员、著名书法家卢中南,人民大学常务副书记张建明、副校长贺耀敏、副书记郑水泉, 以及学校师生代表共同出席了活动。

《人民大学赋》由李东东撰写,卢中南为之进行了书法艺术创作。活动中,李东东、卢中南向人民大学捐赠了赋作与书法作品,靳诺、张建明代表学校接受捐赠,并向两位作者颁发捐赠证书;靳诺、李东东、卢中南、张建明、贺耀敏向与会师生代表赠送了经折装《人民大学赋》。

李东东撰写、卢中南书写的《人民大学赋》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其前身陕北公学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诞生,历经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一路走来,形成了“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和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的高地三大办学特色,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

作者李东东怀着礼敬之心应邀为人民大学写赋,与人民大学领导、专家学者多次沟通交流,认真了解校史,详细查证资料,精心谋篇布局,反复锻字炼句。赋作962字,凡七段,以历史发展为脉络,描述了陕北公学在延安的创立,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的敌后办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创办,“文革”停办与十年浩劫后的复校,以及新的历史阶段努力创办“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以煌煌之文,饱蘸浓情,回溯历史,遥寄未来。

《人民大学赋》钩沉史迹,提炼精神,书写艰辛,赞颂功绩,记录了人民大学的光荣历史,展现了革命领袖的殷殷嘱托,彰显了人民大学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使命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岁次辛未,辽东泣血;岁次丁丑,卢沟蒙尘。华北之大,难容一张书桌;洛川会议,高擎十大纲领。”赋作开篇之后,首先描述了人民大学的前身陕北公学在延安清凉山下的创办原因与办学历程。“七七”事变爆发后,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华侨中的知识青年为了抗日救国来到延安,中国共产党于1937年8月下旬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在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同时,提出建立“抗日的教育政策,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的的新制度、新课程”,决定在积极扩大抗日军政大学的同时创办陕北公学。1937年11月1日,毛泽东同志亲临陕北公学开学典礼,并于1938年3月3日出席了结业典礼,充分肯定了陕北公学始终坚持“教育为持久抗战服务,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方针,高度评价说“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

“千回百转,奋楫十载,游击办学,马背驰骋。华北联大砥柱中流,师生戮力家国干城。”在日寇战火迫近、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封锁的形势下,为了减少伤亡,党中央于1939年决定将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延安工人学校四校合并,成立华北联合大学,在敌后开展国防教育。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说:“华北联合大学是在敌后办起的第一所高等学府,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是英雄的事业,是插在敌人心脏上的一把剑。”国际友人、英国勋爵林迈可教授夫妇和班·威廉教授到访华北联大后赞叹,在中国的抗日根据地,有一批国内一流的著名的学者教授,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办大学、同人民一起战斗,这是历史的奇迹,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

“丁亥孟秋,华北大学矗屹燕赵,继圭臬,孕新学,四部两院育骨干,二万学子歌大风。”为集中力量,扩大办学规模,为全国解放培养大批干部,1948年5月9日,党中央决定将北方大学和华北联大合并为华北大学。当年8月,华北大学在河北省正定县成立。1949年4月,华北大学迁到北平。从1948年8月到1949年底,华北大学共为国家培养毕业生两万余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杏坛再设,建人民大学,出之以宏旨;层楼又上,办建国教育,成之以使命。”1949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在北京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作出《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1950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出《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1950年10月3日,人民大学开学典礼在铁狮子胡同1号隆重举行,刘少奇同志在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大学“是我们中国第一个办起来的新式的大学,在中国历史上以前所没有过的大学。中国将来的许多大学都要学习我们中国人民大学的经验,按照中国人民大学的样子来办其它的大学”。作为新中国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人民大学自创办之日起,逐步探索建立了多种学制、多种规格、多种形式的办学体制,并且大量吸收革命干部和产业工人,其中不少是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在这里,劳动人民被逐步培养成为新型知识分子,成为建设新中国的骨干。他们“立学为民,治学报国”,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之中。

“故地新篇,绛帐复开非复原;劫后重聚,光阴惜寸又惜分。”“文革”期间,人民大学被迫停办。1977年9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人民大学是要办的,主要培养财贸、经济管理干部和马列主义理论工作者。”1978年5月11日,以人民大学校友胡福明为主要作者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光明日报》发表,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1978年7月26日,人民大学举行复校会师大会。党委书记、校长成仿吾在讲话中指出,复校绝不是简单地复原,而是要把恢复和提高统一起来,加快我们前进的步伐。复校后的人民大学恢复和新建了15个系6个研究所,对于我国加强马列主义社会科学理论人才、经济管理人才和高等学校政治课师资的培养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玉章路,接天壮志,赓续忧乐襟怀,锻铸国民表率;明德楼,映日魂胆,严楔体用精要,砥砺社会栋梁。”对于新世纪新时期人民大学的发展,作者以人大校园中玉章路、明德楼、百家廊、一勺池、校训石等重要建筑、景观、标志物为线索,状描人民大学“实事求是”的学风校风,名师荟萃倾囊相授,学生问道锐意进取。从陕北公学至今,人民大学共培养了26万多名优秀毕业生。人民大学始终遵循着把每一位毕业生都塑造成为具有远大理想、高尚情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人才培养目标,激励学子常怀为民之心、报国之愿,践行“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人大精神,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八秩春秋易逝,不忘初心来路。窑洞出马列,实践出真知。与祖国同生,偕中华圆梦。斯校也,书声伴炮声兴学,弦歌和凯歌传承。斯学也,理论与实际齐辉,资政共育人并闳。登高临远,范水模山,催发桃李万树;人民满意,世界一流,敢攀教育巅峰。”人民大学80年的发展历史,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对高等教育的实践和探索,代表着不同于以往的办学模式和发展道路;其成功历程和突出贡献,正是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成功举办新型高等教育的典范和缩影。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民大学提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发展目标,不仅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待,也是作为新中国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的责任担当和广大师生员工与校友的共同愿景。面向未来,人民大学将进一步发扬优良传统,积极回应祖国的需要和时代的呼唤,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旗帜作用,在国家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教育建设历史进程中再创辉煌。

《人民大学赋》涉及历史背景宏阔,文史资料浩繁,李东东也因之倾注了更多的心血与笔力。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在讨论交流中表示:“《人民大学赋》给我的总体感受是非常有气势、有文采,人民大学80年的过往需要提振,振奋能量。古赋新做,其实不易,不是为古而古、为文而文。在研读和梳理校史的基础上,赋作使人耳目一新,既不完全是古文,又不过于现代。”并提出多处修改建议;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也表示,《人民大学赋》以赋体的手法再现了人民大学波澜壮阔的校史和慨然担当的使命,它不仅对人大历史是一个全新形式的记述,更将激励人大在未来再创辉煌。

现将《人民大学赋》全文刊载,以飨读者。

人民大学赋

——为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八十周年作

李东东

2017年10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将迎来建校80周年。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从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一路走来,形成了“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和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的高地三大办学特色,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立学为民,治学报国;资政育人,不忘初心;桃李天下,硕果卓然。丁酉鸡年,闻鸡起舞,孜孜砥砺前行,谨撰赋文礼赞人大精神,并贺中国人民大学八十华诞。

岁逢丁酉,时维夏仲。仰苍穹,东乌西兔,日升月恒;俯衢壤,南疆北地,风起云涌。中国人民大学欣逢华诞,煌煌矣八十载征程,无边胜迹,旷古豪情。

尝忆强虏侵掠,世纪沧桑;忍顾生灵涂炭,华夏枯荣。岁次辛未,辽东泣血;岁次丁丑,卢沟蒙尘。华北之大,难容一张书桌;洛川会议,高擎十大纲领。赤县神州,猎猎四方风劲;宝塔延水,莽莽八面津通。伴九曲黄河,引万众俊彦,清凉山下设庠,陕北公学肈创。投笔从戎,书生效精忠报国;集萤映雪,青春寄图存救亡。先生五十,明道解惑;后学六千,卧薪枕戈。一灯如豆,百川在胸,势成燎原星火;亦学亦兵,亦教亦耕,造就革命先锋。松柏翠,山丹红,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

千回百转,奋楫十载,游击办学,马背驰骋。华北联大砥柱中流,师生戮力家国干城。三个法宝,统帅殷殷教诲;一面锦旗,勇士浩浩出征。毕业赴戎麾,战斗上前线,灯火万家忧乐,肝胆一腔赤诚。餐风宿草,成就英雄事业;饮露披霜,抒写历史奇迹。丁亥孟秋,华北大学矗屹燕赵,继圭臬,孕新学,四部两院育骨干,二万学子歌大风。民族希望,河山坯冶龙虎;社稷担当,岁月栉沐峥嵘。

发轫延安,辗转敌后,筑基正定,赶考北平。岁次己丑,序属季春,柳嫩花繁,水碧山青。暮消残雪而西峰黛,朝迎旭日而东方红。杏坛再设,建人民大学,出之以宏旨;层楼又上,办建国教育,成之以使命。青甃朱门,铁狮子雄踞风雨;平畴阔野,双榆树吐绽阴晴。设八系,设研修,设专修,设函授;有良师,有贤才,有英模,有工农。新中国,新大学,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焕彩人文霞蔚,聚力风气云凝。

一夕雰雺,“文革”内乱,斯文不堪回首;八百鸿儒,余江垦耨,赤子犹存壮心。戊午华年,云销雨霁,贞下起元,回枯为荣。故地新篇,绛帐复开非复原;劫后重聚,光阴惜寸又惜分。同门切磋琢磨,兰台研精静虑,才俊学子争朝夕;真理标准讨论,东风满眼春来,杰出校友建茂功。十五系,六研所,芝兰齐芳,德智双菁。焚膏继晷为索真知,申旦达夕以求修能。四座秉烛,烨熠咫尺书斋;三更闻鸡,朗然千亩学庭。

放歌新世纪,孜孜复孜孜;极目新邦途,行行重行行。大楼大师,望西山而文脉绵亘;大学大道,处中关而闹中取静。玉章路,接天壮志,赓续忧乐襟怀,锻铸国民表率;明德楼,映日魂胆,严楔体用精要,砥砺社会栋梁。百家廊,檐飞七曜,柱立八荒,凝古今正气,汇中外学术;一勺池,气吞三江,文泽五湖,做津梁学问,撰海岳文章。苍髯授业黄髫,目览手披,盈窗翰墨;先学提携后生,心移神注,满园清芬。玉兰飞白,银杏灿黄,环簇校训石之巍然——实事求是,四字顶天立地,一语贯古通今。

八秩春秋易逝,不忘初心来路。窑洞出马列,实践出真知。与祖国同生,偕中华圆梦。斯校也,书声伴炮声兴学,弦歌和凯歌传承。斯学也,理论与实际齐辉,资政共育人并闳。登高临远,范水模山,催发桃李万树;人民满意,世界一流,敢攀教育巅峰。

(责编:白宇、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