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麻花"抢占国庆档 "羞羞的铁拳"电影话剧同演

电影《羞羞的铁拳》一众导演和演员在深圳首映见面会上。 南方日报记者 李细华 摄
话剧版《羞羞的铁拳》剧照。
今年国庆假期,广州观众有望打破次元壁,体验一把在电影院和剧场同时看到同一主角的“刺激”。这个机会,来源于开心麻花出品的《羞羞的铁拳》。据悉,话剧版《羞羞的铁拳》将于10月8日-9日和10月11日-12日前后登陆广州、深圳,而电影版则在9月30日已经正式上演了。有趣的是,两者的主演都是艾伦。
老剧不断巡演,新剧层出不穷,令开心麻花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并积攒了大量的铁杆粉丝。喜剧电影《泰囧》的成功给了开心麻花更大鼓励,并由此走上话剧改编电影之路。
《羞羞的铁拳》是开心麻花出品的第三部电影作品。此前开心麻花曾经推出了《夏洛特烦恼》和《驴得水》两部电影,均赢得了观众的青睐。
话剧改编电影,小众走向大众,这条路独特而另类,开心麻花能否走通这条路?我们先不下定论。毕竟,好故事是一切的源头,成长于剧场土壤中的开心麻花,有着其他电影公司不具备的先天优势,我们不妨看看它是如何从话剧中准确寻找喜剧IP并进行后续开发的。
焦点
话剧票房冠军遇上电影导演处女作
《羞羞的铁拳》的故事很简单:一对男女因为一场意外的电击灵魂发生了互换,作品最大看点在于男女主角性别意外互换产生后的戏剧性冲突。
虽然电影《羞羞的铁拳》选择在国庆档上映,但其实话剧版在3年前就已经创作并演出了,而且还成为了开心麻花年度大剧场话剧票房冠军。虽然它是开心麻花的第三部电影,但却是开心麻花舞台剧导演宋阳、张吃鱼的处女作电影。
电影和话剧有何区别?导演张吃鱼表示,“话剧有话剧的精彩,电影有电影的魅力,性别互换的故事本身就具有天然的笑点,‘铁拳’更集热血拳赛、黑帮色彩、局中局等诸多元素于一身,相信能满足男女观众的不同审美需要。”
艾伦作为话剧和电影版的“双主角”,从大银幕到舞台,他坦言,自己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话剧舞台的属性是临场感,是交流感,你能清晰感受到台下观众情绪的变化,能获得很大的幸福感,所以特别期待这次巡演和全国的观众见面,电影也有电影的魅力,对比话剧,它的表现形式更加内敛,注重细节。”艾伦说。
从《夏洛特烦恼》开始被更多观众熟知的艾伦和马丽,是很多人走进影院观看《羞羞的铁拳》的原因。从现场的观众反馈也不难发现,话剧粉同样是这部影片的强大消费群体。
艾伦曾在《夏洛特烦恼》中饰演一个“傻大个”男生,而在《羞羞的铁拳》里,艾伦让观众看到自己作为话剧演员出身的扎实表演功底。男扮女极具挑战演技,艾伦在片中清新自然的表现也获得了不少苛刻影评人的认可。
“2014年底排练‘铁拳’话剧,练了一个月拳,我廋了10斤,2017年拍同名电影,进行了4个月的体能以及拳击训练,体重降了20多斤,演‘铁拳’才是真正的减肥利器,以我现在的状态,作为巡演的颜值担当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戏里戏外都是型男。”艾伦笑言。
不少看过电影的观众认为,两位演员的演技是对电影最满意的部分。观众表示,“抱着看喜剧的心情来的,笑得很满足,但没想到还被动作戏给燃到了。”导演也坦言,从话剧改编成电影,最开心的就是动作戏呈现更好了。
不过,也有影评人认为《羞羞的铁拳》还是太话剧化了,有的甚至认为该片未能处理好话剧与电影的关系,“镜头缺乏美感,电影语言略显幼稚”。其实,这也是话剧改编电影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前瞻
话剧改编电影,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实际上,对话剧改编电影的质疑一直存在。话剧属于舞台剧的一种,电影属于工业化产品。电影从最初的剧本、拍摄到后期制作,都可以进行拆解并进行工业化加工,而话剧则是演员和观众现场直接对话的表演艺术。因此,电影和话剧是两套完全不同的表演模式。
如何实现两者的顺利转换并不是一件易事。与其他改编作品不同的是,麻花舞台剧此前已经通过了长期的舞台磨合,剧目细节和演员对手戏之间有相当默契,这在电影改编时可以省去很多剧本的修订时间和演员配合的问题。再者,有一点必须承认,电影对扩大舞台剧的知名度,令舞台剧和电影之间互相借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开心麻花总裁刘洪涛曾提到,这是“开心麻花”的一个独特商业模式:在制作一个喜剧舞台剧作品时,故事结构要经得起推敲,要逻辑缜密;其次人物要立得住,要能被观众喜欢;再次喜剧包袱不仅要好笑,要力量强大,更要原创、新鲜。
话剧改编成电影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对电影不断进行打磨。相较于话剧,电影会有更多的细节描写,电影必须要真实,道具、动作都需要生活化,而舞台有假定性、跳跃性、夸张性,这些在电影里都不能过多存在。
考虑到电影的创作者基本上都是“零基础”拍片,在进入电影创作时,开心麻花专门为创作者预留出了很长一段准备时间。比如,《夏洛》的闫非、彭大魔两位新人导演,在正式拍摄前做了长达3个月的筹备工作,更把原定40天的拍摄期拉到了80天,而《驴得水》则用了整整4个月的时间。
■记者观察
人才的培养,才是最大的价值
此前一部《夏洛特烦恼》带给开心麻花1.9亿元的收入,但不容忽视的是,在第一次试水电影市场取得票房成功后,至今没有一部话剧改编电影能再复制当年的盛况,而未来是否可以超越更是个未知数。
可以说,《夏洛特烦恼》票房成功虽然跟开心麻花团队的精心打磨息息相关。但不得不正视的是,《夏洛特烦恼》赶上了喜剧电影爆发的好时候。如果这部电影改在今年国庆档期上映,未必能够取得相同的票房成绩。
我们不妨看几个数据:去年上映的《驴得水》,口碑比《夏洛特烦恼》还要好,也仅仅收获了1.73亿元的票房。同样根据话剧改编的《你好,疯子》,票房甚至不足2000万元。2016年,由于电影《驴得水》贡献收入相对较少,开心麻花影视及衍生业务收入较2015年下降了85.61%,而2016年演出及衍生收入为2.6亿元,较2015年增长43%。
不难看出,开心麻花近年来业务的增长主要还是演出场次在驱动,话剧改编电影收入较于话剧收入而言,显得更不稳定。这跟近几年话剧和电影市场发展密切相关。
在外界看来,开心麻花的喜剧之路走得顺风顺水,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有个数据可以说明问题:在开心麻花成立初期甚至一直到2010年,当时的话剧市场发展非常缓慢。2010年开心麻花演出收入仅有约1000万元,除去各项成本后几乎利润无几。事实也证明,在当时的环境下,公司考虑往受众面更大的电影行业扩展是正确的决策。
但与其他电影直接购买版权的做法不同,开心麻花团队采取的路数是:把舞台剧当作一个孵化项目,当这个话剧成熟之后,再改编成电影。相比于业绩,开心麻花更看重新人的培育。
记者了解到,在开心麻花团队里,演员有很好的成长机会。除了舞台剧,春晚、网剧等都为他们提供了成长空间,演员艾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所以,此次《羞羞的铁拳》话剧和电影同期上演,票房成绩和收入是否能超越《夏洛特烦恼》,能不能成为一个爆款,都不是最重要的。相比于票房,或许他们更在乎的是团队的后续价值,而这个后续动力来自于自己培养的演员,他们或许才是最大的价值。(周豫)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