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好声音
合作是核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应当寻求一种互补性的合作,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中国“一带一路”的想法可能不完全相同,所以用大数据去了解各个国家的关注点,把这些信息传递给相关方面。中国需要在中国以外更多使用大数据技术来输出这种影响。
——英国四十八家集团俱乐部副主席 麦启安
探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问题,首先探讨的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但我觉得现在很多媒体还没有评估好自己的受众,不能非常专业地做新闻报道,有时候仅仅是采用一些花哨的举措来吸引大家的关注,这是不长远的、非常愚蠢的做法。所以我们非常需要一些专业的职业化记者和新闻工作人员,这是我认为最重要的。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国际项目中心主任 瓦西里·布什科夫
互联网出现之后,我们能够听到多元的声音。但是在大数据影响之下,我们慢慢发现,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言论已经不再是所期待的百家争鸣或是百花齐放。现在出现一个新现象,即各说各话,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大家并没有实现交流。媒体之间的积极互动就如这个对话会一样重要。通过这些积极的互动,媒体间可以探索不同的机会和可能性。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总编辑 郭清江
现在信息泛滥,人人都有麦克风,但我们要保持明辨是非的能力。作为记者,我们的核心任务,依然是向公众传播事实和真相。这也是我们的职业底线。我坚信,未来记者依然可以大有所为。
——意大利通讯社总编辑 里卡多·卢纳
我非常关注中国的科技发展。近年来,中国在高铁、网络、航空等科技领域的发展表现不俗,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其一,中国的“开放型”发展模式正在收获越来越多的红利。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可以进一步加强区域的联动发展。其二,中国社会从上到下都在积极拥抱新技术,而在政府层面,财政对于科学教育的支持远远高于日本。其三,中国是人口大国,有着巨大的人口红利。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交流机构主席顾问 冲村宪树
我们要加强培养开放和创新的思维。比如,当我们需要一个东西时,传统行为模式是“语言识别”,但在未来,也许我们根本不需要说出来,而是通过一副眼镜等物件就能读懂我们的想法。这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很快就能够实现。一定要大胆,一定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区,一定要创新。行业的进步与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
——奥地利《维也纳日报》副总编辑 托马斯·塞弗特
共享是大势所趋,不管是严肃资讯传播还是娱乐信息的传播,要让更多人参与进来,这非常重要。当更多的人参与时,他们便会获得更加全面的知识或者信息,不同个体之间也会加深对彼此的认知,对其他的文化乃至其他的文明有更多的了解。借助技术的力量,我们应该可以共同分享信息传播的温暖。
——英国《金融时报》北京分社社长 米 强
多年前我曾在中国短暂停留,这次来的时间虽然也很短,但我看到许许多多的变化。机场变得很大,汽车随处可见,大家都随身带着移动终端。机场属于基础设施,汽车属于消费品,智能手机则代表信息化,从这3个符号就可以看到中国的巨大发展。而现在,为了中国人民的福利,也为全世界人民的福利,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强国已经决定承担起世界经济增长的责任。
——法国《世界报》国际新闻副总编辑 克里斯托夫·阿亚德
人民日报社成立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智库。人民日报有许多非常优秀的记者,他们的足迹遍布世界很多地方。建立这样一个智库,能够更好地整合他们的专业力量,能够更好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德国外交关系理事会《国际政治年刊》总编辑 约瑟夫·布拉姆
从历史中可以看到,当贸易的障碍被清除之后,人们更容易进行创新,有更多的人开始创业。历史告诉我们,用贸易保护主义来制造一些障碍,对于创造就业机会来说完全是不利的。“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就是让中国和参与国家共同扫除贸易上遇到的障碍,并且通过基础设施来促进贸易的互联互通。我相信中国可以和这些国家的民众一起携手扫除这些障碍。
——美国彭博新闻社大中华区执行总编辑 刘 悦
(本报记者宦翔、姜波、周輖、邢雪、林芮、李琰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7年09月20日 13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