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论坛直播>>丝路文化发展论坛

丹增:民心相通之桥要靠各国媒体共同去架设

2017年09月19日17:58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云南省委原副书记丹增(人民网 王子侯摄)

人民网敦煌9月19日电 以“命运共同体,合作新格局”为主题的2017“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今天在甘肃敦煌举行,本届论坛由人民日报社和甘肃省委省政府联合主办,12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265家媒体的代表出席论坛。

下午,2017“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举行分论坛——丝路文化发展论坛,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云南省委原副书记丹增以“商媒体合作 架友谊虹桥”为主题发表演讲。

以下是演讲全文:

中国历史上最具雄心壮志的皇帝之一,也是千年“丝绸之路”的缔造者汉武帝刘彻曾亲赋《天马歌》一首,气势豪迈地抒发了“凿空”西域之初敦煌地方的风云际会——“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体容与兮遫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中国的代称。“今安匹兮龙为友”,是热爱和平、珍视友谊、崇尚世界各国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始终不改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与龙为友,与中国龙同声气、与中国龙共命运、与中国龙齐腾飞,共同维护天下的繁荣、和平与安宁,既是2000年前汉武大帝初通西域、开辟“古丝绸之路”的宏愿与梦想,也是如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主旨与愿景,当然也是我们今天这个“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丝路文化发展论坛所要表达的主题和立场。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新闻和历史是一对同胞兄弟,新闻就是历史的初稿。古人认为当时是“新闻”的,今天已成为历史资料;今人认为是现在“新闻”的,明天也将成为历史。这就是新闻与历史的辩证。今天济济一堂的各国新闻媒体的朋友们,都是肩负着重要使命的历史的记录者、书写者和塑造者。因而身上有重任、笔下有千钧,正在协力同心编写着一部历史巨著——一部留给未来、留给全世界、留给子孙后代的伟大的“一带一路”合作史、发展史。

追溯“一带一路”的历史,人们总是将“张骞通西域”作为最初的源头。至今在敦煌莫高窟仍保存较为完好的第323窟北壁西端一组五幅连环壁画,表现的就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场景——这当然也是自古以来敦煌与丝绸之路割不断的血脉渊源的有力佐证。自从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拓荒东西方交流的“丝绸之路”算起,“一带一路”就同媒体传播结下了不解之缘。史籍记载,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历尽艰辛,凡十三年,最远到达今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阿富汗等国疆域,归来后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各国的情况,他的这些报告成为《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资料的最初来源。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开篇第一句话便讲:“大宛之迹,见自张骞。”并称:“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之。”由此可见,张骞不仅详细报告了他的亲历所见,对他人的传闻转述也详加采访。尽管当时现代意义上的传媒还远未出现,但张骞出使西域的这些行为已经非常接近于今天的新闻采访。张骞后来被封为“博望侯”,史载汉武帝刘彻之所以赐予张骞这一封号,乃取其“博广瞻望”之意。而“博广瞻望”,正是当代传媒精神的核心理念之一,普利策对新闻媒体的一个经典比喻如今早已经深入人心,他说:“新闻媒体是时代和社会的瞭望塔!”

今天的史学界,提到张骞,加冠于他的是三顶“帽子”,称他是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外交家、旅行家和探险家,似乎已成定论。而在我看来,他更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新闻记者的先驱,他的西域之行则是古丝绸之路上最早的一次跨国采访的壮举!

新闻传播学上有个著名的理论,叫李普曼的“拟态环境论”,认为人们眼中看到的世界其实都不是完全真实的世界,而是媒体呈现给他的世界,是一种“拟态环境”。媒体呈现什么,人们才能看到、听到什么。这也充分证明了媒体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极端重要性。如果没有媒体作我们的耳朵、眼睛和鼻子,帮助我们大脑思考,那么我们面对的就将是一个比聋子、瞎子、傻子感觉还要糟糕的世界。未来的“一带一路”建设图景,中国提出了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美好前景。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基础”,“关系亲不亲,关键在民心”。那么,沿线国家人民毕竟国情各有不同、文化背景也各异,怎么才能促进和实现民心相通?理念和文化的相互认同是民心相通的纽带和桥梁,这其中新闻媒体起着至关重要、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作用。民心相通之桥,要靠各国媒体共同去架设。“民心通不通,全赖媒体功!”根据李普曼“拟态环境”理论,沿线国家和人民对“一带一路”的推进和落实能不能理解、认可和支持,就首先要看各国的媒体是否理解、认可和支持!各国媒体呈现一个什么样的“一带一路”,各国人民面前就是一个什么样的“一带一路”。媒体呈现的是一个互利共赢、合作发展、共同繁荣的图景,那么一带一路的“拟态环境”就是“好得很”;反之,媒体如果呈现的是“中国威胁论”“中国扩张论”“中国文化输出论”等歪曲和强加于中国的子虚乌有之辞,那么营造出的“拟态环境”就会“糟得很”!

由此,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各国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处于先导者的地位。各国媒体间的合作成效如何,将是“一带一路”战略成败的关键;没有媒体合作的先行一步,就不可能有“一带一路”的成功合作。世界上的文化、文明,形态各异,多元多样,各有千秋,谁也不能说谁的文明就先进,谁的文明就落后;谁的文明就具有“普世价值”,谁的文明只是“小国寡民”。正所谓存在即合理、存在即价值,任何一种文明都一定各自有其独特之美,只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其文明之美还没有被他国人民充分发现。“发现”,正是现代传媒的主要功能之一,各国媒体均应将“发现他国之美”当作自己的神圣使命。

中国古代先贤有云:“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万事万物都有其两面性,有美就也总会有一些瑕疵,有所长便也总会有其短。任何一种文明固有其美,但也都有其缺陷、并不完美。对他国的这些瑕疵、缺陷、短处和“痛点”,是拿放大镜甚至显微镜去寻找?是抓住一只“虱子”就如获至宝、嘲讽挖苦甚至幸灾乐祸?人性中虽有“审丑”和“褒己贬他”的普遍偏好,新闻传播规律也是阴暗面比光明面更能刺激起人的“窥视欲”,负面信息永远比正面信息更吸引眼球,但对他国的“恶趣味贬损”必然会伤害人民的感情和互信,为民心相通设下障碍。各国媒体,应该对友邦多一份理解、多一些包容。

当今世界,信息传媒产业已成国民经济主导产业,之于经济社会就像空气和水之于人一样重要。全球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革命,都无不自信息传媒产业而始。从PC机到互联网,再到移动互联网,以及正在蓬勃兴起的宽带网、大数据,每一次信息传媒技术的进步,都带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谁掌握着信息传媒领域的核心前沿技术,谁就拥有了核心的、领先的国家竞争力。信息传媒基础设施已经变成比水电气路等更为重要的基本建设。“一带一路”媒体合作,理应将信息传媒技术合作视为最优先、最重要的合作领域。

(责编:尹深、李楠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