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合作 推动共建共享
|
一带一路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命运
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 郑必坚
在这里,我以“‘一带一路’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命运”为题,谈谈看法。
首先,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意味着经济全球化的终结或逆转,而意味着当前这一轮经济全球化经过近40年发展,正呼唤一个重大转折点的到来。这就是“一带一路”宏大构想应运而生的历史起点。
我们清醒看到,世界正处在“经济全球化向何处去”的十字路口。面前有两条路线:一条是在本国“优先”的口号下,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找出路。这是一条逆全球化的路线,显然不是出路。另一条,则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下,通过社会生产力包括存量和创新的合理布局,通过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的合理结合,通过全球治理优化和经济政治秩序的系统改革,这样一整套“三通过”,深化利益汇合点,构建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全方位利益共同体,推动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由此“应运而生”的,就是“一带一路”倡议。
其次,世界经济发展长周期带来的重心转移,意味着共同和平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将以新动能,并愿与发达国家一道,共同迎接经济全球化新阶段。这又是“一带一路”宏大构想得以“应运而兴”的历史条件。
“一带一路”提出不到4年,已经获得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响应和参与。不仅许多发展中国家成为“一带一路”的支点,一些发达国家也积极参与。这种盛况由何而来,考察一下当今世界经济变动的总图景就可以理解了。
纵观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走向,呈现了一方面发达经济体矛盾激化,另一方面发展中经济体共同和平崛起的新现象。而且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速,已经快于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16年已经达到80%。是否可以说,这就意味着21世纪第一个10年开始的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将有可能在21世纪第二个、第三个以至第四个10年在世界经济长周期大变动进程中,进一步集结经济发展新动能。
“一带一路”的宏大构想,反映的就是这样一种通过长周期,通过新动能,通过大变动,并且通过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的新协调,推动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的历史要求。
最后,“一带一路”宏大构想的根本历史特点,就中国国内而言,标志着中国的东中西部经济联动发展;就世界而言,标志着经济全球化正在由海洋经济全球化,大步迈向海陆经济全面打通,这样一个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经济全球化新阶段。
过去的经济全球化,基本上都是从大西洋到太平洋,是海洋经济的全球化。现在则不一样,内陆经济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以巨大体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又一主体。“一带一路”整合了集装箱海运、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空运、互联网、现代网络金融产品等新老工具,全方位打通海洋经济和内陆经济,从而全面带动中国东中西部的经济跃升,带动欧亚大陆从东到西直至联通非、美大陆的经济合作和发展。经济全球化新阶段的最大历史特点就在这里。
“一带一路”提出之初,有人把它说成中国过剩产能的转移,有人称它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还有人甚至说是新殖民主义,或者说是要排斥欧美。所有这些言论,都以南北利益对立冲突的狭隘思维看问题,而不懂得“一带一路”宏大构想的本质是“合作”,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的时代潮流而提出的“合作共建”战略构想。
当然,携手共建“一带一路”,推动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这件大事决非轻而易举,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应对种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由此决定了一定要把事情建立在我们自己力量不断加强的基点上,同时决定了一定要发展国际合作,国际范围的长期合作。
总之,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五通”为特点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应当成为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的强劲动力和重要标志。
做好的讲述者和传播者
人民日报社副社长 张建星
推进“一带一路”持续发展,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为纽带,同心编织互惠共赢合作网,是契合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愿望和区域合作需求的一项重要事业,呼应沿线各国人民福祉和利益关切,带动亚欧大陆国家以及其他相关地区共同繁荣。把握“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是完善中国全球化产业布局、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中国企业创新转型升级拧开动力的阀门,为沿线省区市发挥区位优势铺就前行的基石,为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品牌强国提供推进的引擎。
把“一带一路”故事讲得出彩,助力“一带一路”广泛传播,媒体责无旁贷。“一带一路”背后有很多故事等待被发现,媒体既要为展示“一带一路”故事提供窗口,又要为促进“一带一路”发展搭建对话平台。人民日报充分发挥权威公信的媒体优势,积极担当“一带一路”讲述者、传播者的角色,组织精锐采编力量深入沿线国家走访,组织国外媒体考察团来中国参观交流,借融媒体渠道多角度、立体化展现丰硕成果,为推动“一带一路”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媒体环境和舆论氛围。
政府、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既要有爬坡过坎的勇气,也要有行稳致远的耐力,更要有联动合作的决心。“一带一路”区域合作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的重要分论坛,我们将围绕区域合作这个大主题,展开关于全球联动、政企对接、创新合作、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深入交流。
拓宽央企新领域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秘书长 阎晓峰
中国的央企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骨干力量,近几年来,中国央企秉承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与相关国家共建。目前有40多家企业和相关国家的企业合作共建了1600多个项目,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开发、产能合作和产业园区建设以及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等方面正在不断地发挥作用,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当地就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以及尊重所在国文化、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方面,也推动了相关国家民众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央企以及国有企业肩负着国家使命,畅想新前景、谋划新丝路,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下不断构建合作的新格局。
我们将持续拓宽与媒体交流合作的新领域。近年来,中国的央企特别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央企业积极开展国际传播宣传,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树立多元共赢、多元共生、包容共进的氛围,创造了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我们将努力打造与相关国家民众交流沟通的新渠道。中国央企普遍建立了英文网站,很多企业还建立了多个语种网站,及时向全球发布信息,努力打造世界了解中国企业的窗口;我们还要不断搭建讲好“一带一路”故事的新平台,使之成为深化中外交流、传递各国友谊的桥梁。
中国央企愿同大家一道努力打造命运共同体,积极构建合作新格局,为促进共同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经贸合作添活力
商务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 李成钢
构建“一带一路”将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新活力。当前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急需挖掘新的增长点,“一带一路”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积极提高跨国互联互通,有利于带动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形成若干新的增长极。构建“一带一路”将为各方合作搭建新平台。未来5年,中国的发展将惠及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构建“一带一路”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新路径。“一带一路”聚焦“五通”,为国际合作提供新产品,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建。
经贸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4年来,中国企业正在20多个国家推荐建设73个经贸合作区,上缴东道国14亿美元的税收。在此基础上,商务部将进一步发挥好“一带一路”的基础和先导作用,推动中国与相关国家形成全方位合作。从2018年起,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的落地,打通国际大通道,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推动与更多国家商签投资模式。我们将创新合作模式,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一批规模效益好、辐射效益大、就业力强的产业园区。我们将与相关国家开展自贸区升级谈判,增加环境保护和电子商务等新议题。
媒体是传播信息、促进沟通的桥梁纽带,“一带一路”离不开媒体的准确宣传、客观公正的报道。希望各位媒体朋友广泛宣传“一带一路”的理念,挖掘典型案例和好经验、好做法,让世界各国认识“一带一路”的重大意义,为相关国家实现共同繁荣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当好建设先行官
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政策研究室主任 周 伟
交通运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先行官”的角色,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重要的服务性行业。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十三五”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要抓住这一时期,加快发展,不辱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更大的作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4年以来,中欧班列、国际道路、国际海运、国际航空、快递等国际运输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六廊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和海上合作项目等取得积极进展。“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通过战略、规划和政策对接,共同打造多层次合作机制。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4000列,通达11个国家29座城市,形成了东中西三条国际联运通道。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15个国家签署了16个双边和多边汽车运输协定,成功开通356条国际道路客货运输线路,成功实现沿线43个国家空中直航,每周航班数达到4200个左右。下一步我们要着力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的联通,促进政策、规则、标准三位一体的联通,以“六廊一路”总体布局为指引,统筹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等多种运输方式,为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拉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架起了文明互鉴的桥梁。这其中离不开“交通人”的使命,更离不开媒体人的贡献。让更多人听到“一带一路”中的好故事,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海上丝路再辉煌
海南省委副书记 李 军
海南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海南渔民代代相传的“更路薄”、古沉船遗址、从海底打捞上来的古瓷器物件等,都印证着这条“海上黄金航道”的繁华兴旺。目前中国有3/4的进出口货物、全球有1/3的国际贸易从海南管辖的海域经过。建设“一带一路”,既是海南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海南推进开放、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海南努力在共建“一带一路”中有所作为。一是构建开放平台,充分利用博鳌亚洲论坛,举办了“中国—东盟省市长对话”“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岛屿经济论坛”“南海合作论坛”。二是促进互联互通,开通至东南亚及其他沿线国家和地区航线52条,建成“四方五港”和环岛高铁。三是深化务实合作,新增国际友城11对,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签署协议60多项,去年与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贸易额占全省总额的67.3%;实施“丝绸之路”留学生计划,招收留学生1000多名。
明年海南将迎来建省30周年,新阶段要有新蓝图。一是打造空中和海上国际航运枢纽。我们将加快建设三亚“一带一路”门户机场和国际邮轮母港,面向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空中航线、海上航线,打造面向东南亚的航运枢纽。二是加强与东南亚相关国家在海洋旅游、海洋渔业、热带高效农业、深海科技、石油及海上运输等方面的合作,共建海洋经济合作示范区。三是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基地,广泛深入开展文化、体育、教育、新闻、智库等国际交流。
《 人民日报 》( 2017年09月20日 10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