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中国青年报》评论《为青年赋权》:换个角度看青年

2017年10月17日15:51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换个角度看青年

  为青年赋权

  这5年,年轻人有什么样的变化?如果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决定创业,人们不都会认为这是不靠谱的选择;如果一个年轻人热衷于做公益,人们不都会认为这是不务正业。不知不觉中,社会对年轻人更加宽容了,换言之,青年发展的环境更加好了。为什么?这是社会给青年赋权的结果。

  为青年赋权,就是实现青年发展,是这一代年轻人最大的主题。为青年发展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要让年轻人“买账”。他们想参加政治生活,不妨让他们参与旁听当地两会,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交流,这已经成为现实;让他们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不妨鼓励他们参加公益服务,公益创业已经成为新兴就业方式,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让他们认识我国国情,不妨为大学生提供政务实习岗位,在实践中近距离地读懂中国……

  这5年来的努力,已经为青年赋权打下了基础。当下,我国的青年发展水平,并不落后于整体的社会发展水平。我们不妨好好考虑如何实现有序、理性、合法的青年社会参与。当然,值得注意的是,赋权并不是针对某一精英青年群体,让年轻人紧紧触摸社会进步的脉搏,才能让普通青年更有获得感。

  言论摘登:《中国青年报》(2017年10月10日 04版)

  □周游

  都说国家的发展要看青年,青年人的思想牵引着社会何去何从。作为国家这条“大船”的未来掌舵者,青年人的能力和水平决定了“大船”航行的速度和距离。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中国青年报》10月10日刊文《为青年赋权》发问:“这5年,年轻人有什么样的变化?”

  青年的无限可能性在近几年被放大,他们的自由和欲望也在不断被社会满足。“为青年赋权”就是“青年发展的环境更加好了,社会对年轻人更加宽容了”。因此,虽然“社会对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年轻人的学历越来越贬值”,但正是因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更加普及了”,才“让青年拥有更大的发展权”;即使“逢进必考”,但这也让“社会更加公平,让年轻人有机会通过自己努力,改变个人命运,实现社会阶层的流动”。文中还提到年轻人对婚姻的态度时常“满不在乎”,但其实这是误解,他们在许多事情上与上一代有很多看不到的“障碍”,但这就是新一代年轻人的特点,“去权威、去中心化”。

  通俗的语言背后是对现实的深深刻画,是对眼前所处环境的还原再现。“为青年发展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要让年轻人‘买账’”,因此,在政治生活、社会公共事务、认识我国国情等方面,国家就像是“圈养人”,按照现实条件为青年人围了一个又一个“圈”,任凭他们驰骋,引导他们发挥。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赋权并不是针对某一精英青年群体,让年轻人紧紧触摸社会进步的脉搏,才能让普通青年更有获得感”,没错,人的获得感都是在拥有后才逐渐稳定、慢慢成熟的。所以,“为青年赋权”就是对未来赋权。当青年人不再彷徨,不再对环境有所担心时,就会踏踏实实为社会、国家,更或是为自己作出应有的努力,让潜藏在身体里的火种蔓延开去。而这种感染效应会带动空气都充满向上的正能量,使得所有人都在为实现自我理想而存在,同时也理所当然地享受着他们创造的一切。

  为青年赋权,为青年正名。《为青年赋权》一文读后让人感觉到,保护他们的生存空间,让他们看清外面的世界,他们才能勇敢走出去展望精彩,张开双臂迎接属于他们的未来。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